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几天前,香港首富李嘉诚投资的"人造蛋"正式在当地超市售卖,据说当天引发市民抢购,货架几乎被清空。按计划,"人造蛋"不久将进入内地市场。在这枚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前,在人们日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的今天,小编带大家从"人造蛋"的长相、味道、研制、安全几个方面,对这一颠覆性的高科技产品做个科学的解读。至于  相似文献   

2.
蜘蛛散步     
小时候,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经常用院子里的松针玩儿。拿一撮松针,把尖尖的叶子朝下放在桌子上,一敲桌子,它就会在桌子上“走来走去”。有时还在桌子上画个圈儿,把两撮松针放在圈儿里,可看它们“摔跤”。现在在城市里很难搞到松计,所以找些身边的材料来作个“人造松针”。试着在桌子上玩一下,看到“人造松针”的动作像个蜘蛛在爬似的,所以就起名为“蜘蛛散步”。  相似文献   

3.
马寿成 《科学之友》2003,(10):17-17
一些科学家现在致力于开发可以监测气味的人造鼻子,使其不光可以在医学领域,而且也可以在诸多工业领域造福于人类。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一个人造鼻子日夜值班,监视病人的健康。这台样机在相关患者呼出的气息中搜寻迹象,看他是否感染上致命的病菌。通过呼吸传出来的新陈代谢产物可以暴露人体内细菌或者菌类的痕迹。测量仪器上拥有一个特殊的金属表面,它可以结合这些新陈代谢产物,由此改变流经测量仪器的电流。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中有几百个线粒体,呈卵圆形,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其它的细胞大约只有十二个线粒体,但每个动物细胞都有此细胞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线粒体中的几百种蛋白质都不是在线粒体内合成而是在胞浆内合成的,那么这些蛋白质怎样到达线粒体的呢,又怎样在线粒体内保持一定的比例呢?  相似文献   

5.
赵德育 《科学通报》1984,29(5):321-321
近来文献报道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可生成胶原纤维,但体内肝细胞能否在原位生成胶原纤维尚无定论。本文报告用光镜及电镜在免疫反应引起的豚鼠肝脏损伤中,观察到肝细胞在原位生成胶原纤维的  相似文献   

6.
十五年前,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医生说,研制人造心脏就象人登上月球那样复杂。这话讲过后五年,一个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而人造心脏离研制成功仍然相当遥远。能否制造出可以长期代替人的心脏的人造心脏呢?这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患心脏病,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差不多有一半死于心脏病。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三百多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人用别人的心脏而活着。然而,移植心脏还不能解决问题,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三万二千多人需要替换心脏。到哪儿去取这么多心脏呢?在死人中间可供我们摘取移植的,不超过百分之一,因此,在实践上要做为数众多的移植手术,是无处可取这么多心脏的,这就需要用人造器管来代替。第一代人造心脏不必完全放入胸腔,只要能维持病人的几天生命。长期的、更为复杂的任务是制造能完全放入胸腔,可以工作多年的第二代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薛胜 《科学之友》2007,(9A):19-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73,18(4):191-19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机理和提高质量座谈会由一机部主持于1973年6月19—27日在郑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工厂、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几十个单位的代表共98人。会议学习了马、恩、列、斯和毛主席有关科学技术工作的部分论述,畅谈了我国人造金刚石发展的大好形势,总结交流了近几年人造金刚石生产、科研和探讨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机理的经验,明确了研究方向,组织协调了近期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3,(Z1):2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采用制造心脏、肺和肝脏等器官的类似方法,已经向在实验室里成功生成适用于人类的人造肾脏迈出了第一步。美国科研组首次利用清洗液,把捐赠器官上的活细胞剥离下来,只留下一个由胶原结缔组织组成的"支  相似文献   

12.
丁舒  崔元璐  叶磊  姚康德 《科学通报》2012,(14):1195-1203
在无法进行肝移植的情况下,肝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人工肝支持系统,特别是生物人工肝,则可促进肝衰竭恢复或作为肝移植的过渡辅助.生物人工肝中含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可提供生物转化和肝脏的合成功能.所使用的肝细胞既可以为人肝细胞也可以为异种肝细胞(动物源性).病人的血液或血浆循环通过生物反应器,由肝细胞代谢去除毒素并产生所需化学成分后,再返回病人体内.随着人类及猪肝细胞长期培养增殖的成功,以及具有充分生物相容性的微载体的发展,单位体积内培养肝细胞的密度在当前已经可以满足生物人工肝系统的需要.以生长在微载体上的肝细胞填充而成的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已得到广泛使用,在不久的将来,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肝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舒放 《自然杂志》2005,27(4):227-230
进入6月以来,在短短的几天里,两条与科学相关的新闻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眼球:首先,世界第一个实验型热核反应堆最终花落法国,紧接着,首次人造天象--"深度撞击"炮轰彗星成功.这两个事件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都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绝对算得上是今年科技界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点点滴滴     
世界首例 永久性人造心脏移植术 一位64岁的英国退休电影制片人最近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永久性电动人造心脏的人。 英国医学界于1995年10月31日公布23日实施的这次手术细节时说,病人埃布尔·古德曼手术后康复的可能性高达90%。古德曼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认为如不接受特殊治疗他很可能活不到明年春天。  相似文献   

15.
吴添舒  唐萌 《科学通报》2015,(8):729-740
随着纳米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人造纳米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生物安全性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由于呼吸道是人造纳米颗粒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纳米颗粒对机体呼吸系统的毒性和生物效应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人造纳米颗粒和纳米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重点归纳了几种常见人造纳米颗粒对机体呼吸系统的毒性效应和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阐述了影响纳米颗粒毒性的几点因素,为今后人造纳米颗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虽然肝脏枯否细胞中表达解耦联蛋白-2(UCP2),但成年人正常肝脏细胞并不表达内源性UCP2,而在脂肪肝和肥胖者体内肝细胞却被诱导表达UCP2.UCP2与肝脏病变和损伤发生的直接关系目前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相似文献   

17.
虽然肝脏枯否细胞中表达解耦联蛋白-2(UCP2),但成年人正常肝脏细胞并不表达内源性UCP2,而在脂肪肝和肥胖者体内肝细胞却被诱导表达UCP2.UCP2与肝脏病变和损伤发生的直接关系目前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相似文献   

18.
据马里兰州Bethesda市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估计,人造心脏可能是每年25,000人的救命装置。几个研究小组都已制造了左心室辅助装置(取代1个心室泵血功能)和完整的人造心脏(取代2个心室)的实用原型。如果这些设计得到政府批准供临床使用的话,仍然需要排除许多工程障碍。  相似文献   

19.
体内移植研究表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向成熟的肝细胞分化的能力。然而,成体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分化细胞的功能状态、微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等均存在许多疑问.以高效、稳定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株CFSC/HGF作为饲养细胞,成功地将大鼠骨髓来源的Thy-1^ β2M^-1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Thy-1^ β2M^-1 ceils,BDTCs)诱导为肝细胞,经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检测证实,该条件下诱导后的BDTCs表达幼稚或成熟肝细胞特异性的基因,分化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特有的靛青绿摄取排泌、氨基代谢和白蛋白分泌的功能,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肝脏非实质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为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这为以骨髓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一枚人造蛋,彻底颠覆人类的传统思维。耄耋之年的李嘉诚,成功地将鸡蛋"转型升级",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吃蛋史"。这枚"人造蛋",绝非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心假蛋",而是真正的高科技产物。从形状上看,人造蛋无壳,只是"人造蛋黄酱"。资料显示,"人造蛋"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养分,又称"人造植物蛋"。它不含麸质与胆固醇,饱和脂肪比率低,营养价值比鸡蛋多1/4,保存时间更长,但售价仅约为鸡蛋的一半。口感如何?据第一批"品尝者"——比尔·盖茨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两蛋相比,真伪难辨。"人造蛋"将深刻地改变历史:一是改变人类的饮食方式,自"人造蛋"始,相信未来还将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