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和西方一些社会哲学家对社会学领域的时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马克思认为,作为物质运动最高形式的社会运动,也应有自己的时间和时间结构,即社会时间。由于社会运动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因此,社会时间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的存在形式,时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有氧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做运动,通过运动达到消耗机体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许多人的有氧运动的锻炼根本不是在有氧状态下健身运动,所以也就失去了有氧运动原本减肥瘦身的作用。人体预存的ATP能量只能维持15秒,跑完一百米后就全部用完,跑二百米时后面的一百米,必须由血糖在无氧状态下,迅速合成新的热能物质ATP来提供能量,其副产品是乳酸。跑二百米或四百米、一百米游泳、网球和足球等运动,是利用血糖无氧分解所提供的能量,故运动后肌肉里累积大量乳酸,乳酸是运动后引起肌肉痛的物质。这类运动所需的血糖由淀粉…  相似文献   

3.
中心法则与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法则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的生命现:生命世界在信息和规律上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主宰物质是不同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为主宰的原生质各种必要的物质组分及其实在的相互作用;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组成生命的各物质之间以及生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之间和生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绪论相对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和运动,质量,能量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个理论的一般结论,也具有哲学意义,并且不对它的基础作应有的哲学分析,就不能理解它。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5.
利用认知物理学的方法,从认知的源头,即认知的形式化谈起,从宇宙构成的“单要素(物质)说”,到工具构成的“二要素(物质和结构)说”,再到动力机器构成的“三要素(物质、结构和能量)说”,再发展到机器认知构成的“四要素(物质、结构、能量和时间)说”,深入展开,层层递进,从思维的自动化跃升到认知的自成长。用“认知四要素说”解释典型认知事件,如解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西蒙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的局限,以及机器对圆周率精度暴力计算的贡献。随着Chat GPT得到全球的广泛使用和认可,继对话图灵测试常态化之后,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里程碑将是具身图灵测试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从大陆漂移理论的演变看当前地学研究的困境刘斌,杨海涛地球自身运动是机械、物理和化学运动形式在复杂的物质组成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之所以存在独立的地学运动形式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它运动形式的特殊矛盾存在。在地学过程中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是特殊的,吸引以重力场...  相似文献   

7.
能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能量是物质系统运动量的量度和系统运动状态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是反映自然界规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定律。1905年到1907年是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本文通过对爱因斯坦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分析了爱因斯坦对能量内涵发展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51
现代宇宙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暗能量。如果这种暗能量随宇宙的膨胀而演化,并与电磁场发生Chern-Simons(陈省身-西蒙斯)相互作用,就有可能破坏电荷-宇称-时间反演(CPT)对称性成立的条件,这会使光子的偏振方向在传播中发生改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冯波等与中科院高能所及德国理论物理研究所合作,设计出了一种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检验CPT对称性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美国WMAP卫星和Boomerang南极气球实验发表的最新数据,发现了存在CPT对称性破缺的迹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将大大加深人类对自然界对称性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暗能量的本质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因此,时间、空间的性质和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提出的普遍相对论突出地表现了时空,运动和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表现了这些关系的许多方面。在古典物理学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的均匀性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0.
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宇宙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们日前成功地获取迄今为止最精确的一个巨型星系团中暗物质分布图。 暗物质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可见物质,它几乎占据了宇宙1/4的物质和能量,但是除了引力作用之外,它们和“常规”物质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