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空间句法模型与传统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相结合,分析西安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客体和主体视角下两种方法的反馈关系。结果表明,游客空间认知调查结果对空间句法的分析结论以负反馈为主,但与其对街区游览通道轴线的分析结论高度一致,这是因为游客的空间体验主要来自于游览通道。此类基于城市旧街区的功能混杂型历史文化街区,运用空间句法模型时应区分游览、生活等不同功能的街道类型,使其空间特征研究更符合主体的游览体验,为街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开源数据,基于城市空间识别理论与方法,通过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探索城市文化街区的识别方法.文化街区具有空间、功能、活力3种特征属性,可以从产业和功能的视角划分为两级类型,它是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街区更新的纽带;依据文化街区的特征属性和城市空间识别方法,首次构建了文化街区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文化街区识别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大连市文化街区形成了3种一级类型和6种二级类型:一级类型的文化街区具有"轴向内生"、"环形外拓"和"点状混合"的空间格局特征,二级类型的文化街区发展不均衡,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城市文化街区识别是文化街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大连市空间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特色街区可以展现城市性格、打造城市名片,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特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升级改造和空间活化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罍街的空间更新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对其更新前后进行视域和轴线空间对比分析,以期探寻街区升级在空间结构上产生的变化,并量化地解读街区更新在形态、视觉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 ,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旧城市的改造与更新 ,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的历史性商业街区受到很大破坏。文章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在简要阐述商业街区的现状与相关理论、分析其社会文化结构及空间类型的基础上 ,探讨对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采用图形分析法分析了1980年以来上海市南京西路片区各个街区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特征值的演变.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街区空间拓扑参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城市空间特征值对片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以商业化为主导的大城市中心城区更新运动使街区空间形态向肌理粗糙、街巷稀松、高强度和相对孤立特征演变,并且不同的更新程度对街区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不甚相同.最后,提出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多样性建设和对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业态的保育.  相似文献   

9.
薛凯  岳利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1):8757-8765
针对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现象,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ublic space-public life, PSPL)传统调研法,运用大数据的点密度分析与传统调研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深入地研究青岛市大鲍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特征。研究发现公共空间的衰败、现代生活元素的缺失、与周边活力空间不协调是大鲍岛历史街区活力衰退的主要原因。结合案例分析与自身历史文化属性,从大鲍岛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空间、文化功能空间和文化服务空间三大方面提出具体的活力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宏观+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新技术+传统调研的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全面而具体地研究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也可为其他历史街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产权改革与基层民主管理体制改革是成都试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三个主要工具。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安排是成都城乡统筹的主要制度创新模式。"三圣乡模式"、"龙华模式"、"红光试验"和"大邑试验"是当前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地方实践的典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产业互动、产权创新与借力市场是成都统筹城乡实践的共性特征,同时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又是各地实践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2.
摘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城市主体人的城市化,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进行分类,并基于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距离法、标准差椭圆法及欧氏距离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从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路网形态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影响三个角度对区域公园系统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公园系统总体呈多中心聚集式分布,形成四大聚集核心和若干次核心,分布格局总体呈西北-东南模式,与区域路网形态相适应。城市公园分布相对分散,自然公园分布较为集聚。②全局尺度与局部尺度上城市路网形态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呈现出三大整合度核心,整体上较依赖于高速公路等城市通勤体系带动。③区域内公园系统空间布局依赖于全局及局部尺度上的路网形态。其中,城市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高,说明城市公园系统较受区域路网影响较大,相比而言受全局路网影响稍大与受局部路网影响;自然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较低,自然公园系统几乎不受城市路网空间的影响,相比而言受全局性通勤路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土地由传统的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三无”使用制度变为有偿、有限期和可流动的使用制度。然而,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制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地方政府越权严重等。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健全土地产权和土地法律责任约束制度、完善城乡土地市场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等措施来解决现有城市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空间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元胞自动机(CA)是一种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空间的相互作用及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皆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其“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强大的复杂计算功能、固有的平行计算能力、高度动态以及具有空间概念等特征,使得它在模拟空间复杂系统的时空动态演变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在城市空间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方面,CA模型已应用到除非洲、南极洲的所有大洲的城市模拟研究当中.CA模型和G IS的集成,一方面增强G IS的空间模型运算及分析能力,另一方面,G IS提供的强大空间处理能力可以为CA模型准备数据和定义有效的元胞转换规则以及对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CA模型还可以与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模糊逻辑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增强其在城市空间变化模拟研究方面的能力.将CA与MAS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个能够模拟多个不同参与因子(自然系统)、不同决策者(人文系统)共同影响下的城市发展模型,以此来模拟与预测城市发展的真实状况,将是CA模型在城市空间变化模拟与预测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面向城乡互动的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以江苏省总体空间结构优化为背景,在分析扬州市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依托发展轴线,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格局;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建立网络状交通系统;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其中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编辑,交换与输出功能,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操作,联接、查询、检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城镇化的基本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为准确把握广东省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使用Voronoi图空间组织方法和加权Voronoi图空间分割方法,以城市综合实力为质量属性,统合考察城市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关系,对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吸引范围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城市发展空间极化现象明显,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在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上,广东省形成了全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一般性城市4个层级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3)从城市吸引范围分析,广东省部分城市存在同城化发展现象,其中广佛和潮汕同城趋势明显;(4)广东省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其空间结构等级间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实力强等级低的城市的区域定位和职能定位,同时加快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8.
彭师  周婷婷 《科技资讯》2012,(24):234-236
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观日益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现代城乡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空间有序发展。马鞍山市依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结合地方特色,制定"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1255"城乡一体化空间战略,明确了未来城镇空间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城镇空间发展规划,形成适应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域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19.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层多重孔隙系统空间非连续分布、力学属性各向异性的特点,综合考虑注气强化开采过程中多组份多过程物质运移特征,构建了正交各向异性等效连续煤层流固耦合模型,据此进一步剖析了煤层各向异性力学性质及其对孔渗参数与注采能力的影响。煤层各向异性的力学属性,导致开发过程中储层水平应力与应变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方向性特征,沿力学强度或杨氏模量大的方向变化相对较大,进而带来裂缝宽度、渗透率及其变化的方向性差异,同时致使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气体吸附浓度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最终造成与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不同的煤层气生产与CO2注入预测结果。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孔渗参数及注采能力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