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助剂,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和正辛烷中的两组分为有机物,配制Winsor Ⅲ型微乳液。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过剩油相中的分配情况;考察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有机混合物组成及种类对有机物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盐度(质量分数)条件下,以正己烷、环己烷、正辛烷和甲苯中的两组分作为有机物配制的WinsorⅢ型微乳液,在不同的有机物配比时过剩油相的组成和增溶前油相的组成均存在差异,增溶出现了选择性;微乳液更倾向于增溶弱极性的小分子及摩尔增溶比大的分子;对甲苯-正辛烷微乳体系,盐度的增加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降低均可提高微乳液对甲苯增溶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的相行为。阴离子表面活性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ABS)、重烷基苯磺酸盐1#和重烷基苯磺酸盐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AEO9以及AEO20。通过微乳液最佳盐度、获得中相微乳液的盐浓度范围、最佳中相体积分数以及获得单相微乳液所需的最低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参数表征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能力和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单一磺酸盐的增溶能力和耐盐能力取决于其平均摩尔质量和浓度,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增溶能力和耐盐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若增溶能力提高,则耐盐能力下降,反之亦然。重烷基苯磺酸盐1#和重烷基苯磺酸盐2#分别与质量分数为10%~20%的AEO9或AEO20混合,耐盐能力有显著提高而增溶能力仅有微小下降;ABS与AEO3混合,当AEO3质量分数为10%~30%时,增溶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四乙烯五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制备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其水溶液的电导率,表明它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上存在差异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单分子胶团;它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苯甲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四氯化碳在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nTAC,n=8,12,14,16)胶束溶液中的增溶量.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碳链越长,对有机物的增溶量越大,苯甲醇在R16TAC溶液中的增溶量最大,为1.125mol/L.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增溶越容易。  相似文献   

5.
胶团增溶超滤 ( MEUF)技术是新兴起的低能耗、高效率、易工业化的污水处理技术 [1] .它是通过增溶表面活性剂胶团超滤去除废水中的致污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的 ,因此 ,形成增溶胶束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对 MEUF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为重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是低 cmc,可以形成较大的胶团 ,且有很强加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 .本文对不同电解质 ( Na Cl/KCl)浓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 水体系加溶辛胺后的体积性质和微极性进行了研究 ,希望深入了解这些体系中的相互作用 ,从而为 MEUF技术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6.
几种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了与现有报道组成不同的多种稳定的微乳液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选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OP-10和渗透剂JFC作为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OP-10作表面活性剂可以大大提高微乳液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提高产率,从而得出最经济制备工艺,相对降低生产成本.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微粒结构、粒度、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基泡沫的稳定性,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稳定二氧化碳泡沫的效果比较突出。以SD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体系对比,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泡沫体系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增溶、扩散等行为以及泡沫液膜中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排布规律,并采用FT-IR探测二氧化碳透过泡沫液膜的透过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可增溶在泡沫液膜上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间,并与水分子有相互作用,可渗透进入泡沫液膜,在泡沫液膜内增溶,因此二氧化碳分子透过液膜的扩散能力强,泡沫聚并破灭速度加快。SDS分子疏水链在泡沫液膜界面层内排列致密,液膜内二氧化碳增溶量小,二氧化碳分子透过SDS泡沫液膜的扩散速度较慢,因此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3-十二烷氧基-2-羟基丙基)-N,N-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的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起泡力,润湿力,钙皂分散力及增溶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改变温度、pH、盐度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处理并改变其反应浓度,了解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类物质增溶的最佳浓度,以及温度、pH、盐度对其增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浓度在临界胶束(CMC)以下时,多环芳烃类物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变化较小;在临界胶束以上时,多环芳烃类物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500 mg/L时,其溶解度最大.鼠李糖脂对萘、菲的增溶作用随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pH的增大鼠李糖对萘的增溶作用在pH=4时为45.107 4 mg/L,菲的增溶作用在pH=5时为31.510 8 mg/L,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镉-5-Br-DMPAP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增溶增敏作用显著,ε可达1.21×105Lmol-1cm-1.同时,利用S2-对该体系的褪色作用可间接测定S2-,建立的方法用于啤酒及工业污水中水溶性S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对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应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糖苷(APG)的农药制剂进行了开发,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进行比较,提出此类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抑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表面活性剂在化学抑尘剂中的作用机理、主要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抑尘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亣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良好的润湿、渗透、乳化等功能被广泛应用;在材料的选用上,表面活性剂逐渐由最初的阴离子型向非离子型和高分子型转化.但许多表面活性剂存在自然状态下难以分解去除,且成本高、润湿保水等性能差等缺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类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水亲油基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独特的胶束结构和界面吸附状态,讨论了几种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产品性能,同时指出开发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可由长链烷基季胺盐和长链烷基氯化吡啶与水杨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某些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或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一定比例组成。其溶液具有高粘度、显著粘弹性及剪切稀释性等流变特性。这种新型流变控制剂在钻井、提高采收率以及流体输送减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由间隔基团通过化学键联接两个疏水基团和两个亲水基团的离子头基构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或者水油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更强、更好的水溶性等优点。国内外有许多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的报道,但关于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还较少。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醇醚、酚醚型,另一类是糖类衍生物。本文分别从联接基团加入法、极性头基加入法、疏水链基加入法等合成方法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及性能进行了概述。其中,联接基团加入法是在两个现成的两亲分子之间插入一个联接基团,将这两个两亲分子联接起来。极性头基加入法则是联接基团先连接两条疏水链,再把两个极性头基加上去,一般是环氧乙烷或者是环氧丙烷加入的方法。疏水链基加入法所采用的原料化合物中含有联接基,并且已经和两个极性基团联接在一起,只是缺了两条碳氢疏水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6.
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乳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钻井液、完井液中常见的固体微粒和某些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乳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亲油的固体微粒(如有机土)与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相配伍,接近于中性润湿的固体微粒(如SN-1)与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类表面活性剂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乳化作用.亲水的固体微粒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时情况比较复杂,在W/O或O/W型乳化钻井液中,某些固体微粒能够代替或部分代替表面活性剂而起到乳化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制浆造纸各个工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制浆造纸工艺中所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制浆造纸中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制浆造纸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带有性质不同的亲水基和疏水基的两亲结构化合物,是与乳化、增溶、分散、润湿、起泡等表界面现象有关的功能性精细化工产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由连接基团通过化学键将两个或多个单体表面活性剂连接在一起的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化合物,本文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功能特性、分类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surfactants at interface in surfactant-water-oil syste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discontinuous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There exists a certai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 at interface for the systems with certain interactions among surfactant, water and oil. The interface length and equilibrium morphology of the systems are dependent on the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 at interface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surfactants. The interaction strengths among surfactant, water and oil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 at interface. Three typical configurations of surfactants at interface have been observed: ① surfactant molecules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interface and arranged closely; ② perpendicular to the interface and arranged at interval of two particles; ③ lie down in the interface partly.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特性是当温度升高在水中变得不全溶解.常用“浊点”来表示它的重要特性.本文对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Tp)进行了测定,并测了添加不同无机盐和不同离子表面活性剂,控制不同pH值及缓冲液等外界条件所引起Tp变化,并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自身亲水基因和碳原子数不同引起Tp的变化,从而发现Tp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表面化学原理对有关现象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