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施惠生,男,1953年2月生,上海崇明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并分配到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助教,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其问1996年曾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硅酸盐学报》、《建筑材料学报》、《水泥》、《建材技术与应用》等学术刊物编委,上海市水泥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陈礼璠,1939年8月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62年7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后留校任教。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同济大学汽车设计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汽车设计与制造”学科带头人,上海汽车工  相似文献   

3.
刘海江,男,1967年生,江苏宝应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就读于重庆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5年5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1996年9月-1997年3月受国家教委委派以技术专家身份工作于也门萨那大学工学院。回国后一直任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机构介绍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成立于2001年,中心战略定位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筑技术 开发平台,积聚和培养汽车行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5.
潘国荣,男,1960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汉族。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获学士学位。1983—1994年在同济大学测量系任助教、讲师;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1990年在同济大学测量系读在职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6—1999年12月在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读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理事以及《华东建工勘察》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6.
章在墉,男,1933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60年原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工程研究生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仍在中国科学院土木建筑研究所(现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1982年调入上海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余卓平 ,男 ,1 96 0年 1月生 ,江西南昌人。 1 978年起就读于同济大学机电系、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 1 985年起留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教。 1 986年赴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研发部研修汽车技术 ,完成研究成果“轮荷变化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1 988年回同济大学汽车技术教研室任讲师。 1 991年起在职攻读清华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 1 992年赴德国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进行客座研究 ,完成博士论文《汽车防抱制动装置抗路面不平度干扰研究》中的试验研究工作。 1 993年…  相似文献   

8.
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简介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的前身是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室,由著名学者、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教授主持成立于1964年,文化大革命中解散,1978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恢复,并扩大为所,全所有6个专业研究室,教师、研究试验技术人员近...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将引发全球汽车工业重大变革,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同济大学万钢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姜礼尚,男,1935年生,祖籍江苏吴县。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专修科,1957年春重返北京大学数学系攻读偏微分方程专门化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自1954年以来曾先后在北京航空学院(1954~1957),北京大学(1961~1987),苏州大学(1987~1996),同济大学(1996~)工作。1983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1985年担任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85年以来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85~1987),苏州大学校长(1989~1996),同济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以及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开放)学术委员,复旦大学“非线性数学模型和方法”(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并担任《偏微分方程杂志》(Journal of PDE)主编(1986~),《数学进展》常务编委(1982~1987),《数学学报》编委(1993~1996),《东北数学》杂志编委(1985~),《数学研究与评论》(1980~)以及德国《Analysis-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杂志编委(1996~)等职。40年来姜礼尚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特别是自由边界问题的理论研究,在二相Stefan问题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共发表论文70余篇,著作5本。1982年因项目“二相渗流和双重介质中的渗流”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二作者),1991年因项目“自由边界问题”再次获国家延期科学三等奖(第一作者)。1994年被人事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奖章,1994年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于“中国杰出访问学人”称号。近年来他副食一批年轻人开发金融衍生物的定价理论研究。目前已招收博士生5名,并准备招收具有偏微分方程、随机分析、数值分析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攻读博士学位。 施宪法,男,1942年2月生,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学报》编委,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化学化工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事事。1963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化学系主任。先后为本科及硕士生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主编《普通化学》、《化学原理及应用基础》第四分册。1995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先后主持承担完成了电子工业部及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荐重点科研项目。1990年开始首先在国内开展关于杯芳烃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3个。1995年被评为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作者,受到由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联名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1996年该科研组所完成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715-1-34)被电子工业部评为全国电子行业“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他被评为电子行业“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受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奖状、奖章奖励。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李杰,男,1940年5月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系应用物理专业。1963~1967年攻读同济大学应用物理研究生。1993~1994年在德国Koustant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1月获德国理学博士学位。1967~1979年工作于建工部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任技术员、工程师。1979~1987年工作于同济大学物理系,任讲师、副教授、Pohl固体物理实验室主任、Pohl固体物理研究室副主任。1987~1994年间应德国Koustant大学物理系的邀请,以德国客座教授身份在该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4年6月回国,重返同济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职位。李杰教授从事科研工作的领域包括:超声学、铁电物理、聚合物物理、扫描探针显微镜、环境物理。他在德国工作期间,将扫描探针显微术引入有机铁电研究领域,开创了压电、铁电性能避域探测技术,其分导率达到纳米量级。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有机铁电性能的研究,成功地探测了单个片状畴微晶的性能,并与其周围的非晶畴性能分开。进而发现有机共聚物的非晶畴同样具有压电、铁电性等有机铁电材料特有的性能。根据这些实验观察,以及进一步的理论模型计算,提出了有机铁电材料极化反转的新的理论模型。在有机铁电数据储存领域,创造了精确测定剩余极化强度的方法,改进了薄膜制造工艺,引入了新的数据读写手段,将有机共聚物薄膜的铁电开头时间从毫秒量级缩短到100纳秒量级,数据储存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010Bbit。1994年6月后,回同济大学物理系工作,在继续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的同时,创建环境物理学科。1998年起,参加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物理场作用下水处理新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润德,男,1936年8月生,上海市人。19cd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五系。1961年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和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任教。1973年调人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和结构理论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他曾担任结构理准研  相似文献   

12.
顾列铭 《广东科技》2009,18(21):51-53
2009年8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拨款24亿美元,以补贴新型汽车电池及部件开发商,并协助发展薪一代的节能汽车。奥巴马表示,该措施不仅将促进就业,还将帮助美国确立在新一代汽车研发上的领先地位。他很希望美国可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钟琳 《世界博览》2011,(9):42-43
1 1916年8月: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诞生1916年8月,世界第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问世。这款双排座的轿车使用操纵杆代替踏板来控制油门。即使在1916年,燃料利用的高效率也是汽车营销的一个亮点。2 1920年1月:  相似文献   

14.
羊亚平,男,1966年2月生,江苏靖江人,中共党员。1983年考入同济大学物理系,先后于1988年、1991年和1994年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及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以来一直在同济大学物理系工作,曾担任讲师、副教授,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席研究员。曾多次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意大利)、德国Ruhr大学物理系、德国Kaiserslautem大学物理系、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等进行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5.
沈云中,男,1962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汉族。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专业工学硕士,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于1999年9月—2000年8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进修。1986年起在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任教至今,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绘学报》编委、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轮胎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汽车轮胎力学特性,试验装置的种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由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制成功的第一代轿车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拖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一些试验结果及正在研制中的第二代汽车轮盈力学特性试验拖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华东科技》2003,(1):50-51
张建明,1982年上海铁道学院(现并入同济大学)毕业,进入上海电缆厂工作,1987年3月至1989年3月受国家委派赴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从事光缆工艺制造工作和学习,1989年3月回国后在上海电缆厂线缆研究所工作,任光缆主任工程师,1996年进入上  相似文献   

18.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I0002-I0002
大连民族学院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0年6月成立。中心通过优化整合大连民族学院汽车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设立了汽车电子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汽车工业工程研究所、汽车营销与物流工程研究所、汽车概念及形态设计研究所等5个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科学》2009,22(6):F0002-F0002,F0003
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泰山学者岗位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于2008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主要面向国家和汽车行业需求,在汽车电子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内容涉及网络化汽车综合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汽车总线技术及相关ECU单元、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相似文献   

20.
范存新 教育 1968年1月生,江苏苏州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应用力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