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教师都应具有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幽默感。几乎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欢迎富有幽默的教师。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干巴巴的教授会使学生“因噎废食”,如果融入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发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建构,往往是必要的。当然这一切要做到适量合度,浓淡相宜,既“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每个教师都应该研究幽默艺术,做一个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幽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还…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笔者任中学政治教师满四年,深感语言的幽默在教学中的确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教学幽默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幽默的作用幽默 ,是一种有趣的行为特征与表达方式。它所获得的直接效果是发笑。台湾的《国语词典》说 :幽默是“指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辞令 ,可使听者发出会心的一笑”。实践证明 ,教学活动更需要借助幽默的力量 ,让学生在教师谈笑风生、充满情趣的教学中获得知识 ,增进智力 ,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喜剧手段 ,努力把课讲得风趣幽默 ,妙趣横生 ,其目的也是想通过笑来实现“传道、受业、解惑”的根本宗旨。(一 )以…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把难懂的问题,复杂的场面即刻化解,能更加清楚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明显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要懂得幽默,会幽默。  相似文献   

5.
课堂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课堂幽默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综合才能的体现。它可以为课堂增姿添彩。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现象”除了与应该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指挥棒理论”和学生的“分数第一”心理有关外,还和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本文剖析了产生“假话现象”的深层原因:一、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观念和作文态度;二、许多教师采用“先导后写”的不正确教学模式。要克服这些弊端,应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学习是为了不教”。加拿大的教学教育家江沼伦在《教育的心理学》中,也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尽快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真是“君子所见略同。”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哲学性思考,他们却着力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会知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213-213,217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见识了各种优质课、示范课、展示课的同时,笔者发现不同的课,其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除了与教师个人气质和学生素质高低有关外,更与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密切相关。可以说,课堂教学设问的恰当与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刘生 《科技信息》2009,(10):260-26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大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代成为共产主义品德的人。”显然,他们都强调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训的同时,要重视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我国宠大的教师队伍中,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占很大的比例.如果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质量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能稳步发展,反之,如果这批队伍不稳定,就会给我国的教育事业以至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但事实上,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很不稳定。在此,我对这一不稳定现象作个初浅的探索。一、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表现(一)中小学教师奉行“走为上”,这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最主要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不  相似文献   

12.
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是当今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个教育口号,亦是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代教学理论尽管派别林立,观点各异,但都主张教会学生学习。所谓学会学习是指当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它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的知识授受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已的活动,掌握一整套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便他们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未来社会里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然学会学习是以一种教育口号的形式提出来的,我们就有必要考察这个问题存在的客观性。另外,教学生学会学习也并非史无前例的东西,在中外教育史上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如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孟子就强调学生要“自求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的整个出发点就是学,并且有要求“善学”的主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认为:“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居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摆在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因材施教.这里所说的“材”,是指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主要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其中主要包括他们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的要求,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因材施教”.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远在两千多年前,第一个提出了“因材施教”.他指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说,看他日常行为,看他所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怎样教学生去学呢?就历史学科的学习,说说“四字环节”。读。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做基本活动。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并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读是学习之先,正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教材才能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让学生读也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读提示、读正文、读小字、看图画、看说明、看注释、思考习题等教材中的所以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感知。从读中得到历史人物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的熏陶,从读中体会文化悠久历史的美,从读中受到民族气节和国家尊严的历史教育,从读中感受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兴衰脉搏。有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效率,采取按性别或分小组的办法组织阅读竞赛,其效果会更佳。当然,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也得“参与”,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幽默往往被看作健谈的标志,现实交往中,人们不可能像幽默大师那样去精心炮制,只能信手拈来,难免有粗俗之嫌,但是却不失为“小幽默”。小幽默一定要以“笑谈自己的弱点”为原则,就像林肯所言:“我正是想让你开开眼界,世上居然还有这么丑陋的人”。利用这种原则既可以显示你的豁达与谦逊,而且还可以赢来欢愉的言谈氛围。正如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的“掴人耳光的玩笑不是好玩笑”,其蕴意也就在此。小暗示不善辞令者多半不是无话可说,他们中不乏贤能之辈。拘泥于场合、人物而唯恐出言不慎,遭人不齿,于是,只能正襟危坐、屏息静听。如此看来,运用暗示释除心理压力是谈笑风生的基础。交谈时,暗示自己和许多普通人一样,不会有人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即使说句错话也是正常人难免的现象,这样便会创造一个宽舒轻松的心理背景,这是健谈的隐性前提。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①“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②这是对语文教学中运用诱导教学方法的精辟论述。 这几年,语文教学随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们以为这种进展的突出表现,就是教师之为教,由“全盘授与”转向“相机诱导”的方向发展。很多教师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着眼,大力改进语文教学,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他们在教学中,不再单纯地依靠自己的讲授,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或结论,而  相似文献   

17.
张影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04-104
美国著名教育家赫修特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何为教学幽默?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两课”教学存在着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此认识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在教学管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来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两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封闭式的“注入式”如此,即使是开放型的‘启发式”也难免此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会完成教师的指令,而缺乏开拓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盖有诱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