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尔明关于理论评价问题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尔明是当代比较活跃的一位科学哲学家。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批评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学派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科学哲学理论,使当时的哲学界为之耳目一新。他和汉森、库恩等人共同把历史主义引进了科学哲学舞台,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理论评价问题上,图尔明另辟蹊径,既反对逻辑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本文将探讨图尔明关于理论评价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哲学中,汉森曾提出观察负载理论论题。然而,汉森的观点与当前知觉哲学的相关性则通常被忽视。因此文章将从知觉与知识的关系的角度对汉森的观点做一个再考察。汉森的观点蕴含知觉与知识之间具有一种双向的概念关联性:一方面,如观察负载理论现象所显示,观察者的知识对其知觉内容具有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与此形成互补,知觉经验对于知识具有辩护和调整功能。这一考察显示了汉森的观点与当前知觉哲学中的知觉内容、概念论、知觉辩护等主题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古希腊神话和哲学、现代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斯蒂格勒提出了他的"代具"技术理论,认为技术是人类因自身之缺陷而不得不向外延伸、人类只有依赖于它们才能在世界中生存的代具。斯蒂格勒的这一理论,一方面,它批判并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海德格尔"座架"技术观在人与技术关系上的某些偏颇之处;另一方面,它把技术之产生归咎于人类自身之缺陷。所以,尽管这一观点在哲学人类学中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但它同当代人类学、历史学所提供的史料相矛盾,故而它在理论和逻辑上仍存在着有待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于光远先生提出了“四种消费品”理论 ,主要观点曾先后发表在《北京日报》、《中外名家论坛》、《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3年第 11期 )上 ,作为一个新的学术思想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兴趣与关注。2 0 0 4年 4月 2 8日编辑部组织召开了一个《于光远 :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一书座谈会 ,与会者都发表了各自的观后感。现通过笔谈形式发表出来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100-104
关于生物物种的本体论地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物种是拥有本质的自然类,另一种替代观点认为物种是没有本质的个体。传统观点的困难是本质主义与进化论不相容,但这并不能成为物种个体论的理由。混杂实在论和自我平衡属性簇理论主张自然类的一种非本质主义解释,物种仍然可以看做典型的自然类,但是这种进路同样面临不少困难。本文试图提出生物物种的一种动力学系统理论进路,也即把物种视作动力学系统状态空间中的吸引子,进而将这种进路扩展为自然类的一种新本质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梳理了科学表征概念的历史发展,介绍了模型的出现与语义观的兴盛,再到语用观的兴起及代表理论。卡林德和科恩基于广义格莱斯主义认为,所有形式的表征都可以还原为一般的表征,表征是一种规定。图恩批评了这个观点,进而基于沃尔顿的佯装理论,提出科学表征是一个通过使用和理解科学模型实现"想象指令"的过程。本文批评和改进图恩的理论,将其模型中理论描述和运动方程进一步分析,提出理论预备描述、运动方程,以及想象的虚构陈述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美发转灯"。并通过将干预和想象参与的观点引入理论中,在想象虚构的表征理论中构建了从想象虚构陈述到被表征对象的知识这一路径,给出了解决虚构表征的认识论问题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论科学理论基础的虚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理论基础具有虚构特征,这种观点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活动都有一启发性,本文根据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和科学创造活动,分析了这种观点的含义,考察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基础,探讨了这种观点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论证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是当代论证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又极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当代论证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丹尼尔.奥凯夫的两种论证概念的观点并澄清了与之相关的两个关键性的误解,进而提出一种当代论证理论中论证概念的双重维度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偏见是科学争论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于科学偏见的产生,历史上曾有逻辑实证主义与反逻辑实证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近年,在西方又流行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坚持在科学活动中应采用先在的、绝对不变的、至上的方法论标准,否则,就会出现科学偏见。这一观点背离了现实的科学活动。在萨弗尔曾批判这一观点,并提出其归因模型。本文分析了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的局限,介绍并评价了归因模型。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学者先塔戈泰(J.Szentago-thai),在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发表一篇题为《心理功能的基质——大脑皮质的神经机制》的论文,提出“心理——脑相互作用” (mind-brain interaction)的理论。这是当代科学前沿有关脑——意识理论的一个新观点。它不仅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问题直接有关,而且也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因而很值得引起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2.
马文.明斯基是卓越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是人工智能界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大师。他在人工智能领域不仅有着重要的科学贡献,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提出了框架理论(frame theory)、心智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以及情感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等众多理论和观点。本文将介绍明斯基的生平、主要的科学贡献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世界》中,查莫斯提出了一种基于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的先验可解读性理论。本研究对PQTI假设和贝叶斯论证都做出质疑与否定。PQTI假设预设了日常主体认知能力的理想化特点,而这一点实际上并不能够为日常主体满足,且该假设具有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缺陷。因此,贝叶斯原则被误用且先验可解读性的观点是无效的。本文核心观点是意义并非先验可解读的。查莫斯的理论并不能够正确地维护语义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利奥·托诺尼的整合信息理论为解释意识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经验实证上可理解的假说。该假说认为意识是分化的系统组分间因果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整合信息;意识是复合体的内在属性,有等级之分。这些观点推翻了哲学中的"僵尸"论证,并提出了一个意识与自我相分离的泛心论版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经典摹状词理论和簇摹状词理论作了扼要的比较,按照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等人的观点,把簇摹状词看作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都不确定的一组摹状词。接着引入开放集合的概念,把簇摹状词作为一个由摹状词构成的开放集合。进而表明:一个名称的内涵是经典摹状词,一个名称的外延是作为开放集合的簇摹状词;从而得出语言指称语言的重要结论。然后讨论克里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和后验必然性概念,并且构造了一个将经典摹状词理论、簇摹状词理论和克氏的命名理论融为一体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作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人根据科学史上的一段历史事实——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情况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年轻的科学家比老科学家能更快地接受新的科学理论。本涅特在1870年说过:“达尔文的迷人的假设,在最后的几年内,完全地抓住了科学家们的心,在他的国家和德国,几乎所有的科学界的后起之秀都可以被划分到这个学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很多人都认为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20.
费恩伯格技术本质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四个方面剖析了费恩伯格对现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技术本质现的批判,阐述了费恩伯格在技术本质问题上的观点即他的“工具化理论”,进而探究了费恩伯格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