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遵义市绥阳县实验中学把普及科普知识作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之余,学校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宣传,通过统一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成立科普兴趣学习小组等方式使学校科普教育和素质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始终把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教育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2.
《科技馆》2006,(1):2-3
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1,(10):62-64
各市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技辅导员协会及有关单位:为了贯彻实施《辽宁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倡导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对身边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鼓励更多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更好的开展实践与训练,积极备战参加辽宁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青年科学》杂志社共同举办“首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方案设计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有炜 《科技信息》2004,(12):44-45
科普,普及什么?我国《科普法》第二条指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国科普在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大力倡导蕴含其内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科普在注重“器物”层面时更加关注“精神”层面,做到既见“物”又见“人”。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科学科普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1].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能力的提高的基础;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三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一直被称为进行"科技的快乐教育"的场所,作为社会公益型科技教育机构,在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需要,科技馆应该积极改变开展科普服务方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吕连有 《科技资讯》2007,(22):115-1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此,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应该重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是笔者多年的物理教研和教学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面向每一名学生,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贯穿于科技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科技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恐龙专家甄朔南先生撰写的又一科普力作《走近恐龙》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著作详细介绍了关于恐龙以及相关的知识,特别适合于想深入了解恐龙知识的青少年朋友以及其他恐龙爱好者阅读。目前,我们国家到处在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标,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事业。《走近恐龙》正是迎合了这种科普趋势,以大量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家感兴趣的关于恐龙的知识。提起恐龙相信每位读者都能说出一二,《走近恐龙》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没有停留在简单…  相似文献   

11.
王章豹  王克 《安徽科技》1998,(4):12-13,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新形势下要把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放在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身上。新时期我省的科普工作要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层次对象的特点,将科学知识的普及、实用技术培训与科学思想的宣传、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将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基础科技知识、科普常识的传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省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素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它也传递着科学的精神,它为创新精神的成长提供养分,本文首先探讨了何谓创新和创新精神。其次,分析了科学教育是如何促使创新精神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其形成现代社会必备的求创新求进取求发展的意识。英语学科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 ,通过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进而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 转变教育观念 ,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奈斯比特曾说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现今知识更新速度很快 ,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 ,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0,(6):78-78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青年科学》杂志社自1980年创办以来一直专注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3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获得了“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成为沈阳各中小学校青睐的科普刊物。在创刊30周年之际,《青年科学》杂志社特邀沈阳各名校教师为在校学生搭建以培养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教育的平台——“青少年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5.
王林善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0):84-84,74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长寄语     
青少年朋友们:当我第一次看到《青少年科学探索》杂志时,立即被杂志全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内容所陶醉,于是我带领我的学生们甚至家长走进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同样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乘着《青少年科学探索》这艘游船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科技创新比赛、科学探索智慧竞赛、科学探索小记者、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等,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学好用好《青少年科学探索》,从中汲取更多营养,成长为创新人才。同时希望《青少年科学探索》越办越好,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校长寄语$…  相似文献   

19.
王素霞 《科技信息》2007,(22):22-22
创新意识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重大而深远,素质教育中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批判精神、探索精神、质疑精神等,进而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具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精神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 ,崇尚科学就是其深刻内涵之一。井冈山崇尚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为 :丰富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 ;坚持并尊重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创立并发展了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继承和弘扬崇尚科学的井冈山精神 ,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理论、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培养21世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