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Bi-2223相掺入K的效应,发现碱金属元素K的掺入提高了Bi系110K相的含量.指出K的掺入,一方面占据了格点的位置提高了Tc,另一方面使熔点降低,非超导的杂相析出,减少了超导相含量  相似文献   

2.
用VSM-55型振动样品磁强计,对Bi系超导样品在液氮温区80K时进行磁测量,发现磁滞回线在Hc1<≈H<<Hc2范围内是可逆的,据此计算了样品中的(2223)相含量,通过与X-ray衍射分析结果比较得知,此方法非常适合于Bi系(2223)相含量高于80%的样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Bi系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微观结构,探索其高温超导相的形成机理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并介绍了在提高Bi系高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Tc和高Tc相含量以及Bi系超导材料的实用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Bi系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微观结构、探索其高温超导相的形成机理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并介绍了在提高Bi系高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Tc和高Tc相含量以及Bi系超导材料的实用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气中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a、Cu的含量不同的Bi(Sb)系超导材料。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超导了性能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的形貌观察,系统地研究了Bi(Sb)系中Ca、Cu的含量对材料的相转变及超导性能的影响,发现各义组分中适量的Ca、Cu的超比例可以促进2212相向2223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2Sr2Ca2Cu3Ox和Bi0.9Pb0.1Ba0.1Mg0.1Sr0.8CaCu2Ox超导样品,并研究了Ba,Mg掺杂对Bi系超导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a和Mg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Bi系2212相的生成,促进2223相的形成,并能提高超导材料的Tc。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1.8Pb0.2Sr2Ca2Cu3Ox和Bi0.9Pb0.1Ba0.1Mg0.1Sr0.8CaCu2Ox超导样品,并研究了Ba、Mg掺杂对Bi系超导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及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a和Mg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Bi系2212相的生成,促进2223相的形成,并能提高超导材料的Tc.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常压下HgBa_2CuO_x高温超导体的合成方法,X光的测量结果表明超导样品的质量好,几乎不含其它杂相,超导转变温度为91.5K,零电阻温度为83K。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Sol-gel法合成了Bi1.6Pb0.3Sb0.1Sr2Ca2Cu3Ox体系的高TC超导原粉,对于不同的烧结时间,材料的超导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超导转变温度为108.3~116.1K)并与同种方法合成的Bi1.7Pb0.3Sr2Ca2Cu3Ox体系进行了比较.用Sol-gel法,在Bi系中掺杂Pb,同样会缩短烧结时间(缩短60h),促进高温相的形成,同时掺杂Pb,Sb,形成超导材料所需的烧结时间进一步缩短(缩短153h).利用SEM和X-ray观察和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特征和物相结构.Sol-gel法具有工艺简单,烧结时间短,样品颗粒均匀、粒度小、组分易控等优点,在高TC超导材料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YBa2Cu3O7-y超导体系随Bi掺杂浓度变化的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数据,分析了其晶体结构的变化,认定Bi^3+的掺杂使样品中形成一正交非超导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Sol-Gel法合成了Bi1.6Pb0.3Sb0.1Sr2Ca2Cu3Ox体系的高Tc超导原粉,对于不同的烧结时间,材料的超导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与同种方法合成的Bi1.7Pb0.3Sr2Ca2Cu3Ox体系进行了比较。用Sol-gel法,在Bi系中掺杂Pb,同样会缩短烧结时间,促进高温相的形成,同时掺杂Pb,Sb,形成超导材料所需的烧结时间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12.
用激光加热小基座法(LHPG)成功地制备出 BiSrCaCuO超导纤维。它性能稳 定,工艺可重复性高。纤维最大长度达 60 mm,直径范围为 35~500 μm。其中细径纤 维有挠性。超导纤维的起始转变温度为 118 K,零电阻温度为 87 K,临界电流密度Jc 为 2500A/cm2 (77, H=0,直流电测量)。纤维中超导相主要为低温相(2212相), 显微结构有典型的取向性。纤维的超导电性与其生长条件及后处理过程密切相关。首次 指出,a轴平行于纤维的轴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TcBi(Pb)-Sr-Ca-Cu-O体系超导体的合成、测试,进行结构与超导性能关系研究,认为结构的稳定性和有序度对Bi-2223相的生成和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i_2Sr_2CaCu_2Oy超导体无公度调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Bi-Sr-Ca-Cu-O体系(Bi系)中的Bi2Sr2CaCu2Oy(Bi2212相)超导体为对象,讨论了Bi2212超导体的平均结构,以及其平均结构与(存在着无公度调制的)实际结构之间的区别。论述了Bi系(着重于Bi2212相)超导体的无公度调制结构的起因,认为Bi系调制结构的起因主要是由于BiO双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的晶格失配,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晶格失配是调制结构的起因,而额外氧是晶格失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用氯铂酸铵对铋系超导陶瓷进行铂掺杂,既能改善Bi(Pb)SrCaCuO陶瓷的烧结性能,又可以提高其超导特性.通过XRD和SEM分析,发现一定含量的铂掺杂能促进铋系超导陶瓷晶粒定向排列.文中亦讨论了铂掺杂对铋系超导陶瓷材料磁化率和磁滞回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Tl_2Ba_2Ca_2Cu_3O_x(简称2223)单相超导块材的制备工艺。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和交流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名义组分为Tl_2Ba_2Ca_2Cu_3O_x的配料,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875℃~950℃)内烧结都有2223相生成。在897℃烧结2h得到了纯的2223单相样品,其Tc(R=0)值达120K。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确定了高Bi2O3低B2O3含量的PbO-Bi2O3-B2O3系统形成玻璃的最少B2O3引入量;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由Pb3O4,Bi2O3单一氧化物、高Bi2O3含量的PbO-Bi2O3二元系统及高Bi2O3低B2O3含量的PbO-Bi2O3-B2O3三元系统经熔融冷却而获得物质的结构特点,探讨了少量B2O3的引入对该三元系统形成玻璃的作用和形成无定形结构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微反装置研究了丙烯在Bi2O3/HZSM-5催化剂上的二聚与芳构化反应.在773K下,当Bi2O3负载量为3%时,获得了83.84%的BTX选择性.氢气氛下反应可抑制催化剂失活,但同时也抑制了芳构化反应.TPD结果表明Bi2O3的载入降低了总酸量,也降低了酸强,Bi2O3的作用很可能是提高了HZSM-5上氢的脱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群论分析方法对Bi2Sr2CaCu2Ox正交晶系简正模进行了详细分析,预测了该超导体系的红外吸收峰和拉曼吸收峰的数目,为在实验上晶格振动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MgO-B2O3-SiO2三元系1000℃时,35%≤MgO%〈60%组成范围内平衡相均为固相,其相关系可由Mg3B2O6-Mg2SiO4-Mg2B2O5,Mg2B2O5-Mg2SiO4-MgSiO3,Mg2B2O5-MgSiO3-SiO2三个结线三角形表示。各平衡相量之间关系可应用XRD定量相分析或重心规则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