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在公司实践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我国的新《公司法》对此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新建了一系列制度对其进行了立法上的完善,股东派生诉讼权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但任何权利都需要一定的合理限制,股东派生诉讼权也不例外,文章将试着通过结合世界各国立法体例重点分析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限制以及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它对于制约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内部人员滥用其权利,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该制度在原告的主体资格、被告的范围、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前置程序等几个关键问题尚待进一步地完善。因此,文章在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该制度在适用中尚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并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新《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护少数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任务。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外和港台立法经验,完善股东抗辩制度,建立健全股东代理制和特别调查制度,加强对少数股股东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是股东的一项权利,基本价值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七十五条虽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制度,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给实践操作带来了困难。文章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理论的阐述,分析了我国目前股东退股的立法现状及局限性,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公司法》第75条首次规定,对公司的特别交易持异议意见的小股东提出股权回购的法律保护,这一规定在我国《公司法》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新《公司法》仅仅是对异议股东股权回购的范围作出了规定,不仅范围狭窄而且新《公司法》也没有对股权回购的程序作出规定。因此,本文尝试对股权回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性质的界定及其对现有法律的突破为切入点论述了对股东派生诉讼被滥用防止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股东享有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但该权利的行使在理论上和实践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却因素。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主张应在逐步完善派生诉讼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成熟的股东派生诉讼法律体系,使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是一种独特的事后救济责任机制。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将对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和阐述了我国《公司法》修订后体现出的新特点:一是进一步凸现了《公司法》的私法属性;二是健全了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三是加强了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06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公司法》,新《公司法》首次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践来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诉权滥用即是其中之一。我们应当借鉴美、日相关制度,从法律上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权滥用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小股东在公司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时常受到大股东的侵害."新公司法"通过完善表决制度、增加对小股东的司法救济等措施,建立起对股东权利平等保护的完整机制,对保护小股东权益具有积极意义.但"新公司法"在保护小股东权益方面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1日,经过大规模修订后的《公司法》正式施行。此次《公司法》修改,在原有公司法体系基础上,除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之外没有增加其他公司形式,但是,却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责任、公司的资本制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受到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广泛肯定,也应受到咨询业者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公司法》中,增加了对股东权利保护的内容,通过设计累积投票制、最低注册资本、股东诉讼、查阅公司文件的权利、独立董事制度、关联交易制度、申清解散公司制度等,全方位地保护投资人的合法利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修订案)》(以下简称新公司法)专章规定了董事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若干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以便从另一角度强化董事责任。但是,新公司法在强调董事义务和责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董事利益的保护,另外关于董事责任的规定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理论从控制股东的角度平衡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控制股东设置诚信义务,规范其行为,遏制控制股东滥用控制力,以保护中小股东和公司利益。我国新《公司法》修改借鉴国外关于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相关规定,以明确条款确立了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同时,《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1条第1款对请求司法裁判解散公司的事由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以上规定并不明确,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为了确保公司理性顺畅退市,使得无法继续运营的公司能够按照既定规则退出市场经济的竞争舞台,使得资本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文章对《公司法》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的法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一些疏漏,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诉讼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营与所有的分离,股东除了在公司所公布的信息中了解公司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外,还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股东的质询权,了解董事会在公司经营上的详细情况。但是,由于《公司法》在规范股东的质询权的行使与董事履行说明义务上,存在着不足或过于原则的规定,对股东实现质询权,以及股东依据《公司法》所赋予的此项权利,无限制地行使,都会给股东会造成障碍。因此,本文就此对股东的质询权和董事的说明义务加以探讨,以期立法上规范这两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第106条增加了累积投票制的规定,本文立足于该制度之国外立法趋势以及我国立法目的,通过时累积投票权的公司法原理、实际运作中的缺陷以及本身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指出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选举中引进累积投票制没有必要,并且根本不能达到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将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项法定责任予以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争论的终止。公司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是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目的为优先,还是应当最大限度地以承担公司社会责任为优先?本文从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着手,讨论我国新《公司法》的立法态度,反思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进而得出股东优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公司法》在我国初步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为保护公司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制度设计尚有不足和漏缺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即从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原告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后,股东不再是公司的最终控制者,股东基于公司法规定的权利要受到限制。同时,基于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股东享有参与破产重整的权利。立法对股东权利的配置应该协调统一,避免权利冲突,同时要兼顾各方利益,保障破产重整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