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镇旅游开发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形式,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综观全国古镇旅游的发展状况,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较为成熟的参与机制。以赊店古镇为例,在分析现有社区参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古镇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笔者在安徽省寿县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新形势下寿春古镇开发旅游进行了SWOT评估,指出寿春古镇开发旅游存在便利的区位、旅游资源独特性等方面优势;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管理分散,古镇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劣势;面对外部条件,寿春古镇面临着中部崛起和合肥经济圈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国内其它古镇和周边淮南地区旅游威胁。对古镇开发旅游提出了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高资源禀赋,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旅游服务等策略,尤其对开发四顶山庙会和古镇巷道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寿春古镇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多样化发展,传统古镇旅游资源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如彝人古镇的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古镇的研究,内容及视角等都具有多样性,但从文化真实性视角对新出现的模仿式古镇进行利弊分析的研究却知之甚少。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它没有原生文化系统却以彝族文化为依托,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能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所以,遵循文化本质的模仿式古镇开发是值得倡导的,只是要把握好原则,不要使文化因旅游而变迁或遗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京杭运河沿线古镇作为重点旅游地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作用性。文章通过对京杭运河沿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将京杭运河、古镇文化、遗产廊道、资源开发等进行逐一论述,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为地域性旅游产业激活与古镇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大潮当中,文化古镇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由于时光的侵蚀,文化古镇的内涵往往与其表象并不一致.因此,要合理地开发文化古镇的旅游资源,就须先对它的真实内涵进行发掘.本文以庐陵文化的缩影永和镇为例,发掘了它文化内涵,分析了文化古镇旅游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选择贵州青岩古镇为案例,通过梳理其形成、发展过程,提取古镇在旅游开发中的各种优势,通过与国内民族村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重点阐述在贵州民族村镇旅游发展现实环境下,青岩古镇"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其在民族村镇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和不足进行分析,力求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创新突破,供其他民族村镇旅游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9.
位于黔中腹地和贵阳南郊的青岩古镇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旅游开发促使其已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古镇型旅游文化景区,促进了地方的社会发展转型。青岩古镇主要通过公司-政府联合-联动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即政府和投资公司联合规划、设计和建设,建成后的运行操作由公司掌控,而公司向政府缴纳税收和提交利润分成;政府担负了景区外围的道路、生态、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促使青岩古镇大致形成了古城景区、景区外围的餐饮和度假区、村民村落(含安置区)、农田和丘陵的空间格局,并恢复和打造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然,旅游开发促进了民生改善,地方居民也通过创业和就业多元化参与旅游活动中并有效改善了自身的生活状态,村民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显著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福宝古镇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现阶段旅游开发的状况及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福宝古镇旅游开发的存在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希望能给福宝古镇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海宁 《科技信息》2009,(18):201-201
本文在分析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青木川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旅游的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根据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唐生态是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的生态示范园,位于昆山千灯镇南头大唐村,由大唐村合作开发。该园已成为昆山旅游的又一去处,并与水乡古镇旅游交相辉映。生态园的南边,是“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向北是千灯古镇景区。该园依据“昆山市2005年-2007年优势农产品发展实施计划”,结合千灯古镇旅游,投资开发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万州区罗田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价值。文章提出了开发罗田古镇旅游资源的策略: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完善基本条件及确立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4.
苏南水乡古镇都具有“镇外湖泊环抱、镇内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拥有较为完整的古镇风貌和原真的历史风光,这一资源一被开发,立即引发一轮古镇文化旅游热潮。  相似文献   

15.
旅游的本质是非惯常环境下的短暂生活体验,旅游开发的核心是营造旅游地非惯常环境的过程。旅游地非惯常环境的营造是综合考虑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者对非惯常环境的"求异"心理及当地居民对其生存环境的"现代化"诉求的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过程。历史文化古镇具有营造异于大众旅游现代化生活的非惯常环境的独特优势。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为例,从营造非惯常环境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再开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历史文化古镇非惯常环境营造下旅游开发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浅谈徽州古镇保护与发展——以万安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峰 《工程与建设》2011,25(6):753-755
徽州古镇首先以保护着手,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迫切需求,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开发、资源旅游、以及居民生活等多对矛盾关系,以历史保护作为徽州古镇保护的基础,商业旅游产业开发为契机,从而逐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使当地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更好提高,使曾经繁华鼎盛的徽州古镇重新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王皎 《奇闻怪事》2009,(8):83-85
通过对QY古镇旅游收益的旅游人类学调查和研究,来探究为什么旅游利益相关主体在QY古镇的整个旅游开发过程,除了某些文化认识上的差异外,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乃至整个旅游气氛都是比较和谐的;试图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方面着手,由内及外地来剖析形成该现象深层的文化缘由,并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实证案例研究来为旅游开发规划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江南水乡旅游开发的热潮过后,许多水乡由于旅游商业服务与为原居民服务的商业都设置在老镇区内,游客及本地居民的需求超出了古镇生态承载能力,对古镇风貌造成了破坏.吸取以前水乡开发的众多经验,结合金泽水乡的空间文化特色,提出依托原有古镇,新辟商业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设施的水乡开发新模式,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既保护古镇有利于旅游发展,同时也照顾原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是三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位于西陵峡中的古镇石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本文将从石牌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历史和现实作用等方面阐述"石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汉中市西乡县堰口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系统论方法分析了古镇历史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发现了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着历史遗产受到破坏、城镇规划不重视等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第三产业结合、历史文脉挖掘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