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古生物学会的安排下,瑞典著名古生物学家、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学部主任伯格斯特教授(prof.J.Bergstr(?)m),在澄江动物群发现者、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候先光同志的陪同下,于1989年10月27日至29日访问了我院。伯格斯特朗教授在我院地质系系主任毛健全教授和赵元龙副教授的陪同下,很有兴趣地观看了凯里地区寒武系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科研标本,并对这些保存很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期望在细胞学层面研究化石的生物学结构,以增加对早期真核生命演化史的认识。近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在贵州瓮安地区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中发现了细胞核结构。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细胞核。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     
正贵州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的海洋古地理格局形成独特优势矿产资源。古生物化石瓮安生物群:震旦纪陡山沱期(距今约6~5.8亿年),瓮安地区出现目前世界最早的多门类宏体生物群。凯里动物群:中寒武世早期(距今约5.2亿年),凯里地区出现11大门类、120多属动物群。为生命起源与演化、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索需要激情,激情来自梦想的冲动和梦想成真时绝妙的意境和快慰。1997年8月31日,是我动物世界溯源之旅中值得纪念的一天。那天,在贵州工业大学赵元龙教授的陪同下,我和台湾清华大学细胞生物学家李家维先生,来到贵州瓮安实地考察并采集样品。从采于瓮安北斗山五四采区所出露的、5.8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陡山沱组含磷沉积地层内的几千克样品中,我发现了多细胞动物——海绵以及胚胎的化石。这些化石所代表的年代比寒武纪化石早4千万年,比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早5千万年,比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早一千多万年。我和李家维先生将这一发现公布在19…  相似文献   

5.
2004年2月20日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成果荣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该项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合作近20年共同完成的。该项目一系列化石的发现 ,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突变事件的存在提供了依据 ,证明了门一级高级动物类群的起源是“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核心内容和本质所在 ,进而对达尔文倒椎形进化树模式提出了质疑 ,提出了广义进化论。该项研究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早期生命演化与…  相似文献   

6.
我校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等人发现的昆明鱼和海口鱼化石 ,据考证距今约 5.3亿年 ,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这一重大发现 ,被评为 1 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而且是全国高等学校惟一入选的研究成果。舒德干教授 ,男 ,生于 1 946年 2月 ,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陕西省科协第五届委员、日本蒲郡市自然历史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及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九五”攀登计划专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距今大约5亿年的寒武纪,生命个体发育发展的完全生命周期在当今的古生物研究者那里一直是缺失的。而今,北京大学的古生物专家从寒武纪的胚胎化石中发现了无脊椎动物蠕虫从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个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化石。这一研究成果,离描述5亿年前完全生命周期的预言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7)
继发现山西保德、内蒙古通古尔两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产区之后,科学家在甘肃省和政县发现了又一个中国古生物化石宝藏。中科院、甘肃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最近对和政县文化馆收藏的1055件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鉴定。这批化石是文化馆近年来陆续从当地私人手里征集来的。通过鉴定,科研人员对和政化石的珍贵程度感到大为惊讶。据古生物学家推算,已发现的和政古脊椎动物化石数量还不到当时活体动物数的1/10~6。据此估算,形成1055件化石,起码得有10亿头以上的活体动物。  相似文献   

9.
李扬 《河南科学》2012,30(11):1680-1684
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实证"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澄江动物群及其赋存载体地层的非常珍稀的以古生物化石群为主题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主要以科考科普性旅游为主,具有不可替代、无与伦比的科学价值.针对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特点,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对如何公园如何开展旅游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2,(9):7
1.《自然》2012.8.9人群中的一张脸最新发现的化石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根据这项由古生物学家麦维?里基和路易斯?里基领导的研究认为,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至少证明  相似文献   

11.
科技要闻     
发现迄今最早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沈阳师范大学孙革等在中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义县组中部发现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大化石——李氏果(Leefructus),时代距今约1.24亿年。这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非常接近现生的毛茛科,是中国乃至全球迄今最早的与现生被子植物有直接系统演化联系的被子植物化石。本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瑞典隆德大学三叶虫专家Per Ahlberg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五局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统一安排下于1991年9月9日至9月16日来我院访问,17日上午离筑,历时八天。其间与我院地质系赵元龙副教授等进行寒武系三叶虫学术交流,就三叶虫研究合作及院际交流的可能性进行了友好的交谈。Per Ahlberg在赵元龙副教授及黄友庄讲师、龚显英副教授的陪同下,用四天的时间很有兴趣地观看了黔东凯里组30多个属500多件三叶虫标本及凯里动物群其它门类化石及大量照片,并冒雨观察了黔东凯里组剖面,采集了一些三叶虫标本。对于数年来采集、积累起来的大量化石标本及照片等资料,Per Ahlberg表示赞尝。  相似文献   

13.
主要后生动物门类化石在寒武纪初期的突然出现记录了生命史中一个从未有过的快速演化时期,这一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爆发(Cambrian explosion)”.多年来有关“寒武纪爆发”成因的各种猜测从未间断过.但是,将古生物化石记录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系形成的真实过程已遭到许多研究者的非议,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二方面的证据:一是对早期后生动物系统发生关系的重新评估;二是来自于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钟的研究.现在看来,“寒武纪爆发”事件的产生,一方面归因于化石体积的明显增加及其伴随的骨骼化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其时的进化革新事件所导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1~23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古生物科学研究与化石保护”。本次年会南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卉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合作主办,贵州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贵州大学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9...  相似文献   

15.
《华东科技》2012,(9):7-7
1.《自然》2012.8.9 人群中的一张脸 最新发现的化石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根据这项由古生物学家麦维·里基和路易斯·里基领导的研究认为,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至少汪明了,在人类历史曙光初现的时期,在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曾经有至少3支不同的人类亚种在此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次……被誉为古生物王国的贵州,一群在地下沉睡了五亿多年的古生物化石,被贵州工学院地质系教授赵云龙、副教授黄友庄、龚显英等10余年孜孜不倦的发掘、采集、整理及研究,终于重见天日!这一重大发现即是当今国际生命科学界和她球科学关注的前沿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已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荒漠。距今32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仅有单细胞的菌类、藻类等极低等的生物,并处于持续缓慢的发展中。距今5.3亿年的寒武早期,地球生命存在的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列多样性的飞跃,而这次革命性的飞跃,被古生物学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正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资助下,以我国年青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为首的一个中美科学家研究组于2005年5月13日在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了“6亿年前的地衣”,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中美科学家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合作者是美国维吉尼亚工学院肖书海博士和堪萨斯大学T.Talyor.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天柱寒武系牛蹄塘组重晶石矿床属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床,其储量达到2亿吨以上,大量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其属于热水成因.该研究通过系统样品采集、岩石切片和生物显微镜下鉴定,发现其中包含大量的藻类、海绵骨针、管状生物等化石,这种生物组合特征类似现代太平洋海底热水生物群.这一发现说明寒武纪早期大量的热水沉积中存在有特殊的热水生物群落,它是寒武纪早期重要的生态类群,这对寒武纪生物大辐射原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5,(2):13-13
英国剑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巴特菲尔德(Nicholas Butterfield)将取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岛具有8.5亿年历史的岩石分解后,发现了一些微型化石,它们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真菌化石。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必将增加早期生物的多样性,并在为主要进化事件断代的分子钟上增添一个新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