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使用,其产生的效果和反应也不尽相同。 生物节律研究显示,早上起床后的2小时内,人体释放出较高水平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上此时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最活跃,可导致血柱形成,血管阻塞和心肌缺血,坏死,而诱发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 最近,德国心脏病专家旺·门敦教授指出,冠心病病人的药物治疗应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来安排。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三类药物,即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的作用都受人体生物节律的明显影响。 研究显示,硝酸盐类药物三硝酸酯在上午服用能使冠状动脉扩张,而下午服用即使同样药量,对冠状  相似文献   

2.
长期医学研究表明,根据人体各种周期性生物节律的变化进行适时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控制副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生物钟原理为患者治病已在诸多方面显现出良好效果,尤其对动脉压偏高、局部缺血心脏病、哮喘病乃至癌症病例都证明行之有效。生物节律疗法在美国正逐步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已成为医学界新视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麻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可能已发现了人体中生物钟的精确位置。他们探索了人脑中的褪黑激素。脑中的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它在生物节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近,医生利用它来“重调”人体节律,以治疗例如高速飞行时引起生理节律破坏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建 《自然杂志》1995,17(4):204-208
生物节律是亿万年自然进化赋予生命的一种基本特征。生物节律具有内源性和可遗传性,同时又受到环境信号的整合与校准。生物节律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导致了现代时间医学的建立。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在轮班作业和中毒控制等公共卫生领域,对生物节律的探索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认识思路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有特定的生物节律。睡眠是生物节律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特别是未成年人群的生物节律,以及睡眠对身体和大脑的恢复、补充和重建作用。2017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三位美国遗传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节律分子机制领域的研究发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7,52(16):1978-1979
生物节律是一种植物内在的、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调节系统,它使植物得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理过程,从而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生物节律在植物的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参与植物发育过程许多方面的调控.随着拟南芥基因组的测序完成,近年来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许多生物节律系统组分得到了鉴定和详细的功能研究,如CCA1,LHY,TOC1,LUX和EPR1等;这些蛋白参与调控拟南芥的生物节律,形成一个复杂的拟南芥生物节律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7.
自从法国天文学家戴·梅朗观察植物从而发现生物节律现象起,到1979年已经过去250年了.此后,研究者们又获得了大量资料,证实自然界的生物节律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直到最近才真正弄清: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其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并非是某一局部的现象,而是一切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反映.生物节律是指各级(分子的、细胞的、组织的、器官的、最终包括种群和生物圈的)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量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质变.譬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250年以前,一位名叫简·曼伦的法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生物有机体具有"判断"时间的本领.他用实验证明,植物的叶子在一天24小时中发生定时的周期性运动.后来,其他许多科学家证实了他的实验."生物节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航空和星际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生物节律学.  相似文献   

9.
长寿须葆脑年轻 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有的国家可达到80岁。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可真长寿啊!”可是,人的寿命还应更长些,应该能活到125岁左右。这是生物的一般寿命,所以人只活到80岁,应该算是早死。 说人能活到125岁,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根据人脑持续发育期算出来的。人脑的发育一般可到25岁。而人的寿命是脑发育期的5倍,所以25×5=125。脊椎动物的寿命全都可用这个算式来计算。 那么,人为什么会早死呢?原因是生活方式不正确。其中主要原因是膳食。过食、偏食,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都会缩短寿命。另外,熬夜、昼夜颠倒的生活会破坏人体生物节律,还有人们常说的运动不足,都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树苗中移植萤火虫DNA 而培植了一种能在黑暗中发光植物的科学家,已经在这种植物中证实了第一种生物钟基因。他们发现的这种计时基因能控制生物节律,如叶片运动、气孔张开、开花时期和光合作用循环。它的发现可以产生许多实际应用,如园艺、农业,甚至人类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5,(7):77-77
科学家发现:我们体内存在着神奇的“时钟”——生物钟,它可以使我们在清晨从睡梦中醒来。不仅如此,每个人自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生物钟一直控制着我们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呈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这种现象也称作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12.
人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5):1188-1188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适应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命现象。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受体的昼夜节律的研究还不多,目前为止还仅限于少数几种,如大鼠松果腺的β-肾上腺素受体、大鼠脑的α-、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鸦片样受体等。最近我们报告了大鼠肝胞液和肝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昼夜节律。至于人的  相似文献   

13.
罗非 《科学通报》1992,37(12):1128-1128
我们知道,动物和人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均存在日节律。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镇痛及局麻作用,游泳及束缚实验的镇痛作用也都受日节律影响。王复强等报道,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明显地受性节律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过去曾报道,阿片肽参与介导针刺或电针镇痛过程,且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的阿片肽不同。有报道说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均受生物节律调节,因而,电针镇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物节律,其中之一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在日落而息的阶段还有独特的时间长度要求,即一个正常成年人每24小时的昼夜过程中必须睡够8小时左右.今天,由于现代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对于有些人来说似乎是可以打破的规律之一.但是,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惩罚,在睡眠问题上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5.
正人体上生活着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有些已经与人体难分难舍,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德伯格所说,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超级生物体。人体许多部位都生活着这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是细菌,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群最丰富,大约80%的人体正常微生物都集中在这里。它们的数量超过100万亿个(这个数字大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总重量超过1千克,接近人体肝脏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今天来参加第二届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是来向大会祝贺的。在这次会议上准备成立人体科学研究会。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我国的人体科学研究工作将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人体科学,是研究人体的一门科学。将人体作为  相似文献   

17.
实际上按照许多医学家和哲学家的学说,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噶伦(古希腊著名医学家) 一、人休形式丑的分类一般说来,人体形式美是指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形式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协调、匀称、和谐与统一对上述因素的破坏,即导致人体形式美的破坏,变为人体形式丑.从整形外科学的角度看,人体形式丑包括先天性、后天性或生理性因素造成的人体缺损、畸形和退化.从其表现看,可以归纳为以下JL类fll  相似文献   

18.
如果人体是透明的,医生诊断疾病会容易得多。x射线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仅适用于骨骼和其它少数几种组织,x射线对人体还有轻微损害。而核磁共振扫描器(NMR)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能显示出人体内部图象,这一仪器很有希望提供人体每一部分的清晰影象而对人体毫无危害。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大约一万名病人试用以后,新一代更强有力的NMP已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学等单位的同志所撰《人体特异功能在一种光敏探头上的异常现象》一文,是有关人体特异功能实验探测上一篇有价值的文献。文中所反映的实验现象对肯定人体特异辐射的存在、认识人体辐射的特异性质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白细胞、胸腺、脾脏、盲肠。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