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水库库区常用的防护措施,为了减小因水库蓄水而造成的库区淹没,消除或减轻因水库渗漏和地下水位抬高而引起的浸没,以及防止因库水位升高而引起的库岸坍塌等情况,改善库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土资源,所相应采取的工程措施,称为水库库区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2.
边坡稳定性是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地质问题之一。以和川水库左岸滑坡为例,对水库蓄水后水位壅高对近坝库岸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价了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黑河水库单薄分水岭渗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黑河水库是解决西安市城市供水、农田灌溉及水力发电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左岸的单薄分水岭既构成大坝坝肩岩体,蓄水后又成为一天然坝体。分水岭内切岭断层发育,岩体破碎,蓄水后可能产生渗漏,渗流可能会引起分水岭东侧坡体稳定及断层渗透破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蔡胜伟 《科技信息》2009,(25):257-257,310
金沙县水银沟水库位于金沙东北部,距县城15km,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高16.19m,坝顶长98m,坝底宽72.9m、顶宽4.1m.总库客85万m^3,水库正常高水位951.2m,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顾下游防洪任务的小(二)型蓄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积0.8万亩。水库始建于1965年,2001年6月,当蓄水到946米时,左右坝肩及下游40m处有七个漏水点,漏水量迭14.6公升/秒;当水位在950米时,坝身除有一集中渗漏(9.46公升,秒)外,坝身也出现四处管涌(2.2公升/秒),并有流土现象,背水坡渗漏严重,变成水渣坡,人踩脚陷并有气泡声,大面积呈牛皮胀.严重部位呈稀泥状,水库浸润线逸出高度与上游水位相差不大。成为一座险病库,工程设计方案为基础帷幕灌浆和大坝防渗加固.工程总投资78.6万元,项目由金沙县水利局灌浆队施工,于2002年3月完成,经蓄水观测,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下面就水库大坝在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方面作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5.
从岩土力学的角度对水库蓄水后坝基和坝体形成渗漏裂缝的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大高度蓄水静水压产生的附加应力并不是形成渗漏裂缝的主要因素,而一定高度蓄水引起岩土体内孔隙压升高到极限值才是产生破坏性裂缝、形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水库渗漏问题,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及多层次防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防渗效果。水库蓄水后,经过3个多月的监测,渗漏量仅为设计允许渗量的21.9%。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由于水库水位的抬高,库区物古迹将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为了研究物保护工作的发掘技术与改进物管理工作的手段,探讨了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三峡库区物保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水库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库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水库渗漏减低了水库效益,有时并引起盐渍化、沼泽化等现象,威胁大坝的安全。水库渗漏是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常遇到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实时预蓄预泄法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实时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与应用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水库实时预蓄预泄动态控制汛限水位的基本思想和数学表达,介绍了该方法在碧流河水库2005年"8.8"洪水实际调度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8.8"洪水预蓄预泄调度过程,在不增加水库及上下游防护对象风险的前提下,能抬高汛限水位,增加水库蓄水,比常规的调度方式多拦蓄洪水0.4亿m3,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榆林市李家梁水库砂坝自工程蓄水以来存在严重的渗漏安全隐患,为保障工程安全运行,通过水库历史资料数据分析和二维有限元渗流场计算,对该水库砂坝渗流安全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条件下大坝坝体防渗系统虽然满足运行要求,但左岸地下水位高,绕渗情况较严重。大坝左坝肩及坝基多个深度范围内存在中砂夹层以及水坠砂坝施工充填过程中导致坝体颗粒分布不均是造成坝后渗漏的主要原因。根据有限元渗流场计算结果,获得不同部位最大渗透坡降,各计算工况下排水渠底部渗透坡降在0.189~0.241,大于坝基土允许渗透坡降0.125,在库水位升高后,将使下游挟砂渗漏加剧,导致坝体破坏。因此,大坝除险加固需根据计算结果延长渗径,降低下游渗透坡降,保障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顾屯流域在治沟造地过程中共修建五座水库,水库蓄水后沟道地下水位抬升,表层黄土受强蒸发作用水分蒸发盐分析出累积逐渐形成盐渍化。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ERT和室内试验等方法探讨了顾屯流域黄土盐渍化成因及特征。研究表明,五号水库下游产生了盐渍化现象,黄土中可溶盐含量为2.2 g.kg-1。沟道内上游坡度是下游两倍,五号水库液面高于下游并在大坝处产生了渗漏,物探结果中大坝上部高电阻下部低电阻现象与渗漏结果相符。水库渗漏影响盐渍化形成使黄土中可溶盐含量增加电导率增大。ERT剖面结果表明渗漏影响深度约为18m,渗漏现象随距液面距离增加而减小,下游靠近大坝处黄土含水率及盐渍化程度更高。该研究对后续工程建设以及预防盐渍化产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某水库左岸单薄山梁F1断层进行了深入的现场勘察,并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取得了可靠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渗漏计算公式,同时基于GeoStudio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合试验数据,对断层蓄水后的渗透破坏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建议,为工程防渗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成因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溪洛渡水电站地质环境,从水库蓄水引起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入手分析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的成因、研究谷幅变形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蓄水引起的谷幅、库盘变形与电站位于永盛向斜盆地内、坝基玄武岩层下埋藏有厚层阳新灰岩承压含水层有关,谷幅、库盘变形规律与库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蓄水位、水库蓄水过程等密切相关;库盘变形、谷幅变形属于一种特殊的库岸变形。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文萃     
2003年6月1日9时20分,三峡电厂中央控制室的电脑显示,大坝底部共有19孔闸门被关闭。此时,水库水位抬升至海拔106米。在经过7天试验性的蓄水之后,三峡工程从1日零点开始正式下闸蓄水,江水以每天3米至5米的速度上涨,到6月10日22时,已达到可实现通航和发电目标的135米初期水位(135米是指坝前水位相对于上海吴淞口海平面的海拔高程,不是库区蓄水的深度)。十年风雨兼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创造了数以百计的世界之最。如今,几代人魂牵梦三峡蓄水是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三峡工程从建设期转向效益期。到2009年竣工后,水库总库容393亿…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水库汛限水位设计和汛末蓄水问题是水库调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科学设计、控制水库汛限水位,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实现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中的关键技术和重要途径之一。水库汛末蓄水直接影  相似文献   

16.
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针对重大技术难题,汇集全国科技精华,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展开科技攻关,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科学决策。2003年6月1日水库开始蓄水,6月10日水位到达135 m高程,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左岸电站首批水轮发电机组从7月份开始投产,到2003年底已有6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地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二期工程建设目标。在枢纽总布置及大坝工程、水电站工程、双线连续五级船闸、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导截流及围堰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管理技术研究及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  相似文献   

17.
水库群联合防洪预报调度方式及汛限水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太子河流域库群特点,进行了观音阁、汤河水库仍按原调度方式.葠窝水库采用预报调度方式的库群联合预报调度及葠窝水库汛限水位研究.结合葠窝水库的具体情况,以实际入库流量作为主要判别指标,并以观-葠区间累积净雨作为辅助指标,运用预报调度理论,将葠窝水库的汛限水位抬高了1.40m.效益、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实施库群联合预报调度,在不增加上下游防洪风险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发电和供水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尽快处理好中坝水库左岸石垭口岩溶渗漏问题,使工程早日正常发挥效益,对工程进行勘察分析及设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水工建筑物中水闸是必要的结构,是一种低水头建筑物,主要用于水位的控制,当关闭水闸上游的水位便会被抬高,主要用来拦洪挡潮以及蓄水,从而保证上游取水需要以及具有足够的水能够通航。当开启闸门则能够对下游的水量进行调节,主要用作排涝泄洪,并通过开闸的巨大水量进行冲沙。水闸的设置位置一般设在河流湖泊以及水库渠道中。文章主要针对水闸的结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用以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奈何畈水库通过水库除险加固后,又发现在高水位情况下大坝右侧与山体变界处的多处渗漏.本文通过对渗漏现象的观察,分析渗漏产生的原因,从多种处理方案中提出高水位时对水库大坝进行灌浆加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