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离子极化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较全面、系统地解释了无机化学中有关离子晶体晶型反常的现象、无机化合物的颜色变化规律、无机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等具体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定性的解释,着重分析了极化作用对分子结构的影响,即使键长缩短,键型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导致无机化合物出现晶型反常现象,并介绍了其性质变化的规律;二是半定量的解释,引入极化力、极化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用量变的规律解释物质性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卫星广播中线极化匹配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卫星广播中的极化匹配问题,提出了使用矢量代数法推导极化角计算公式的方法,讨论了由于接收天线不对称而引起的交叉极化分量问题,并给出了便于技术人员使用的工程计算曲线。  相似文献   

3.
介绍介质极化的一般模型,对板子极化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并通过分析后,指出分子重心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计及电子发射和吸收多个虚声子对极化子的影响,用改进了的线性组合算符法讨论了极性晶体中的慢速运动极化子的性质,给出了极化子基态能量,有效质量和围绕电子的平均虚声子数的解析式,在极限情形下,得到了中间耦合理论和强耦合理论的结果,在普适耦合情形,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在电子-声子耦合常数α≥7.2时,得到了较强耦合理论更为合理的基态能量上限,以及围绕电子的平均虚声子数和极化子的有效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阴阳离子的有效核电数及离子半径提出了金属氢氧化物离子化极化能计算式,并应用此公式进行了计算,其理论计算民热力学数据△H^φ和溶解度pKm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用控制电位稳态极曲化线法研究了Ti基T1-Mn合金阳极分别在25℃、50℃、80℃的40%H2SO4。及1mol/LMnSO4-20%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极化行为;结果表明:Ti-Mn合金阳极的极化白线类似于纯Ti阳极,但临界钝化电流密度ib及维钝态电流密度ib均有所提高,钝化区有明显的缩减,对EMD工业中纯Tii阳极Ti-Mn合金阳极的钝化机理作了讨论;作者认为Ti-Mn合金阳极优于纯Ti阳极.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充电器的设计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快速、节能的充电电路.该电路具有易实现、便于扩充等特点,经实验室验证,具有良好的充电效果。  相似文献   

8.
超级电容器极化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常规的电解电容器相比,明显地提高了比容量、比能量;而与电池相比,虽然比能量较低,但其比功率却是电池的数量级倍数。目前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在的极化电极材料主要分为碳素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简要地介绍了这三类材料的制备、结构、改性、工作原理以及电化学特性,评述了这三类材料的研究进展,这三类材料制作的电容器具有超大功率,长循环寿命等特点,为电动车(EV)以及其他储能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极化码是目前唯一被证明理论上可达到香农极限的线性纠错信道编码。在已有的极化码二、三阶核矩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最优四阶核矩阵的构造标准:主对角线全为1 且最后一行“1”的个数为4,并由此给出了符合标准的全部矩阵。不同于只有单一线性形式的二阶核矩阵,四阶核矩阵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这一点使得极化码在构造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然后以核矩阵为例,详细介绍了信道极化原理。最后总结了利用给定任意维数核矩阵构建特定块长度的极化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电磁波极化变换的数学原理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从极化域变换的角度,给出了极化变换的严格定义,阐述了极化变换的数学原理,分析了极化变换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着重针对酉矩阵型和对角矩阵型极化变换,详细分析了极化变换的增益特性及其对极化状态距离的展缩特性;提出了级联极化变换的概念,并指出了一般极化变换都可以等效为上述两类典型变换的级联:通过酉矩阵型极化变换实现极化状态在极化域上的位置搬移,通过对角矩阵型极化变换实现极化状态分布疏密的展缩.结果对于极化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鉴别/识别等后续极化信息处理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氧剂、光亮剂、整平剂对Pb-Sn(10%)合金镀层形成的影响.评价了镀液温度、pH及电流密度对Pb-Sn(10%)合金性能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氨基磺酸镀液体系电镀Pb-Sn(10%)合金的抗氧剂、光亮剂及最佳电镀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国产脉冲电镀电源采用手动调节参数,因此在设定好上述参数之后,只能实现单一参数的脉冲波形进行电镀;某些国外电镀电源虽然实现了程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脉宽调节范围较窄,脉冲频率不可调,不能实现监控等。针对上述缺陷,新研制成功的APCP-150智能监控脉冲电镀电源针对如何解决电镀恶劣环境对脉冲电源本身的腐蚀而造成质量隐患,以程控技术和斩波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为主开关器件,通过PLC输出各种频率脉冲信号进行智能控制,并能进行电流监控和脉宽监控,且针对恶劣的电镀环境,创新设计脉冲电源的防腐蚀装置,在镀银生产实际中提高了镀件的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节省了耗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沉积法在铜基底上沉积了NiCo/纳米SiO2复合镀层和NiCo合金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及UMT-2M摩擦磨损测试机考查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磨损形貌、耐腐蚀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抑制了NiCo晶体的增长,使得镀层中NiCo颗粒明显得到细化,镀层更加均匀致密;在相同的腐蚀和摩擦条件下,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耐磨性能明显高于NiCo合金镀层;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悬浮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增大,当镀液中SiO2纳米颗粒含量为5 g/L时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4.
苯基TMPAC-AlCl3离子液体电镀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苯为助溶剂的TMPAC-AlCl3季铵盐室温离子液体,在铜上电镀铝.探讨了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对镀铝层表观形貌和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通过极化曲线评价了镀铝层的耐蚀性,并采用扫描电镜,能量弥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镀时间为30 min条件下获得的镀铝层表面致密,阴极电流效率最高,达92%.阴极电流效率随电镀时间延长而下降,主要原因为AlCl3在Al阳极表面上的析出.极化曲线测试表明,镀铝层越厚,镀层的耐蚀性越好;厚度达17μm的镀铝层具有阳极钝化行为,可有效地保护基体.  相似文献   

15.
对以亚硫酸钠为络合剂的无氰镀金工艺进行了研究,由于采用了一种TJ(糖精类)络合剂,使得镀金溶液的配制方法得到简化。该文还研究了TJ络合剂对镀金溶液的性能及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选择性脉冲电镀中的金属分布规律,以局部酸性镀铜为例讨论了脉冲峰值电流密度和工作比对铜镀层金属分布的影响。最后根据测得的极化曲线从Wagner常数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选择性脉冲电镀中的电流分布规律。结论为:在极间距较小情况下,在高脉冲电流密度下施行选择性脉冲电镀,将大大提高镀层的定域性和集中性。  相似文献   

17.
电弧离子镀制备NiCrAlY涂层及其阻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离子镀的方式在不锈钢基片上制备了NiCrAlY涂层.对涂层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表面形貌观察,测定微区化学成分,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表明,利用电弧离子镀的方法可以在不锈钢基底上获得均匀的NiCrAlY涂层.制备过程中的弧电流变化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对涂层的物相结构影响不大.为研究NiCrAlY涂层的阻尼特性,通过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测试结果得到涂层样品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NiCrAlY涂层能明显地提高基底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PARM273A)研究了环保型仿金电镀工艺的阴极极化行为并与氰化物体系相对比;利用恒电流极化的方法研究了焦磷酸体系、酒石酸体系和甘油体系下的阴极极化行为。结果表明,以仿金电镀的最佳效果为目标,得出酒石酸体系的阴极极化行为十分接近氰化仿金工艺,且环境友好型更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型Zn过渡层.利用SEM、XRD研究了直流和脉冲电沉积方式对Zn过渡层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n过渡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Zn过渡层在镁合金表面电沉积Sn-Ni合金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相同的厚度下,脉冲电沉积方式的应用更有利于制备平整致密、无孔且耐蚀性高的Zn过渡层.只有以脉冲Zn为过渡层才能获得良好的后续Sn-Ni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电化学分析法研究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通过分别测定含有不同添加剂的化学镀镍反应过程的极化曲线 ,确定电化学参数变化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化学分析法可以直接用来分析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添加剂的加入对化学镀镍反应的主要控制步骤还原剂的阳极氧化过程的影响比较明显 ,阳极氧化电流越大 ,氧化反应速度越大 ,化学镀镍的沉积速度越快。电化学分析法为化学镀镍提供了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