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迅速 ,需要一个集地震、测井、地质 3种数据为一体的勘探数据库来支持新的研究工作 .对包括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资料的存储、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中小油田的地震数据管理方案 .通过分析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产生的各类数据及其特点 ,从存储管理方法、数据规范化、质量控制方法、应用支持方法、数据服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声波方程速度反演的近似方法,利用人机联作解释系统(Geoquest-IES)中的程序发展子系统(PDS),编制了地震资料偏移归位处理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结果表明,此种偏移方法计算速度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因为三维地震数据体包含丰富的地层、岩性等信息。然而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 ,工作量很大 ,而且很难得到断层和特殊岩性体清晰而准确的直观图像。利用相干数据体检测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相干数据体是通过对道间相似性等属性的计算 ,实现三维振幅数据体向三维相似系数等属性体的转换。利用相干属性体可对断层做自动、半自动解释 ,也可以实现特殊岩性体的准确成像 ;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又可以缩短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周期。文中详细描述了相干数据体算法以及断层和特殊岩性体的自动检测方法 ,实际资料处理展示了相干属性体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多层前馈网络进行三维储层参数反演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5.
深反射地震是了解地球深部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深部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深反射地震剖面长、穿越构造单元复杂等原因,资料品质较油气地震要低,为更准确的探测地下,需要针对深反射地震数据特点,改进去噪、叠加等处理技术以及解释等方法,以得到地壳精细结构。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深反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解释的方法,结合实例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将来深反射地震需要在观测系统的优化改进,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深反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红霞  王永奎 《甘肃科技》2014,30(18):28-30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蕴含丰富的地层地震地质信息,常规解释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时间剖面成像资料,进行层位解释、断层解释以及地层岩性特征分析等,但对于地震剖面成像效果差且特征不明显的地质异常体或是小断层采用常规解释方法就难于既得好的地质效果.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解释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取得升级,特别是对于识别断距小的断煤断层、煤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解释精度明显提高.通过实例论述了地震属性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在解释断层及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p_HPF是一个基于cluster体系结构的HPF并行编译系统,它不仅支持数据并行计算范例,而且也支持任务并行范例。给出了p_HPF并行编译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策略,介绍了p_HPF实现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的机制,包括数据分布方法、外部过程调用等。还给出用p_HPF求解N_body、快速傅立叶变换、单炮地震资料的处理等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 ,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 ,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 ,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 ,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 ,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 ,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 ,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 ,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 ,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9.
吴奕峰 《科技信息》2011,(21):I0054-I0057
本文介绍在安徽淮南某矿利用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解决了大倾角、复杂构造区域煤层赋存形态及断裂构造发育问题。通过对原地震资料的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各煤层反射波层次分明的三维数据体;对地震资料再处理数据体的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查明并理顺了主要构造的展布特点与形态,为矿井设计、开拓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表明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再处理解释技术在煤田采区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p-HPF是一个基于cluster体系结构的HPF并行编译系统 ,它不仅支持数据并行计算范例 ,而且也支持任务并行范例。给出了 p-HPF并行编译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策略 ,介绍了 p-HPF实现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的机制 ,包括数据分布方法、外部过程调用等。还给出用 p-HPF求解N-body、快速傅立叶变换、单炮地震资料的处理等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冯鑫 《科技信息》2012,(19):428-429,391
本文利用济宁二号煤矿的一块三维地震工区内的资料为依托,经过地层对比、层位标定与解释、测井数据标准化、地震地质建模、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等处理进行了宽带约束波阻抗反演,从而达到了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对煤层进行精细描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全三维解释方法具有解释精度高,速度快,构造细节清楚等特点。它不仅能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信息,而且能将相干数据体用于构造解释之中,而三维可视化技术则能将整个解释过程与解释结果都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对乌尔逊凹陷的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断层识别、圈闭落实和断块圈闭评价方面起到的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地球物理监测的基础及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地球物理监测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油气藏管理的重要方法,依据Gassmann理论,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描述了油气藏地球物理监测的可行性,指出四维地震法和井中重力测量法为当前油气藏地球物理监测的主要方法.重点介绍了四维地震油气藏的以高度重复性、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为标准的“三高”资料采集方法;以归一化处理为重点的资料处理方法和以地震属性分析为重点的资料解释方法.同时从模型正演和实际应用上说明了相应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安莲萍 《甘肃科技》2011,(14):53-54,15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是矿方开采前急需的重要参数。地震反演就是利用测井、钻井资料和地质规律为约束条件,构建一个初始波阻抗模型,将初始波阻抗模型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根据它与实际地震剖面的差异反复修改模型参数,最后得到一个从给定的观测数据中重构出的合适的地质模型,从而较好地预测和描述地下储层的纵横向展布和物性变化。对宁夏某矿区三维地震资料利用钻孔测井资料为约束进行反演处理,应用STRATA地震反演系统,获得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反演技术应用于煤层厚度解释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油藏评价是经过单一流水线方法,即针对某一油藏,按不同学科收集、处理及解释各种数据。目前,油藏描述技术允许所有学科的科学家协同工作,集合大范围的信息,生成共用模型,利用新的数据或由测井、地震、生产历史提供的解释数据,对地层模型进行描述与变更。文中以实际资料和应用效果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油藏描述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姜元刚 《石河子科技》2011,(6):41-42,40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高,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VSP技术提供了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提高了工作时效、降低施工成本,发展了三维VSP与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油藏描述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油藏评价是经过单一流水线方法,即针对某一油藏,按不同学科收集、处理及解释各种数据。目前,油藏描述技术允许所有学科的科学家协同工作,集合大范围的信息,生成共用模型,利用新的数据或由测井、地震、生产历史提供的解释数据,对地层模型进行描述与变更。文中以实际资料和应用效果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油藏描述的研究进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煤田地质和地球物理教学实验的需要,根据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原理,设计开发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煤田地震解释教学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4层架构体系结构设计,包括数据层、基础框架层、应用框架层和应用分析层.使用中文图形用户界面,涵盖了数据管理、数据显示和控制、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层解释、等值线成图和解释性处理等功能,可进行剖面解释、平面解释和三维可视化解释.与同类解释软件相比,其优点是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便于移植、易于扩充.该系统目前已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适合在煤炭系统高等院校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相关专业教学实践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相干数据体检测断层与特殊岩性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为三维地震数据体包含丰富的地层、岩性等信息。然而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工作量很大,而且很难得到断层和特殊岩性体清晰而准确的直观图像,利用相干数据测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相干数据体是通过对道间相似性等属性的计算,实现三维振同数据体向三维相似系数等属性体的转换。利用相干属性体可对断层做自动、半自动解释,也可以实现特殊岩性体的准确成像;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