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广谦 《科学通报》1983,28(7):408-408
引言我们曾制备了C_5H_5LnCl_2·_nTHF(C_5H_5=环戊二烯基;Ln—Ce,Pr,Nd,Gd,Y;n—0,1,2,3)和C_5H_5LnCl_2·HCl·2THF(Ln=Pr,Nd)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与烷基铝反应生成一类新型的双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5,30(1):40-40
杂氮硅三环类化学物具有特殊的价键结构和生理活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曾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研究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表明它们具有五配位硅和四配位氮间的跨环结构,但仍有争议。~(29)Si的化学位移范围约400ppm,对化学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因此用  相似文献   

3.
董贻诚 《科学通报》1982,27(23):1436-1436
钛、锆、铪的双(环戊二烯基)和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已有不少报道。Tkachev和Prout等测定了钛和锆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Petersen和Cesarotti等测定了(η~5-CH_3C_5H_4)_2TiCl_2、(η~5-C_5H_5)(η~5-C_(10)H_(19)C_5H_4)TiCl_2等的分子结构;Davis等研究了(CH_2)_3(C_5H_4)_2MCl_2(M=Ti、Zr、Hf)的分子结构。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双(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铪三个晶体结构,并探讨了金属原子和环戊二烯基上的乙基取代基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建民 《科学通报》1990,35(19):1517-1517
本文研究了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H_2A,I)与1,10-菲绕啉(Phen)对Sc(Ⅲ)的协同萃取。用斜率法测定Sc~(3+)(Y~(3+)、La~(3+))/HNO_3·NaNO_3 (μ=0.1)/H_2A-CHCl_3体系中萃合物的组成为REA·HA(RE=Sc~(3+)、Y~(3+)、La~(3+)),其pH_(1/2)分别为0.74-Sc(3+),2.88-Y(3+),3.65-La(3+),这些结果表明,钪与钇和  相似文献   

5.
董南 《科学通报》1989,34(8):587-587
近年来丙二酸亚异丙酯被广泛地用于有机合成,文献[1]至[4]报道了5-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新的合成方法,文献[5]提出了六元环(1,3-二氧杂环-4,6-二酮)中有2,2,5,5位取代基时为椅式构象。为了解释5-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的核磁共振谱,我们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本文报道了C_(13)H_(12)O_4(在5-取代位上有双键)的结构测定、量子化学CNDO/2计算,讨论了该化合物的反应性能,以及用分子力学进行了构象分析。  相似文献   

6.
环戊二烯基轻稀土二氯化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文启 《科学通报》1983,28(17):1043-1043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的测定确认已合成了下列新的稀土有机金属化合物:九个C_5H_5LnCl_2·(C_4H_8O)_x型化合物(其中C_5H_5=(?);C_4H_8O=(?);Ln=Nd,Pr,Ce;x=0,1,2,3),六个C_5H_5LnCl_2·HCl·(C_4H_8O)_x型化合物(其中Ln=Nd,Pr;x=0,1,2,3),并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测定了NMR和热分析谱及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7.
陈亮 《科学通报》1984,29(21):1301-1301
利用NMR方法来研究平衡反应的报道很多。例如用~1H NMR化学位移可测定pK_α值;也可以用NMR方法测定一些溶液平衡时的结构、溶剂化数和热力学函数;1~H、~(13)C和~(15)N NMR谱还可用来确定平衡中异构体存在的比例。本文利用Handloser的方法测定了具有不同取代基吡啶碱类的平衡常数,并从中推断这些基团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景龄 《科学通报》1986,31(6):432-432
曾以2-(N_2-苯基)肼基苯并噻唑与六烷基亚磷酰胺作用制得了三稠环系三唑磷茂啉的茂第一个系列化合物:1-苯基-5-N,N-二烷基胺基苯并噻唑并[2,3,C]-△~2-1,2,4,5-三唑磷啉[Ⅰ]:  相似文献   

9.
溶液中竹红菌甲素的结构异构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8,33(22):1757-1757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其结构之一已被确定为HAb。在HA的~1H NMR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为16ppm左右,母环上质子化学位移在6.6ppm左右,介于芳香型质子和醌型质子,如  相似文献   

10.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3,28(3):156-156
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是按如下反应制备的:2RC_5H_5 2Na→2RC_5H_4Na H_2,(1)2RC_5H_4Na MCl_4→(η~5-RC_3H_4)_2MCl_2 2Nacl.(2)反应(1)在四氢呋喃迥流温度下,反应(2)在室温四氢呋喃和苯溶剂中进行。按上述反应,由相应的烷基环戊二烯基钠与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得表1所列的钛、锆和铪的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  相似文献   

11.
孟宪佐 《科学通报》1982,27(17):1088-1088
马尾松毛虫(Dendra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中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过Wittig缩合反应合成了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的三个活性组分:顺,反-5,7-十二碳双烯-1-醇(Ⅰ),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乙酸酯(Ⅱ)和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丙酸酯(Ⅲ)。Wittig反应是在六甲基磷酰三胺溶剂中,以正丁基锂作碱完成的。经气相色谱分析,主要产物是颇,反异构体和反,反异构体的混合物,两者的比例约为91:9。用二甲基亚砜代替六甲基磷酰三胺作溶剂时,产物中顺,反与反,反异构体的比例约75:25。  相似文献   

12.
张纯贞 《科学通报》1986,31(8):640-640
联苯双酯,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基联苯-2、2′-双羧酸甲酯,经药理筛选具有明显的降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目前为临床治疗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由某些化学毒物或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有效药物。本品结构中2、2′,6、6′位上均有取代基,故构成一对阻转异构体,临床所用为外消旋体。为了探讨联苯双酯生理活性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联苯双酯光学异构体的拆分。  相似文献   

13.
顧翼东 《科学通报》1958,3(7):215-215
1940年,Lanford及Kiehl从偏釩酸銨制得了含有氨的多釩酸盐,溶解度很小,金黄色晶体。但是化学組成沒有測定。茲經复試,測得該化合物的組成含NH_3:V_2O_5:H_2O为2:3:1,也即是  相似文献   

14.
李光明 《科学通报》1989,34(23):1792-1792
稀土碳π键型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而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的合成却报道得较少。1970年Hart等人首次报道了稀土碳σ型化合物LiLn(C_6H_5)_4(Ln=Sc,Y,La,Pr)的合成,1981年Evans等人合成了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C_5H_5)_2LnC(CH_3)_3](THF)(Ln=Er和Lu)。我们合成了如下两种新型四苯基丁二烯基稀土σ键化合物。相似的d-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实金属碳键为σ键型。研究了(Ⅰ)中的Nd化合物与三乙基铅配合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环穴状结构化合物是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类新型结构.目前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共有4个,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其中(NH_4)_17Na[NaSb_9W_(21)O_(86)]·14H_2O(代号HPA-23,以下简记为NaSb_9W_(21)).在80年代初曾作为首例抗艾滋病药物应用于临床,虽然后来因一些副作用而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但作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在多酸化合物的药物化学研究史上仍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我们曾对杂多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筛选,发现某些杂多蓝配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高的活性.杂多蓝是杂多酸(盐)还原后得到的混合价态配合物,迄今为止,有关Keggin结构杂多蓝合成及性质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关于大环穴状结构杂多化合物杂多蓝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合成了穴状结构阴离子NaSb_9W_(21)O_(86)~(18)的六电子、十电子杂多蓝,并采  相似文献   

16.
1-苄基-9氢碳_(60)的高选择性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瑞芳 《科学通报》1995,40(11):1055-1055
C_(60)负离子是合成化学中重要的前体物质.Bausch等人曾报道C_(60)Li_x与过量ICH_3反应,可生成C_(60)(CH_3)_n(n=1~24);本实验室发现,C_(60)Li_x与氯苄反应,生成C_(60)(CH_2)C_6H_5)_n(n=1~7).因此,如何提高选择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最近,利用1-甲基萘作为电子转移媒介体,在THF溶液中制成一系列特定氧化态的C_(60)负离子盐.研究表明,C_(60)~(2-)离子可进行高选择性的化学修饰反应:  相似文献   

17.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用AEI MS-50质谱仪和DS-30数据系统,考察了十四种咔唑衍生物 N—R(R=H、CH_3、C_2H_3、C_3H_7、C_4H_9、C_2H_(11)、C_6H_(13)、C_7H_(15)、CH_2CH_2Cl、CH_2CH_2Br、CH(CH_3)_2、CH_2C_6H_5、CH=CH_2、CH_2—CH=CH_2)的高、低分辨质谱和亚稳跃迁过程,结果表明:(1)这些化合物都呈现一定强度的分子离子峰,其相对强度随R链增长而衰减。(2)当R为C_nH_(2n 1)(n>1)时,质谱有近乎相同的碎片离子,都有由分子离子峰经α-断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韩秀文 《科学通报》1989,34(20):1543-1543
郭永沺等由莪术醇合成(艹卓)酮类化合物,进而合成出有明显降压作用的拟生物碱新化合物。其结晶性中间产物的结构确定对鉴定最终还原产物和合成、设计其它改性物十分重要。由元素分析和质谱数据确定了此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_(21)H_(28)NO;红外谱表明了酮基、异丙基、  相似文献   

19.
张洪彬 《科学通报》1989,34(14):1104-1104
油菜内酯(brassinolide,1)是一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自1979年美国Grove等发表油菜内酯的X射线结构分析后,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油菜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的文章。这一类化合物目前均是利用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作原料而进行合成的,其中甾体A、B环的结构改造和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其侧链是整个合成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形成A、B环改造的关键中间体3α,5-环-6-甾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表征和抑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RE~(3 ))、水杨酸(H_2sal)及8-羟基喹啉(Hhq)都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可以预料,它们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效应。我们合成出6种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Usal)_2·hq(RE=Y,La,Nd,Sm,Ho,Er;Hsal=C_7H_5O_3;hq=C_9H_6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