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6,31(16):1250-1250
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化石丰富,夏国英、张志存在《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微体古生物分册》中曾描述过部分属种,但华北晚石炭世非(竹蜓)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至今尚无详细报道,为此,本文将山西河东(黄河东岸)煤田南部乡宁-河津——华北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主要产地之一——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及其垂直分布,作一简略报道,以利于研究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太原阶非(竹蜓)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和垂直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柏林 《科学通报》1984,29(3):193-193
山西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在太原西山,其下界位于北岔沟砂岩之底,上界位于骆驼脖子砂岩之底,为一套海陆交替相的含煤岩系。目前,在我国通用的山西组,实质上被多数地层古生物工作者认为是一年代地层单位,山西石炭系二迭系专题组也采用这一概念。有关山西的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化石群及地质时代,山西石炭系二迭系专题组近年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N-8)地层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定, 72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分成303~320 Ma (6颗)、1631~ 2194 Ma (37颗, 峰值1850 Ma)和2318~2646 Ma(29颗, 峰值2500 Ma)三组. 第二组和第三组碎屑锆石是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反映. 第一组碎屑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布于0.281725~0.282239, 具有较低的εHf (t)值(-12.4~ -30.3)和较老的Hf模式年龄(1.43~2.16 Ga), 与华北北缘内蒙古隆起内的石炭纪火成岩锆石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相似, 而明显区别于兴-蒙造山带, 表明山西宁武-静乐盆地太原组的部分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内蒙古隆起. 第一组年轻碎屑锆石的Th/U都较高(大于0.67), 应为岩浆锆石, 其中最年轻的两颗锆石的平均年龄((304 ± 6) Ma) 与地层沉积年龄相近, 暗示晚石炭世内蒙古隆起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岩浆活动, 为晚石炭世华北克拉通北缘活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11):704-704
在晚石炭世太原期、山西期,山西富煤带形成分布的某些相关因素,可初步归纳如下:1.岩相组合类型 在太原组或山西组中,碎屑比值大于8,砂泥比值界于0.5—2之间(本文岩比值中泥岩厚度值不包括煤层厚度)的砂岩-泥岩相和泥岩-砂岩相是富煤带形成的最佳岩相组合类型;此岩相组合类型分布区,是富煤带形成分布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5.
辽东晚泥盆-早石炭世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清 《科学通报》1990,35(8):639-639
华北地台缺失晚奥陶-早石炭世地层已早成“定论”,但笔者(1986—1989)在参与辽宁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专题研究时,先后在本溪市高台子、牛心台及桓仁县暖河子等地的中石炭世本溪群下部G层铝土矿层位及  相似文献   

6.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5,30(6):479-479
关于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四种供选择的划分方案:(1)将二叠系下界置于Kasimovian阶之底(本文有关阶的含义均采用Leven,Scherbovlch,1978年的方案);(2)将二叠系下界置于Asselian阶之底,这是目前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采纳的方案;(3)将二叠系下界置于Sakmacian阶之底;(4)将二叠系下界置于Artinskian阶之底。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昌明 《科学通报》1989,34(16):1246-1246
在加里东旋回的晚期,鄂尔多斯地区与整个华北地台一起抬升遭受侵蚀,至华力西旋回中 期鄂尔多斯地区又发生沉降,导致该区最后一次海侵。中石炭世一晚石炭世早期,华北海和祁连海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本区,被本区中部南北向“工”字形隆起区隔开,从而在此古陆的东西两侧各形成了一套海岸沉积。东部海岸在中石炭统本溪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西部海岸在中石炭统羊虎沟组上部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发育了一套海沼沙岭(chenier)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盛金章 《科学通报》1982,27(3):192-192
大屯煤田位于苏北沛县境内.煤田内的煤系地层均被第四系覆盖.煤系内含有19层含(竹蜓)灰岩(太原组16层,本溪组3层).对这些灰岩的岩石特征、稳定程度、厚度变化及在地层中的含量以及与成煤的关系作了论述和分析.这批含(竹蜓)灰岩是笔者之一(王仁农)于1974—1979年采自钻孔中.(竹蜓)类动物群经研究后有13属60个种(9个新种).这60个种中太原组52个,本溪组8个.太原组及本溪组的(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可分为三个(竹蜓)带及二个(竹蜓)亚带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9):576-576
晚古生代,山西地区位于阴山、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巨型沉降带的中部。分析沉积层及岩相变化规律,可将山西地区中-晚石炭世本溪期、太原期、山西期的古构造类型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5,30(2):160-160
晋西南的乡宁-河津地区位于山西河东煤田的最南端,它在地层分区中的位置为陕甘宁地层分区的南东缘。区内太原组的中上部一般夹稳定的含(竹蜓)灰岩四层,自下而上为甘-1、甘-2、甘-3和甘-4石灰岩,其  相似文献   

11.
穆恩之 《科学通报》1960,5(1):12-12
在党的“全党办地貭、全民办地貭”的号召下,地貭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地层古生物工作也随着得到飞跃的发展。在地貭勘探及地貭測量工作继續大跃进的今天,古生物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显著。为了解决全国地貭測量中的地层問題,各地地质机构都紛紛設立了研究古生物的組織,增加了古生物研究的人員,各大学地貭系和地貭院校,也相继成立古生物专业或古生物专門化,新生力量逐漸成长,古生物工作的大軍即将形成。但是目前古生物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气源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第藩 《科学通报》1996,41(17):1588-1592
1989年6月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县发现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气田,现已探明含气面积达4000km~2,天然气主要储存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的白云岩孔隙(O_1m_5~4)及其上面的古风化溶蚀带(O_1m_5~(1~2))中。上覆为晚石炭世滨海沼泽相地层,也含气。这里发育有两套气源岩:(1)下奥陶统上部马家沟组(O_1m)为碳酸盐岩,折算及。值高达2.0%~5.0%,属腐泥型过成熟气源岩;(2)上石炭统太原组(C_3t)~下二叠统山西组(P_1s)含煤地层,R_0值为1.5%~2.5%,属腐植型高成熟气源岩。由于对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及混源现象的存在等,使人们对该气田的主力气源层和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上发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3.
赵一阳 《科学通报》1957,2(23):734-734
太原西山是我国华北重要的上古生代含煤地层之一,系统地、正确地来划分和统一太原西山的地层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最近,科学通报发表了刘鸿允、董育垲、应思淮三位先生的“太原西山上古生代含煤地层研究”一文(1957年第11期),对本区含煤地层的岩性及矿产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不过文中某些论点与笔者去年暑假在本区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的观察有些出入,兹就这些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并与刘先生等商榷。  相似文献   

14.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10):765-765
建立华北地层区晚石炭世■类生物地层序列,不仅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将为华北地层区内晚石炭世含煤岩系的统一划分对比、聚煤期古地理、古构造以及煤(煤成气)、铝土、耐火粘土等沉积矿产的区域性研究,首次提供区域内统一的生物地层学及相对年代地层学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63,8(1):71-71
“中国区域标准化石手册”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为了适应我国广大区域地貭測量工作者野外初步鉴定化石、对比地层,以及广大教学工作者教学的迫切需要而編写的。目前已經編写的有“揚子区标准化石手册”、“华南区标准化石手册”、“西北区标准化石手册”三部,共約五十万字。其中“揚子区标准化石手册”已經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余两部亦已脫稿。  相似文献   

16.
洪友崇 《科学通报》1981,26(2):106-106
本文化石产自陕西铜川市北郊金锁关。层位系铜川组黑色油页岩段。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80)陕甘宁盆地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专题队的地层资料,其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0月26~31日,受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筹)的委托,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人体特异功能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天津、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从事人体特异功能实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同北京的同志会聚一  相似文献   

18.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4,9(11):1036-1036
《中国的假鳄类》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19号(总号151册)杨钟健著科学出版社出版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山西武乡、榆社等地三迭纪地层中发掘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肯氏兽类和假鳄类等材料。前者和哺乳动物有密切连系,后者和其他爬行类如恐龙等有关。本书共描述了一个新科,三个新属,四个新种,分别归于假鳄类的三个超科。同时著者还对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组成、中国假鳄类的研究历史、假  相似文献   

19.
刁乃昌 《科学通报》1986,31(13):1007-1007
王东方等在“辽东前寒武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一文中,将辽东半岛南部(以下简称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中“长岭子组”(实为高家屯组)及钓鱼台组的年龄数值分别采用723±43百万年及818百万年,笔者认为这两个数据的采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4,29(17):1088-1088
太原组是山西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岩系之一,太原组为海陆交替相沉积,山西各地太原组中含丰富海相动物化石的石灰岩层之间的正确对比,成为上述地区太原组煤层之间正确对比的关键。 在太原西山玉门沟,太原组层型剖面的石灰岩层及主要煤层的层序自下而上为:吴家峪灰岩、八尺煤、丈五煤、庙沟灰岩、毛沟灰岩、下三尺煤、斜道灰岩、七尺煤、东大窑灰岩及新七尺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