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分子对α-Fe2O3胶体粒子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波辐照法制备了均分散α-Fe2O3胶体粒子,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手段对粒子进行了表征,粒子的形状基本上是假立方体,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高分子聚乙比咯啉酮既可以减小粒子的体积,又不影响粒子的晶格。当有PVP存在时,降低原料的浓度可以得到α-Fe2O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
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制备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Na2CO3作为沉淀剂,在FeSO4溶液中形成Fe(OH)2-FeCO3沉淀,通入空气氧化制备了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研究了碱比、通气量、温度、浓度、搅拌转速以及加料方式等对制备过程以及纺缍形铁黄形态的影响规律,并制备出粒度为0.2μm,轴比为3~4,均匀、无枝杈的纺锤形α-FeOOH粒子。实验验证了该过程为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形α—Fe磁粉表面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针形铁黄(α-FeOOH)还原制备得到针形α-Fe金属磁粉,然后将其浸入甲苯中,慢速空气氧化制得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组成与结构.提出α-Fe粒子表面双层缺陷氧化膜(内层Fe3O4,外层γ-Fe2O3)的模型,用热处理的方法证实了它的存在,并得出有序氧化物结构可改善α-Fe磁粉稳定性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4.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5.
纺锤型γ-FeOOH的合成及其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氧化FeSO4与Na2CO3作用生成的Fe(CO3)x(OH)2(1-x)悬浮液体系,通过稀土离子Y3+的掺杂合成出均匀纺锤型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γ-FeOOH随温度升高,发生如下相变过程:γ-FeOOH→γ-Fe2O3→α-Fe2O3.本文还对γ-FeOOH的脱水过程机制和以γ-FeOOH为中间体经热处理制备的纺锤形γ-Fe2O3磁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 ̄(2+)、Cr ̄(3+)、La ̄(3+)和C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 ̄(2+)和Cr ̄(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 ̄(3+)和Ce ̄(3+)则不能;Ni ̄(2+)、La ̄(3+)和Ce ̄(3+)亦可抑制a-FeOOH枝叉的形成。研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的作用源于其抑制α-FeOOH短轴方向(120)晶面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α-Fe2O3纳米材料,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并研究了α-Fe2O3的电学性能和气敏效应,发现掺杂降低了表面氧吸附-解吸活化能,提高了对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据此推断α-Fe2O3气敏效应为表面控制型,并对其气敏机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α-Fe_2O_3纳米材料,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并研究了α-Fe_2O_3的电学性能和气敏效应,发现掺杂降低了表面氧吸附-解吸活化能,提高了对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据此推断α-Fe_2O_3气敏效应为表面控制型,并对其气敏机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均匀似针状α—Fe2O3胶体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化的无防尘设备实验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液浓度,陈化温度及加入适量的KH2PO4,制得了平均长为0.51μm,最大横截面平均直径为0.10μm的均匀似针状α-Fe2O3胶体粒子。  相似文献   

10.
α-Fe_2O_3(SO_4~(2-))气敏材料的红外吸收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α-Fe2O3(SO)气敏材料和Fe2O3试剂和在不同烧成温度和工作温度下的红外吸收性质,结果表明SO改变了α-Fe2O3的结构状态,使a-Fe2O3产生氧吸附功能,从而获得气敏性。  相似文献   

11.
在简化的无防尘设备实验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液浓度、陈化温度及加入适量的KH2PO4,制得了平均长为0.51μm,最大横截面平均直径为0.10μm的均匀似针状α-Fe2O3胶体粒子。  相似文献   

12.
应用穆斯堡尔谱考察了焙烧温度对成型氧化铁脱硫剂相态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α-Fe2O3的形成,但焙烧温度过高则会使α-Fe2O3转变成Fe3O4并引起部分成分烧结而导致脱硫剂活性的下降原脱硫剂中的Fe2O3在焙烧过程中转化成α-Fe2O3和Fe3O4.再生处理后脱硫剂的化学组成基本上可恢复至起始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α-Fe2O3(Sn,SO^2-4)气敏材料的电特性,气敏性和晶粒尺寸特性,发现SO^2-4作为一种离子基团掺杂对甲烷有明显的增感作用,我们认为引入离子基团是α-Fe2O3气敏材料改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α-Fe2O3(Sn,SO2-4)气敏材料的电特性、气敏性和晶粒尺寸特性,发现SO2-4作为一种离子基团掺杂对甲烷有明显的增感作用,我们认为引入离子基团是α-Fe2O3气敏材料改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掺有一定量锑离子的α-Fe2O3,超微粉料.TG-DTA、XRD及SEM等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时,材料仍保持α-Fe2O3的晶体结构,但其晶化温度随Sb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在低温段纯α-Fe2O3的晶粒生长活化能(Q=10.3kJ/mol)远小于Sb/Fe=0.1(Q=35.3kJ/mol)粉料的活化能;Sb5+取代α-Fe2O3晶粒中Fe3+格位与在450℃下长期工作粉料颗粒不易长大,是造成掺锑α-Fe2O3元件电阻降低一个多数量级及气敏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17.
采用DTA、TG、TEM、XRD、HREM等研究了酸法铁黄脱水过程中相变及孔洞产生的变化机理。发现α-FeOOH在275~310℃完成向α-Fe_2O_3的转变,沿颗粒针形方向形成片状α-Fe_2O_3相与狭长脱水通边交替排列的组织,且随温度升高,狭长通道缩短变粗,至500℃左右时,则转变成零星分布的圆孔。通过分析α-FeOOH与α-Fe_2O_3的拓扑转变过程,认为交替组织是α-FeOOH沿[100]方向收缩至25%的结果。颗粒内部空位浓度梯度的存在是导致空洞形态衍变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TG、XRD、HREM研究了拓硅针形超微粒α-Fe2O3在氮氢混合气中等温还原机理,并给出了等温还原动力学方程。TG研究结果表明,掺硅α-Fe2O3的等温还原过程符合缩核机理模型,HREM照片也证实了这点;掺硅α-FeO3的等温还原动力学符合EroFeev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超微磁性Fe3O4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选用2NH3.H2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出了超微磁性粒子(5-100nm),优化了最佳的制备流程,着重研究了熟化对Fe3O4粒子的磁性能的影响,并对此影响提供了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