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白的《欲望三部曲》(《裸奔的年代》《欲望与恐惧》《手的十种语言》),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精神蜕变时的挣扎。作者以欲望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对物欲、权欲和情欲的追逐,以风格多样的文本书写了孤独、恐惧、死亡、苦难等各种生命状态,刻画了人们在蜕变中展现出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善与恶,表达了对社会历史变革中底层人物命运的殷殷关切。  相似文献   

2.
作家张宇以男性的视角完成了对女性史的书写,《疼痛与抚摸》对女性承受的苦难的描写和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不遗余力,为我们研究和考察中国女性史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作家张宇以男性的视角完成了对女性史的书写,《疼痛与抚摸》对女性承受的苦难的描写和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不遗余力,为我们研究和考察中国女性史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塑造了捍卫者、败家子和叛逆者三类人物形象,其中捍卫者以高老太爷和高觉明为代表,高老太爷既是家族金字塔顶的祖辈,也是高家的意象和隐喻;高克明作为父辈,既是接班人也是家族衰落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中篇小说《双人床》和《爱情是脆弱的》,塑造了几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孤独的苏婕、无奈的陆小冰、妥协的向瑶、独特的琼林,反映了当今女性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展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寻求独立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无题》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重视,评介作品众多,观点莫衷一是。本人拟从《无题》诗作者苦难心灵历程的表现来探讨,以期求得对《无题》诗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8.
《说唐演义全传》中的女性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从角色的主要性格特征看,主要可分为英勇、忠贞、淫乱等三类,这些女性形象既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也表现了民间思想的质朴和独立性,在社会、家庭、两性等伦理层面的价值判断表现出更多世俗化、江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观,在对女性才智赞赏的同时又用传统的主流社会价值标准去评价和控制女性,这种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投射出社会父权的根深蒂固和媒介的商业属性。  相似文献   

9.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小说《弟兄们》是一个关于女性追寻自我的寓言。既隐喻着女性潜意识深层对父权制规定给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 ,又喻示着女性试图突破规范追寻自我历程的矛盾、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1.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最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男权、两性关系、同性恋等社会伦理关系。深入文本研究笔者发现小说中所呈现的伦理关系是黑人女性苦难的根源,而追求合理的社会道德关系是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生活的路。  相似文献   

12.
《三四郎》、《后来的事》、《门》是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是以主人公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情感的变化过程来显示其内心性格的变化的。但从深层剖析,男女主人公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悲剧的色彩显示在男性因情感而得到的外在的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困难,而在女性身上则仍然没有因为情感的自由而得到真正的解放,在经济、社会地位上更是一筹莫展,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显得很无奈。而女性的解放也是附从于男性的自由,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经历困苦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绿化树》的争论余波未息,张贤亮又以其非同寻常的胆、学、才、识,掀起了一股势头更高的浪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那段人所共知的苦难历程的过来人,张贤亮已不再一味地抚创叹痛,咀嚼生活“恩赐”给他的苦果,而是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审美阶梯上,居高临下地对过去那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回顾。他  相似文献   

14.
《啊,拓荒者!》是薇拉.凯瑟著名的"草原三部曲"之一。作者以她熟稔的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成功刻画了亚历山德拉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亚历山德拉与艾弗、麦丽和卡尔关系的分析,挖掘出文本中所蕴含的凯瑟的生态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5.
《蚀》三部曲一举成就了茅盾的小说家之名,且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文学影响.从创作心理上看,茅盾通过《蚀》三部曲营造了一面“镜子”,追求主体的统一,想象更加成熟的理想自我.通过对照“时代女性”形象,茅盾终于摆脱了“迷狂”状态,走出了心理上的低谷,这也昭示着“《子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圣经故事包含着非常明显的男权思想:在开篇中就凸现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女人是祸水的思想,且整个圣经故事是以男性英雄为主线来描绘基督教历史的,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男权思想、夫权思想表现得更加充分,作为影响范围极大的宗教故事包含的男权思想,对世俗世界男性社会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女性经历了更加深重的苦难和更加漫长的解放历程。  相似文献   

17.
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她的思想思考中国现代女性的前途和命运。在《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知识女性,历经苦难,终于在社会上喊出了自立自强的声音,但这声音的由来,何其艰难。曹禺笔下的繁漪、白露和愫芳形象地诠释了这种血泪交并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与黑人女性的苦难和命运结合。《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是她最早的两部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两位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里的黑人女性:佩科拉和秀拉。本文论述了两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不同响应,佩科拉成为白人文化的牺牲品,而秀拉则是勇于追求自我的勇士。  相似文献   

20.
在男权社会,女性常为弱者,社会对女性剥夺的权益甚多。因此,女性权利地位问题和女性的反抗就是一个社会历史的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意义。本文通过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形象:蘩漪和安娜的比较,揭露旧制度、旧势力对女性的摧残,讴歌女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