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航天员选拔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和2005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神舟5号和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用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器将自己选拔训练出的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2008年9月,中国又成功进行了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试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升空,不仅显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也显现了我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历史,却鲜为人所知,曾担任“航天员训练筹备组”组长、原空军某军副军长薛伦,揭开了我国早期筹备训练航天员的始末。建组织选拔航天员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在开展“两弹一星”研制的同时,毛泽东就曾说,我们也要搞载人飞船。我国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就着手建立发展自己的宇航工程。1968年,我国就组建了507所(现航空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508所负责研制救生…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航天员有望漫步太空“中国航天员将于2008年实现首次太空漫步的梦想”,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日前透露。按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于2008年发射,届时将搭载3名航天员升空,并将进行走出太空舱的太空漫步活动。  相似文献   

4.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被确定的3名航天员飞行乘组将完成预定任务。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空间科学实验操作。届时,行走的航天员系上一种特殊的绳子,自己爬回飞行舱。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6月17日,时隔5年,中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生活,在轨驻留3个月。从领命出征,到进入空间站,再到开启太空生活,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始终神情自若,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事实上,"云淡风轻"的背后,他们早已经历了从体质到心理的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8,(2):F0002-F0002
坐落在休斯敦克利尔湖畔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成立于1961年。占地656公顷,由研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训练中心以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该中心除了承担任训练航天员、操纵和设计宇宙飞船、试验航天设备等太空科学研究外,  相似文献   

7.
载人飞船又叫宇宙飞船,英语名为Space Ship,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可乘坐2~3名航天员.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开启应用性太空飞行。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成为除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外,世界上第二个可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的实用性系统。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有四项:一是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交会对接技术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二是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进行航天员空间环境适应性和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4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外,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携手打赢了一场约7个小时的太空出舱配合战。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看到了吗?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摄,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由于空间站会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空中它就会变得比较亮,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一颗星星一样,快速地在夜空中移动。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雪生 《科学之友》2003,(10):15-15
不知你是否梦想过遨游太空?谈起来,航天员的职业可实在令人羡慕。众所周知,培养一名航天员是很困难的。航天员不但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譬如思维敏捷、在压力之下能保持镇定,而且还要学习生理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接受多种航天训练。但是,如果说要做航天员必须学跳芭蕾舞,恐怕许多人会觉得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法国的舞蹈编导基特苏·杜波依斯却不这么认为。她声称,面对太空中的失重问题,航天员预先接受一些芭蕾舞培训可能是最好的适应方法。她的建议虽然听起来有些荒唐可笑,却得到了欧洲航天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星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2日9时整,搭乘2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12日8时许,胡锦涛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实况。10月16日21时57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4,(5):21-21
4月18日起,为期4个月的世界最大的太空游主题科普乐园在北京海淀展览馆掀开神秘的面纱。17日,该大型展览形象代言人——曾在太空影片《深海营救》中扮演女宇航员的美国女演员特美拉·戴维斯与媒体见面,她在对中国举办这样盛大的宇航科普活动表示赞叹时,也对中国将选拔女性担任航天员表示敬意,称这是了不起的创举。据悉,特美拉·戴维斯在下一部作品中将与《蜘蛛侠》男主角托贝·麦奎尔合作。此次科普乐园,除有曾参加太空大片《阿波罗13号》拍摄的返回舱以及在另外两部美国太空片中出现过的水星号太空舱等大量航天器模型外,还有月球漫步(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期间的肌肉萎缩.日本久留米大学的志波直人教授开发的一种训练服最近在南极找核基地进行穿着测试。易于造成肌肉萎缩的空间站环境与日本在南极的昭和基地非常相似,那里的科考队员也常为这种问题而苦恼。失重环境下的空间站,航天员肌肉、骨骼生长缓慢.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锻炼和有效的锻炼方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董咚 《科学之友》2022,(7):10-11
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来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神舟十四号是我国第九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次发射任务有何看点?三名航天员为何堪称是“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哪些使命?下面,小编带您走近神舟十四号乘组,看他们如何遨游苍穹。  相似文献   

16.
《知识就是力量》2012,(8):F0002-F0002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了两次牵手联袂飞行,其返回舱运载三名航天员于6月29日安全回归地面.  相似文献   

17.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的健康含义是什么 就航天器载人轨道飞行而言,航天员虽处在失重和微重力环境中,但与人们的想象相反,他们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是巨大的,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一点与人在地面上的健康含义是相同的.但是,航天员的健康又不仅仅是就太空工作而言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航天员返回地球以后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正航天员的DNA会发生永久突变、女航天员返地后会被禁止生育、太空中没有重力……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关的谣言也随之而来,以下这些太空谣言你信了吗?谣言一: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后8.7%的基因发生永久突变此前,"航天员DNA发生永久突变"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在2015—2016年,美国宇航员斯科  相似文献   

20.
太空环境危机四伏,那里的超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和微流星体,个个都如凶神恶煞一般杀人不见血。如何保障人在太空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大难关,为此,从20世纪4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对太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将动物和其他各种生物送进太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目前,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命安全的生命保障系统虽还有待完善,但已能确保生命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