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王晋 《科学之友》2003,(7):19-19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可用它来修复损伤、衰老的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缺陷患者利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就是重建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典型例子,目前有些医院已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损伤及角膜损伤和多种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干细胞可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脊髓的神经元仅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当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细胞缺失而新生神经元又不能产生。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丧失。致使其功能难以恢复。以往。许多学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本就脊髓损伤修复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研究最早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 ,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神经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成年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以及永生化细胞系的成功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人们 ,研究者们开始设想干细胞移植及开发转基因神经干细胞 ,以便为神经组织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全新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就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骨髓来源干细胞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英  王韫芳  孔维  裴雪涛 《科学通报》2007,52(16):1853-1858
肝脏移植已经日益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而供肝严重短缺、急慢性排斥反应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一直是肝移植面临的三大难题.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向肝系细胞分化的潜能, 参与损伤后肝再生. 肝移植术后, 急性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部分肝移植肝量损失、术后肝炎复发及“小肝综合征”等对移植肝造成的损伤环境可对骨髓来源不同干细胞亚群产生趋化作用, 动员其进入外周循环并迁移至肝脏, 促进移植肝功能修复. 此外, 骨髓来源干细胞还可参与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功能性肝再生. 骨髓源干细胞参与肝再生的过程可能是通过SDF-1及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以及HGF, IL-8, MMP9, VEGF/VEGFR-2等因子的参与而实现的. 肝移植联合供者来源的骨髓源干细胞移植可以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使异体移植肝得以长期高质量存活. 总之, 无论是从参与再生的角度还是从诱导免疫耐受的角度, 无论从受者的角度还是从活体供者的角度,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都显示了辅助肝移植治疗肝衰竭, 进而拓宽肝移植发展空间的强大优势, 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唐古生  项莺松 《科学》2003,55(3):19-2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具有造血潜能的健康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入受者体内并植入骨髓,帮助患者重建造血功能,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脐带血中富含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替代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许多不治之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好,其产生的副作用少而经济。但由于脐带血干细胞移植需  相似文献   

7.
正眼角膜是人眼最外层的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聚焦光线。全球有1500万人由于疾病、感染或外伤等导致眼角膜损伤,需要移植眼角膜才能避免失明。然而可供移植的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最近,英国科学家以眼角膜干细胞、藻酸盐和胶原蛋白为原料,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人的眼角膜。通过这种技术,从一位捐赠者的眼角膜中提取出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干细胞再生医学作为未来治愈人类重大疾病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吸引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清晰了解移植干细胞在活体中的存活、迁移和分化行为是指导干细胞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其中移植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率更是决定干细胞疗法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有效示踪干细胞死活的影像技术以有效评估干细胞在活体的存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干细胞死活示踪活体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崔磊 《世界科学》2006,(7):29-30
自人类诞生以来,因创伤、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就如梦魇一样从始至终伴随着人类。早期人们对此往往束手无策,只有等待残疾或死亡。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找到了多种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自体组织移植将病人自身的组织或器官用手术的方法移植到其自体发生病损的部位,以修复病损部位的组织损伤。但这种治疗手段在修复病损组织的同时也对正常部位造成了新的创伤,而且当病损组织范围过大时(如身体大面积烧伤),往往缺乏足够的供区组织进行修复。(2)异体、异种组织移植由于自体组织移植存在上述的…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外源基因在其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唐炯  喻红  林丽珠  吴昊泉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0,45(21):2303-2305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已成为人们探索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途径,成功地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和培养,并对其在胎鼠脑中的分布进行了鉴定,还证明带有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报告基因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后  相似文献   

11.
胰腺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胰腺内分泌β细胞功能下降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细胞替代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细胞替代疗法--胰岛移植存在供体数量不足和免疫排斥的问题,而胰腺干细胞移植有望克服上述缺陷.本文就胰腺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培养技术、不同发育阶段的表面标志物,如何促进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增殖及胰腺干细胞移植尚存的问题、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功能。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异常。线粒体移植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危重疾病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缺血性疾病。文章从对心肌缺血损伤治疗的角度出发,简述线粒体移植的应用、作用机制及其局限性,为线粒体移植治疗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全新的可以治疗在怀孕早期被诊断为遗传病的方法,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缺陷或死亡。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该项技术可以使供体细胞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所形成的稳定嵌合体可以长期存活。但是,迄今只有少数病例获得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同时,用于移植的干细胞的来源和类型,以及对所治疗疾病的选择还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功能。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线粒体功能的异常。线粒体移植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危重疾病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治疗缺血性疾病。文章从对心肌缺血损伤治疗的角度出发,简述线粒体移植的应用、作用机制及其局限性,为线粒体移植治疗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修复脊髓创伤中受损的神经成功率不足1%,如果是重症则几近绝望。最近,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抗癫痫药物丙戌酸能改变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结构,从而高效分化生成神经细胞。他们给脊髓损伤,致使股骨和膝关节失去知觉的实验鼠,移植了从其他实验鼠胎儿的大脑采集的神经干细胞,并且连续一周给它们注人丙戌酸。6周后,21只实验鼠中有15只重新行走。虽然腿脚还不怎么灵便,  相似文献   

16.
脊椎     
<正>每年全球有接近25万人遭受脊髓损伤。这些破坏性的伤害可能夺去生命、使人们丧失行动能力并增加医疗系统的负担。医疗的进步——从干细胞治疗、神经再生到高科技外骨骼——可以减轻疼痛并恢复行动能力。本专题的展望显示,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正在为减轻痛苦和恢复行动能力提供新方法。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修复脊髓损伤。一些技术利用干细胞或者重组细胞来帮助机体,使伤害中损伤的神经细胞重生。再生技术已经在帮助修复脊椎,与脊椎的自然成分非常接近的替代椎间盘也已经处在研究阶段。新药物可以减轻痛苦,提高受伤过后的恢复水平,并且尽可能地刺激生物学机制来替换损伤的细胞。另外,生物化学工  相似文献   

17.
让光明重现     
<正>如果人失去了能时刻更新眼角膜表面细胞的干细胞,会带来眼部疼痛,严重情况下导致失明。移植与细胞培养技术正帮助治疗这一疾病,甚至有能力恢复重病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8.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自2006年被Yamanaka研究小组发现后,由于其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且不涉及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迅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该技术能获得疾病特异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避免了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同时也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并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本综述主要探讨iPS细胞的疾病模型和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用脐带血干细胞代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1989年,法国医生Gluckman教授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他们用HLA相合的同胞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成功地治疗了一个患范可尼贫血的儿童。1992年,美国纽约血液中心建立世界上第一家脐带血库。目前,全世界已建有几十家脐带血库,所保存的脐带血干细胞已超过54 000份,并为2 000余例患者提供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琴  章静波 《自然杂志》2001,23(5):281-286
胚胎干细胞是由桑椹胚、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分化培养后分离筛选出的具有发育全能(或多能)性的细胞。它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并且经诱导后可定向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因此它可作为细胞替代疗法中的种子细胞来源,为许多疑难疾患的治疗提供崭新的思路和良好的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占越来重要的地位,将胚胎干细胞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此外,胚胎干细胞变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等。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