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缙云县农科所和大洋农技站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海拔900多米的大洋镇前村、石亭等村,开展了“高山坡地亩产粮双纲、钱双千”技术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种植的300亩“春马铃薯/春玉米/生姜/秋蔬菜”一年四熟喜获丰收,平均亩产春马铃薯2096公斤(折原粮419.2公斤)、春玉米387.2公斤、生姜2729.5公斤、蔬菜2500公斤.全年平均亩产粮食806.4公斤(超过“双纲”),亩产值达3254.32元.与原来的春马铃薯—春玉米两熟相比,粮食亩产增12.6%,亩产值增长2.64倍,为高山坡地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缙云县盘溪区的101.8亩山坡地旱粮三熟高产示范方喜获丰收。经地、县农业、科委等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全年平均亩产达1315.2公斤,其中春马铃薯亩产292.83公斤(折干),春玉米亩产436.97公斤,甘薯亩产585.40公斤。5.17亩高产攻关地,春马铃薯亩产357.79公斤,春玉米亩产505.65公斤,甘薯亩产700.56公斤,全年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3.
<正>经省交叉验收小组实地测产验收,榆阳区2015年度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1152.46公斤。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区的情况分别为,牛家梁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72.5公斤,巴拉素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66.8公斤,超过预期目标,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7年以来,榆阳区在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百亩、千亩玉米高产创建均创全国玉米高产纪录,2009年起被农业部确定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区)之一。2015年,榆阳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分别以牛家梁镇赵  相似文献   

4.
翠屏区处于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中亚热带气候,夏、秋季高温,早春和冬季有霜。在这种环境下经过几年的马铃薯示范和探索已初具规范,且市场发展前景好,主要分布在思坡、宗场、邱场等乡镇。据统计,马铃薯平均亩产达910公斤(鲜薯),亩产值达910元以上,但是马铃薯常见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三种病制约着我区马铃薯产量提高,现将马铃薯常见三种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与惠民县农业局良种棉加工厂协作,于1991~1995年开展了盐碱地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选用中杂028F_1棉花进行小区对比试验,设露地直播(CK)、地膜覆盖和地膜加小拱棚覆盖(简称双膜覆盖)三种栽培方式.结果双膜覆盖平均亩产皮棉145.3公斤,比地膜覆盖增产4.5%.比CK增产42.5%;其中霜前花平均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适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加速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和应用,探索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方法,今年河北省科委首次对部分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行公开招标。 这次河北省科委推出的推广项目有:“冬小麦亩产425公斤——8万亩连片高产、高效示范”,“夏玉米亩产650公斤——10万亩连片高产、高效示范”和“棉花亩产皮棉85公斤——6万亩连片高产、高效、优质示范”。从5月8日公开发标起,在河北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单位积极参与投标。至5月27日止,共有24个单位牵头投标,参与单位达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 通渭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2007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73万亩。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625公斤,被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旱不垮、打不倒的“铁杆庄稼”。2008年,全县推广全膜玉米14.49万亩,总产达9.22万吨,这意味着用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收获了过去全县粮食总产最高年份60%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冀东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达37 618.01 kg/hm^2,玉米产量达7 493.83 kg/hm^2,大白菜产量达114 640.63 kg/hm^2,三茬作物总产值62 119元/hm^2,纯效益48 769元/hm^2。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37 757元/hm^2,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26 219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1993年末.从山东胶东半岛传来一条震惊国内玉米育种界的消息:经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厅、河南农牧厅、江苏种子公司及山东省玉米育种专家实地验收,莱州市西由种子公司培育的“西玉3号“玉米.20.3亩连片平均亩产969.84公斤.创造了我国夏玉米连片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庆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于高起点,不断加快现代科技向农业的渗透,全面提高了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国家"863"高科技攻关计划成果,安庆市较早引进两系杂交稻,从1995年起双季配套栽培,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54万公斤,最高单产每公顷达1.94万公斤,实现了亩产超吨粮的目标.被称为"中国超级稻"的两优培九平均单产每公顷达1.13万公斤,最高达1.24万公斤.  相似文献   

11.
目前喷灌圈种植的专用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夏波蒂和大西洋两个品种,其市场销路好、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为了提高我市水地马铃薯专用薯的栽培水平,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我站在连续几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编写了亩产2500公斤专用薯的栽培技术规范.供广大种植户使用。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按照四川省市、州玉米联合育种任务的安排,通过农科所全体科技人员辛勤工作、协作攻关,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所有任务。一、育成新品种2个1、阿丹10号:州区试平均亩产593.6公斤,生产力鉴定平均亩产596.0公斤,生育期州内春播143.5天;苗期强健,株型紧  相似文献   

13.
推广“两薯(马铃薯和甘薯)双提(提高单产和产值)技术”对提高我国工农业产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因素。它有可能使我国农业年增产粮750亿公斤,工业产值年增长1 500亿元,还可使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一、目的和指标提高单产的指标是:甘薯的平均产量从每亩1 000公斤左右提高到3000公斤;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从每亩750公斤提高到2250公斤,即净增两倍,相当于把每亩的产值从100元提高到300元。办法是靠推广“两薯优健高增产法”。提高产值的指标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摸索出了地膜洋芋、鲜食玉米、夏玉米、白菜—年四作栽培模式,推广后666.7m^2产值达5230元。栽培技术要点: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张家口市去年推广种植的30万亩矮化玉米获得大幅度增产,经国家有关部门派出专家组进行实测验收,平均亩产达850多公斤,其中3万亩单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比种植高秆玉米增产15%~30%.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在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战略,依靠科技,大力开发新产品、加速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组建了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实施一批科技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坚持学习邯钢,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199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33亿元,第二产业13.2亿元,第三产业8.8亿元,三项产业的比重为13.1∶52.1∶34.8。第一产业中,粮食总产19.05万吨,比上年增长16%,粮食常年亩产968公斤,其中市郊农场常年亩产980公斤,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交流     
无锡县经济再上新台阶深化改革使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无锡县再展雄风,经济建设登上了新的台阶。1994年,这个县的工农业生产总量达64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无锡县一系列重要指标实现了新的突破;乡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首次超过10万元,达到12.6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上年的1万多元一跃而为1.5万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50元的新纪录。令人欣喜的是,去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夺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亩产突破550公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丽水地区袋料香菇迅猛发展,1996年全区袋料香菇达5亿多袋,占用粮田5万多亩,粮菇争地的矛盾日趋突出.为探索菇稻高产、粮钱双丰收的途径,丽水市科委、市农业局和丽水市碧湖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于1995年进行了菇稻轮作课题的试验,目前已获得成功.1996年进行的189.5亩香菇一单季杂交稻“示范方”平均每亩香菇净收入14672元,杂交稻平均亩产534,65公斤,每亩净收入480.5元,全年每亩净收入15152.5元.12.2亩香菇一双季稻“试验方”,平均每亩香菇净收入1.5万元,稻谷两季平均亩产814.5kg,每亩净收入589.17元,每亩全年净收入15589.17元.其中1.72亩攻关田,香菇每亩净收入15762元,两季稻谷平均亩产达965kg,每亩稻谷净收入809元,全年每亩净收入达16571元,已接近“吨粮田”的目标.这项技术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利用冬闲田栽种一季香菇,大大提  相似文献   

19.
王爱学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15):467-467,474
本试验试图通过增加密度,延迟播期两项栽培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马铃薯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的途径,为种薯微型化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贮备,用以指导种薯田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密度,进行"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技术,达到适应机械播种对马铃薯种薯外型光滑规整的需要、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存储程序、生产出外型光滑规整,单薯重30-50g的微型小整薯,是种薯微型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延迟播期降低单薯重量提高种植指数,达到一年两熟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可行,只要在有种植马铃薯条件的地方均可进行生产,而且大田生产时亩用种量为114公斤,传统种用种量为150公斤,亩节约种子36公斤,全固原市按280万亩算可节约种子10080万公斤,若每公斤种子按1.2元计算,可节省种子费用12096万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小麦引入粗细沙潮土区,实行小麦套作花生一年两熟,进行了套作栽培的最佳配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行距40厘米,亩播量10公斤,5月中旬套作花生,花生行距40厘米,亩密度8000穴(每穴两粒)的套种方式较为适宜。小麦亩产可达258.6公斤,花生亩产342.7公斤,亩总产值381.8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