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陕西耀州瓷和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瓷样品,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得各个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用多元统计分析(SPSS)中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揭示出耀州瓷胎和南宋官瓷胎的原料产地彼此独立,各自有着较为集中、稳定的原料来源;耀州瓷釉和南宋官瓷釉的釉料配方明显不同,历代耀州青瓷釉的配方相近,但不同釉色的耀州瓷釉却有着迥然相异的原料配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钧台窑出土钧官瓷和古汝瓷的原料产地和起源关系,用 X 射线荧光分析(XRF)测试了78个钧官瓷和 不同时期古汝瓷胎和釉中的8种化学组成,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散布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所 有 钧 官 瓷 胎 样 品 的 胎 料产地相对比较接近,多数古汝瓷胎样品的胎料产地相对比较接近,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多数古汝瓷胎样品接近 但不同;多数钧官瓷釉样品的釉料产地非常集中,釉料配方接近,古汝瓷釉样品的釉料产地稍分散一些,钧官瓷釉样品和 古汝瓷釉样品的原料产地接近,但配方不同;用样品的化学组成可以把钧台窑出土钧官瓷和不同时期的古汝瓷样品区分 开   相似文献   

3.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起源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11个清凉寺窑汝官瓷、11个钧台窑钧官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的3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别得到胎和釉的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官瓷胎和钧台窑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接近,但不相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来源明显不同;汝官瓷和钧官瓷的胎、釉料配方是不同的,“钧汝不分”之说不适合于清凉寺汝官窑与钧台钧官窑.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耀州瓷釉中29种元素的质量含量,从中选取24种着色元素.通过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铁是耀州瓷的着色主元素,证明了考古界“耀州瓷以铁为着色主元素”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邢窑开创了我国烧造白瓷的时代,产品远销海内外.其白瓷、青瓷化学组成的模糊聚类分析表明:邢窑粗白釉和粗青釉瓷胎的原料产地比较集中,细白釉瓷和透明细白釉瓷胎的原料产地比较分散;隋代透明细白瓷釉的原料产地或配方和粗白瓷釉、细白瓷釉都有所不同;北齐、隋代粗青瓷釉的原料产地或配方与粗白瓷釉、细白瓷釉、透明细白瓷釉也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为PIXE)测定宝丰清凉寺窑汝官瓷、汝民瓷和汝州张公巷窑青瓷釉的7种主量元素的化学组 分, 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散布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 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 结果表明, 清凉寺窑汝官瓷与汝民瓷的釉料配方明显不同, 汝官瓷釉料配方稳定, 而且釉料来源集中; 清凉寺窑汝官瓷釉与汝州张公巷窑青瓷釉的原料来源和配方不完全相同, 汝州张公巷窑青瓷釉的原料来源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的起源关系,用能量色散Χ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量了56个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一维和二维散布分析显示钧官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集中,严和店窑汝瓷胎的原料来源比较分散,钧官瓷和严和店窑汝瓷的胎料来源接近但不相同.钧官瓷的釉料来源比较集中,釉料配方变化较少,严和店窑汝瓷的釉料来源或配方比较分散.用EDXRF测试和化学组分散布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区分严和店窑汝瓷和钧官瓷样品.  相似文献   

8.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韩国元山岛海底出水14件高丽青瓷样品进行科学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此海域出水青瓷来自两个产地,优质青瓷原料产地推定为康津,粗质青瓷原料推定为扶安,且优质青瓷原料的组成成分比粗质青瓷稳定;两种青瓷瓷胎属于高硅质瓷胎,瓷釉均选用草木灰作为助熔剂,均属于钙釉;物性分析上,两种青瓷的烧制工艺特征明显.这些特性可为推定出水高丽青瓷原料产地及烧制工艺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研究我国境内出土高丽青瓷的分析比较对象,为研究我国古代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历史提供重要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福建德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了解德化地区不同窑口青花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用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量了20个后所窑和十排格窑青花瓷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窑青花瓷的胎、釉原料来源接近,并且都经历了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两窑不同时期青花瓷透明釉样品的釉料来源或配方曾有过明显的变动.  相似文献   

10.
用EDXRF研究钧台窑出土不同时期古汝瓷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钧台窑出土不同时期古汝瓷之间的原料来源和分类关系,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测试了30个不同时期古汝瓷胎和釉中的8种主量化学组成,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不同时期古汝瓷胎的原料产地接近,用化学组成不能把它们区分开;多数宋代早期釉样品的原料产地相对比较分散,釉料配方有些变化;多数宋代中、晚期釉样品的原料产地相对比较集中,釉料配方相对比较稳定;古汝瓷胎和釉的原料产地、配方则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The technique of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has been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29 kinds of elements in the sample of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Then a fuzzy cluster analsis has been conducted to the NAA data and a diagram of the dynamic fuzzy cluster analysis has been achiv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tch of ancient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which were of different overglaze color and were produced by different kilns during a period of over 800 years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to the Yuan Dyansty(1271-1368 A.D.) ,has shared a stable and concentrated raw material source,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from different times ,though having their specific independence ,enjoy a close relationship and are not far from one another,Provenances of porcelain bodies made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A.D.)are found to be closer to one another,while those of the Song (960-1279A.D.) and the Jin Dynasty (1115-1234 A.D.)are comparatively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areas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ang Dynasty .Both the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made in Yaozhou kiln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Yaozhou porcelain bodies of the Tang period are from the same provenanc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磁州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最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其烧制的以铅为助溶剂的氧化铜绿釉器装饰技法和装饰品种丰富多彩.为了解不同时期绿釉器的原料来源和配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技术无损测定磁州窑观台窑址不同时期11个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对这些数据分别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宋金时期绿釉器胎样品的胎料来源相对比较集中;多数金代绿釉器胎样品的胎料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多数金代绿釉器样品的釉料来源相对比较集中,配方变化相对较小;多数宋金时期绿釉器样品的釉料来源相对有些分散,配方变化比较多;护胎酱釉的釉料来源和绿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古钧瓷和现代钧瓷的指纹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个古钧瓷、现代钧瓷的釉和胎等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6种元素的含量。从中选取 7种指纹元素 ,用指纹元素分析法分别研究了古钧瓷釉和胎的起源。结果表明 ,这批时间跨越6 0 0年 ,釉色迥异 ,出自众多不同窑口的古钧瓷有着长期、稳定、基本相同的原料来源。初步分析了古钧瓷与古汝瓷相近的起源关系。发现现代钧瓷少数与古钧瓷相似 ,而多数与古钧瓷疏远  相似文献   

15.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6.
选取天青、天蓝、月白色汝官瓷样品27个、钧官瓷样品25个,将这些样品进行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每个样品的化学组分.将所有样品的7种主量化学组成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对于所分析的样品,其中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比较集中,汝官瓷胎的原料产地稍分散一些;多数汝官瓷胎和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接近但不相同,个别汝官瓷胎和钧官瓷胎样品有混在一起的情况;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的原料产地和配方明显不同但关系不是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