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中微子振荡现象是当前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微子振荡的发现确认了中微子具有微小的质量,这也成为探索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途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研究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的地下实验,其利用远近点全同探测器对反应堆中微子事例率及能谱进行相对测量,以降低探测器关联误差及反应堆中微子流强预期误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2018年使用1958天的数据公布了中微子振荡参数sin~22θ_(13)与|?m_(32)~2|的最新结果,其中sin~22θ_(13)参数为目前最高的测量精度,达到了3.4%,|?m_(32)~2|的精度为2.8%,其与MINOS, NoνA及T2K等基于加速器中微子的实验测量精度相当.θ_(13)的精确测量将有利于下一代中微子实验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以及测量CP破坏相角等未知的中微子振荡参数,其中包括了我国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在中等基线下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来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探测器可以实现3%的超高能量分辨率和小于1%的能标误差,从而在6年的取数时间内以3–4σ的置信度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此外江门中微子实验也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同时将在超新星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地球中微子、核子衰变等物理研究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继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之后,由中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将于今年年底动工。由来自全世界5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的20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近日正式成立。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2年,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物理数据分析中,前后事例间的时间关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事例间时间结构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本底事例产生的物理机制,有利于对信号事例的挑选和对本底事例的排除.与此相应,在产生可用于物理分析的反应堆中微子Monte Carlo(MC)模拟数据的过程中,重构不同事例间的时间关联是一个重要步骤.通过研究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数据特点,开发了interleaving算法用于产生带有时间关联的海量物理数据;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样本的MC数据按事例率的混合;并简要给出了interleaving算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12,(4):12-12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2,21(10)
近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相似文献   

6.
吕磊  王玉霞  熊兆华 《科技资讯》2009,(16):238-239
中微子振荡是存在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第一个直接证据。本文回顾了中微子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微子混合矩阵参数化的发展,进一步讨论了带电轻子的味破坏。  相似文献   

7.
《前沿科学》2012,(1):F0002-F0002
日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凡率。这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并有助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这是探索宇宙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中微子除了可以监测核武器制造外,还可以直接穿过地球进行通信,让全球通讯无界限,比现在的通信快得多;此外,  相似文献   

8.
本书所汇编的文章简略地描述了在这个重大发现的近10年中我们对中微子振荡的理解。而中微子振荡的研究代表了超出标准模型的3个无质量中微子的新物理。它意味着中微子必须有质量。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27日,位于我国广东省大亚湾的中微子实验组向世界宣告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科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精确测量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这项重大的科学研究完全由我们中国的科学家设计并完成,标志着我国超越了日本、美国等国家,成为世界中微子研究领域的领头羊。什么是中微子?为什么人们对它那么感兴趣?中微子的研究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10.
方晨 《科学世界》2012,(5):4-11
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几率。李政道先生评价道:“这是物理学上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的一项重大成就”。那么,到底什么是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它的?这个发现对物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反电子中微子信号残留快中子本底估算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对仅经过内水池探测系统的μ子致散裂快中子的分析,实现对快中子快信号能谱的测定.给出快中子的快信号各类本底信噪比和能谱,进而确定可以用线性外推法对反电子中微子信号中的残留快中子本底数目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决定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理论假设和实验验证,以及测定中微子静止质量的最新方法———中微子振荡.  相似文献   

13.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定中微子静质量mv=0,超神冈实验指出mv≠0,据此用第一代中微子的质量mv,(即“反常质量”),导出二、三两代中微子的“反常质量”mvμ,mvτ.进而求出中微子混合的重要参数:代际中微子质量平方差(m^2vi-m^2vj达量级之大(i≠j),卡比玻角θc亦与夸克混合角相近,认为中微子应存在混合和振荡.并对混合和振荡的物理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丹 《科技信息》2012,(1):137-137,129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成员之一,是唯一只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之后,人们进行了一系列捕获中微子的实验。其中中微子的质量问题和中微子振荡现象是研究的热门课题。2011年9月意大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超光速。这些引起理论界和实验界的争议,更将引发物理学家对中微子的不解之谜的探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微子质量起源和暗物质本质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前沿的重要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是探索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途径.近二十多年来,中微子和暗物质理论和实验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微子和暗物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和展望,特别是两者之间的交叉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探讨了模型化的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和混合的分析解,然后让中微子的CP违反相位旋转360°获得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几何相位,发现几何相位随能量的振动具有非对称性几何结构.几何相位是描述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内禀属性,故这种非对称结构起源于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CP违反现象.因此,几何相位为中微子传播过程中的CP违反现象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物质中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的非量子力学效应,计算了非量子力学效应对中微子振荡几率和微子混合参数的允许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不是完美的,对大气中微子流和太阳中微子流的测量提供了中微子振荡的证据,证明中微子非简并的质量和混合.研究了Hung模型,并计算了muon衰变的振幅.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成为了中国物理学史上新的里程碑式发现,大亚湾的实验者们迎来了全世界的注目和掌声。这项成果不仅令实验者欢欣,还鼓舞了中国另一支研究力量——他们一直在中微子乃至粒子物理理论领域深耕,追踪大亚湾这样大型实验的进展,通过理论预言实验结果或者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预言,去伪存真,一步步靠近人类苦苦探寻的自然规律。只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能被迅速验证是否成功,因为一项理论的突破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考验。此次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成功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论研究的进展,可以说为中微子研究开启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