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网络化制造中进行产品信息集成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设计软件之间的信息模型的流动困难.本文基于XML提出一种统一产品数据标记语言UPDML来描述设计软件之间需要共享的数据,并建立了采用UPDML实现产品信息集成的基本框架,为网络化制造系统中众多,有着不同数据格式的设计软件之间进行信息模型的流动提供了一种一般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GPRS的GPS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GPRS/GPS/GIS定位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GPS数据信息、GPRS通信网络中数据信息的结构,以及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及数据格式.讨论了利用UML对系统的传输流程、各传输阶段的数据组成进行详细建模,为监控软件后续开发和升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XML与VFP的数据交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信息资源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网络用户共享,这是网络的主要应用之一,目前作为基于3W的网络浏览器,并不能够完全识别以各种形式表达的信息,它涉及到数据格式的转换,利用转换作为桥梁建立了一个线形关系来实现XML和VFP的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4.
樊伊君 《科技资讯》2010,(21):47-47
本文介绍了RDMS全野外数字测图数据格式与大型国产GIS软件MAPGIS数据之间的转换方法,对基于MAPGIS平台的GIS数据获取与数据更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三维建模数据的快速读取和解析,提出了一种解析保存3ds数据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三维漫游软件中。作为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提供了强大的快速建模功能。但由于需要占用大量CPU和内存资源,因此其实时交互性较差,很难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充分利用3ds Max的快速建模能力,分析3ds Max的建模文件3ds数据格式,以其内部树状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其存储特点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效读取,并采用C++高效编码实现,以自定义的列表类、对象类、材质库类合理的组织和保存,为三维场景重建奠定基础。实际应用表明该解析算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6.
数据——测绘信息化的血液。作为测绘工作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由于软件的多样性,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一直是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问题。尽管软件开发商都有与其它平台的转换接口,但由于软件底层和数据格式的不统一导致数据的转换非常有限制。尤其是AutoCAD和MAPGIS等软件对我们的测绘、规划测量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河南省很多地方,用的是MAPGIS平台数据库,测量用的是AutoCAD。这些软件的数据之间进行交换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集成电路光刻过程中,利用光刻模拟软件将光刻模拟结果与设计模板进行比较可以预先发现模板设计中的缺陷.由于光刻模拟软件与模板设计软件数据格式的不同影响了这一步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通过对两种软件数据格式的研究,利用Perl语言实现了两种软件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增加。当大量的空间数据出现在网络上,面对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呢?这其实就是数据共享与数据转换的问题。本论文旨在设计一套用于在概率统计科研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和流动的数据格式转换的工具——统一数据接口(UDI--Unified DataInterface):该软件制定了一种能够统一表达统计数据的存储格式为UDI格式,通过数据导入功能模块能够将多种外部数据转化成UDI格式,接着通过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相关的矩阵数据的操作变换;最后通过数据导出功能模块将UDI格式类型的数据导出成其它各种格式,提供于后续使用。该软件充当数据格式转化的中间介质,提供多种存储格式的数据文件的相互顺利转换。提高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程度,而且软件的设计将为数学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采集数据,以及共享数据提供莫大的方便。从而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推动数据共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系统软件的数据件交换时,通常遇到数据格式不匹配的情况.针对各CAD系统软件之间数据交换问题,论述了数据交换过程中技术实现的规范和数据交换的方法和特点,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面向数据、过程的软件设计方法,把数据和过程作为相互独立的实体,忽略了数据和程序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软件开发中对于不同的数据格式作同样的处理,或对不同的数据格式作不同的处理,都必需开发不同的程序,软件可共用的成分很少.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及软件生产率比较困难.面向对象和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有本质的区别,该方法不仅使人们摆脱了具体的数据格式和过程的束缚,而且利用它所提供的对象和类的技术,在创建和组合可再用的软件成分时灵活方便.笔者简要介绍了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并讨论了面向对象方法对软件质量及软件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12,(4):9-9
数据会在用于传输的光信号线和用于处理的电信号之间来回转换,因而容易拥堵网络、制约网速。 现今,日本科学家研制出了能耗更少(30纳瓦)、数据保存时间更长(1微秒)的新型光子存储设备,让信息不仅以光信号的形式传播,还能以光信号的形式存储和处理,有望让互联网变得更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2.
方志聪 《科技信息》2010,(28):I0218-I0218
高校在管理工作中选用几种不同的信息系统以满足工作需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整合数据时由于系统间数据格式不匹配,数据转换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字段无统一规范造成的,因此应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规范信息系统信息字段,使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能方便转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导航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导航设备无法直接联入网络,以及导航设备输出数据格式不一的问题,利用物联网的思想,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专用的导航设备接口系统,使得导航设备能够连接网络。通过制定统一的导航设备输出信息协议,规范导航设备的数据格式。利用实验电路对设计的接口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口电路的硬件部分以及软件流程图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表明该接口系统能够使导航设备顺利地接入网络并解决通信格式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导航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导航设备无法直接联入网络,以及导航设备输出数据格式不一的问题,利用物联网的思想,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专用的导航设备接口系统,使得导航设备能够连接网络。通过制定统一的导航设备输出信息协议,规范导航设备的数据格式。利用实验电路对设计的接口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口电路的硬件部分以及软件流程图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表明该接口系统能够使导航设备顺利地接入网络并解决通信格式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地质灾害评价实际工作中,为了准确提取数据、方便绘图,结合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和MAPGIS(Map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基本特点,详细分析了两者图形数据特点和图形数据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阐述AutoCAD的DXF(Drawing eXchange Format)和DWG(Drawing)两种图形数据格式与MAPGIS的MPJ(Mapgis Project)图形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的实现过程与方法,从而使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图形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6.
基于简单网管协议(SNMP)的单片机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简单网管协议(SNMP)的数据格式.利用C51程序设计语言完成了SNMP报文的数据组包与解包、变量转换等编程,实现了符合SNMP网管协议的上位机和有线电视网络监测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经测试,系统运行正常,数据传输正确.为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监测的统一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减少数据的重复浪费,实现数据共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目标之一.多源地学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不但涵盖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而且数据格式各异.要实现多源地学信息系统与上述这些格式数据的共享,必须研制相应的数据交换软件.为此,作者通过对多源地学信息系统数据格式与国家标准格式、野外实测成果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它们间的差异进行了综合整理,给出了研制数据交换软件的2种设计方案.通过方案的优化选择,确立了通用数据交换方案;利用VisualC++语言及ODBC技术,实现了通用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对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了测试.实践结果表明转换效果良好,说明该软件不但适用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吕恒  郑敦洪 《科技资讯》2009,(15):220-22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理工具有传统的算盘变为计算机财务专业软件。存储介质有纸质变为多元的电子存储介质,使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网络的普及使数据传输更加快捷,减少了误差的产生,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责任体系,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文本数据、Excel电子表格和Word表格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