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调查显示,该区鸟类306种,隶属于17目56科159属,其中东洋界种类占总数的50.98%,古北界占40.52%;动物区系复杂,表现出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该区珍稀重点保护物种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属国家I、Ⅱ类保护的物种41种,占四川省该类动物的46.07%;属“三有”动物保护的物种176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7.52%;属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20种;孓遗、特有鸟类33种,占四川省总鸟类特有种的54.10%,最后对导致鸟类数量减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巫山县五里坡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6年调查资料表明,重庆市巫山县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为止记录有鸟类294种,隶属于17目51科,其中列入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有35种,共计占鸟类物种总数的12.59%.仅分布于中国的鸟类有11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鸟类物种有2种,特有种分布占鸟类物种总数的4.42%.从属区系为:古北界110种;东洋界113种;广布种71种;不同从属区系物种分别占库区鸟类物种总数的比例为:古北界37.41%,东洋界38.44%,广布种24.15%.如果仅考虑繁殖鸟类226种的从属区系为:古北界58种,东洋界110种,广布种58种;不同从属区系物种分别占库区繁殖鸟类物种总数的比例为:古北界25.66%,东洋界48.67%,广布种25.66%.在划分的7个鸟类生境中,与灌草丛和森林这2种生境相关的鸟类物种数和适应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1990年7月-1994年5月我们对湘西的鸟类作了初步调查,获得标本183种,加上见到而未采到的8种,文献记载35种,共计226种与亚种。计有17目,46科,其中繁殖鸟有153种,占鸟类总数的67.4%,属东洋界种类98种,占43.2%,大麻等12种为河南省内新纪录。对鸟类的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10日-8月13日对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有鸟类331种,分属14目5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3种.从区系上看,古北界成份有121种,占全区鸟类总数的36.56%;东洋界成份187种,占56.49%;广布种23种,占6.95%.  相似文献   

5.
哈素海、岱海、黄旗海湿地鸟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素海、岱海、黄旗海共观察记录到113种鸟类,隶属于16目35科71属.其中候鸟97种,占该3区鸟类总数的85.8%,留鸟16种,占该3区鸟类总数的14.2%.候鸟中夏候鸟56种,旅鸟41种.水鸟共有65种,占鸟类总数的57.5%.72种繁殖鸟中古北种57种,东洋种7种,广布种8种,分别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9.2%、9.7%、11.1%.鸟类组成明显以古北种为主.3个湿地环境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15种.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分季节对四川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合保护区2004—2007年的鸟类监测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10种,分属于14目40科.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总数的88.1%.从185种繁殖鸟的区系上看,有东洋界成分106种,古北界成份59种,广布种20种,分别占繁殖鸟总数的57.3%,31.89%和10.81%.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我国特有种16种.雉类和画眉类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灵山地区春夏季鸟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春夏季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共记录到鸟类8目26科73种,其中留鸟27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37.5%;迁徙鸟46种,占62.5%。本地区鸟类中有56.9%为古北界种,15.3%为东洋界种,27.8%为广布种,山雀科鸟类、环颈雉、北红尾鸲、燕雀、普通shi、黄雀为本地区春夏季鸟类的优势种,调查中记录到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11种。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89.7~1993.11对湘西猛禽进行了调查,共得猛禽标本22种,文献纪录7种,共计29种,隶13属,4科。灰背隼,灰林2种为湖南省内新纪录。繁殖鸟14种,占鸟类总数的48.3%。属东洋界种类7种,占鸟类总数的24.1%,广布种为22种,占鸟类总数25.9%。  相似文献   

9.
2000~2005年间,对呼和浩特市所辖七区进行了鸟类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72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留鸟39种,占总数的23%;夏候鸟56种,占33%;冬候鸟14种,占8%;旅鸟68种,占37%.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种,二级的20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的有7种.繁殖鸟(包括留鸟和夏候鸟)95种,占总数的56%,是本地区鸟类的主体.在繁殖鸟中北方型鸟类77种,占繁殖鸟总数的81%,表现出明显的古北界鸟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地区山地丘陵的鸟类调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记录了鄱阳湖地区山地后陵的鸟类177种,其中繁殖鸟118种,有7种(亚种)为江西省首次记录。在118种繁殖鸟中,东洋界种类占66.1%,古北界种类占11.1%,广布性种类占22.8%。该文还就鸟类的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陇东子午岭林区的蝶类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9-1998年间进行了子午岭林区蝶类及区系研究,共采集蝶类标本3000余号,初步鉴定为114种,隶属于8科75属,其中甘肃省新记录种38种,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的种类为71种,占总种数的62.28%;东洋界的4种,占总数的3.51%,广布种为39种,占总数的34.21%,显然,古北界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8目26科61种.其中,东洋界种37种,古北界种15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4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兽类18种;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福建省鸟类546种和亚种,分隶于21目66科,并分析了这些鸟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繁殖鸟221种(夏候鸟52处,留鸟16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为206种,古北界种类为12种,说明东洋界的繁殖鸟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永泰县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永泰县的鸟类共181种,分隶于17目42科,对鸟类进行区系分析,它们当中繁殖鸟94种(留岛73种,夏候鸟2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为82种,古北界各类为6种,并调查了这些鸟类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77~1985年,先后在甘肃陇南小陇山林区的党川、李子园等地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到标本300余号,29个种(亚种),隶属于4目,12科,21属。在动物地理界的分布上,两栖纲的8种中,古北界、东洋界的成份各占25%,两界广布种占50%;爬行纲的21种中,东洋界成份占66.66%,古分界成份只占14.28%,两界广布种占19.04%。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别山蝗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湖北大别山的蝗虫有3总科,8科,43种,分布于4个垂直带,以海拔400-850m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多,达37种,占总数的88.4%,850-1500m的落叶阔林带次之,共35种,占总数的81.4%;400m以下的农耕带20种,占总数的46.5%,1500m以上的山顶矮林带最少,只有12种,仅占总数的27.9%,该区的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个别古北界种类可扩散到该区,在43种蝗虫中,有13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其中球背微翅蚱,天堂台蚱,短翅直斑腿蝗,天堂雏蝗为新种。  相似文献   

20.
百花山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1991年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6目13科25种.整个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68.0%,同时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南、北两方动物分布的过渡特征.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出发,对本区兽类区系的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鼠形动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