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薛胜 《科学之友》2007,(9A):19-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林元凯译任大明校工程化的人造组织是治疗损伤和疾病的天然社代物,但它们的制造者却是身体自身的细胞。在公元3世纪关于圣徙COsmos和Demian的传说中,一个刚死去的摩尔奴隶的腿被移植到一个刚刚被截肢的罗马教士身上。教士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家们一直为人类制造器官做着各种尝试,人造肝脏、人工肾和人工心瓣膜等一系列人造器官应运而生,为抢救人们的生命、减轻人类的痛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科技已经极度发达,任何人只要出现器官病变,都可以马上更换一个新的人造器官——无需等待,无需痛楚,也无需任何条件。  相似文献   

6.
机械性人造心脏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除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  相似文献   

7.
医院每天要接纳数千名因体内某一重要器官功能失常而来就医的患者,由于缺乏可移植器官,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将面临着死亡。然而,一项运筹中的振奋人心的新方案,将对那些需要器官的患者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人造肌体组织或器官的生成,称之为‘“新生器官”门ew-Oluslls)。第一种实施步骤是,一名人体组织工程师将一个特定分子,例如一种生长素注入或放置在需要再生的伤口或组织上,这些分子可使患者自身的细胞移入患处,转变成为正确的细胞型并再生这一组织。第二种实施步骤更为大胆,患者接受已于事先从他或她本人,或捐赠者那里所采…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6,(9):72-72
1997年,一只背上长有“人耳”的裸鼠轰动了整个世界。它标志着人造器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潜彬思 《世界科学》2011,(11):54-54
实验室研制器官 三维立体打印机制作的人造血管不久将有望应用于实验室培育器官的移植手术。 一直以来,组织工程面临一大障碍.即如何向人造组织提供须经毛细血管传输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李勇 《世界科学》2010,(7):20-21
查尔斯·奥珂克(Charles Okeke),43岁,三个孩子的父亲,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目前成为首位走出医院的人工心脏植入者。今年5月3日,奥珂克已经开始与家人一起生活,多亏有了背包大小的装置——人造心脏泵,然而他需要带着这一装置直到找到心脏捐献者为止。那么,人工心脏泵是怎样工作的?人造器官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新科学家》杂志给出了如下答案。  相似文献   

11.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人造金刚石研制成功,1956年投入生产。此后,人造金刚右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单晶、多晶、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用量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工作也在继续地进行和深化。本文就近年来人造金刚石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室单晶生长一鸣惊人197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用晶种法(温梯法)生长出了宝石级人造金刚石,其重量达1克拉,最大尺寸5~6毫米。此后,没见有突破的报导。据说是  相似文献   

12.
蚕和蜘蛛都是动物界非常优秀的“纺织能手”,它们吐的丝的优良性能令我们人类称奇。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蚕丝”、“人造蛛丝”,以满足我们除衣着服饰以外的更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决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越来越多的人造器官的研究获得成功。比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组织,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在不久的将来,换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器官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梦幻情节了。贴身定制人体器官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有数百万的患者患有各种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每年需要进行800万次手术,年耗资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在进化方面,大自然似乎更偏爱蟑螂,至少在心脏方面可以这么说。对蟑螂而言.即使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它还能继续生存;而人类一旦有一个心室停止跳动,就会出现死亡。最近,印度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苏加.古哈(Sujoy Guha)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蟑螂的心脏原理研制出一种人造心脏。他们认为,这种人造心脏经久耐用,价格也为大众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15.
浦泳修 《世界科学》1999,(10):31-31
据美国心脏医学协会公布的材料,在1997年,全美有40000名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而能够得到合适供体的仅有2300人,只占总人数的6%。许多人就因为不能及时进行心脏移植而提早结束了生命。所以对人造心脏的需求十分迫切,它至少可供心力已经衰竭正等待会适供体的患者暂时用以维持生命。目前,马萨诸塞州的Abiomed公司正生产一种机电泵,可以用来代替衰竭的心脏,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作为“人造心泵”或“人造心脏”。得克萨斯心外科协会和马萨诸塞州医院的医生已经用这种心泵在牛犊身上做了试验。Abi。Ined公司的总裁大卫·莱德曼宣称,对人体…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必无可奈何地认为害病是人类不可逃避的命运。医生的医疗箱里放着:医用电子计算机、人造器官、精神病问题解答。  相似文献   

17.
<正>3D打印机正快速成为现代社会的日用品制造设备,比如汽车的零部件、义肢、义眼,玩具……都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造。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病患因等不到需要的人体器官移植而悲惨逝去。面对这一现实,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正加紧进行人造器官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你知道科学家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吗?是如何制造出复杂的血管系统。因为如果没有血管系统,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就无法获得氧气、养料,并代谢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9.
李伟 《世界科学》2004,(4):42-42
如题:世界上没有男人行吗? 如果男人仅是起到保护(人类)物种的作用,那么精子库中的DNA以足够维持很长时间。低温学和烤火鸡油脂的研究进展已经显示人类的男性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 接受采访的妇女为她们(女性)的不可替代性而辩护——人造子宫尚不可能指日而待。而男人,尽管有些过时,但仍然有其一些无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7,(8):32-33
人造轮状太空城很可能会先行于外星的"地球化"改造。图为人造太空城的内部情景(想象图)。在人造轮状太空城的基础上,制造木星地壳并非难事。当然,完全自给自足的人造轮状太空城在目前看来也只是科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