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求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世界正在变得日益富裕.但富足的生活却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在人类寿命得以延长的同时,老龄化也带来了老年痴呆症的高发风险,这是迄今既无法预防也无法治愈的一种人类疾病。根据美国阿尔茨海默氏症学会的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是贯穿古今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便能认识到疾病,并利用特定植物的催吐、泻下和止痛作用来治疗疾病。然而,人类的身体是一座极为精妙复杂的机器,疾病作为这座机器运行时发生的故障同样是复杂的,对疾病进行鉴别和诊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近代科学出现以前,由于缺乏技术手段,人类只能简单地根据临床症状辨别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动物传播疾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近?或许比你我想象的还要近。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给人类带来了高达75%的传染病。这些人畜共患病包括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鼠疫、1918年西班牙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病等。不光是从2019年年底开始爆发并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的COVID-19,其他一些致命的或使人类日渐衰弱的人畜共患病也在世界各国出现。  相似文献   

4.
唐田 《大自然探索》2005,(1):i009-i010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如何正确认识疾病的形成、发展过程,是正确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希彬  罗涌  李丰桥  王晓民 《科学通报》2000,45(22):2366-2375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帕金森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正引志世界各国神经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就。诸如涉及本病遗传基因的定位、早期诊断技术、神经保护治疗、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均有较大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和防治此类疾病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吴岳良 《科学》2006,58(3):17-21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对称和对称破缺的例子。自然界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对称性,如许多动物的左右对称性、太阳的转动对称性、海星的五重对称性和雪花的六重对称性等。然而,不同种类的粒子、不同种类的相互作用,乃至人类生存的时空和物质世界以及整个复杂纷纭的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却都是对称性破缺的产物,如生命起源过程中DNA的左右镜像对称破缺等。  相似文献   

8.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1,33(6):364-367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平均寿命得到极大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减少了战争引起的巨大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则在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医学的快速、迅猛发展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药物学是医学中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大量新药的研发成功和推广应用在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药物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许多药物学家的艰苦努力,其中被誉为“分析药物学之父”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怀特·布莱克爵士(Sir James Whyte Black)贡献最为卓越,他先后成功开发了两种世界上最畅销的处方药,分别为治疗心脏病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和治疗胃溃疡的组胺H2拮抗剂,在新药研制过程中他引入了新的理念,从而引发了药物设计思路的一场革命。由于这些贡献,布莱克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  相似文献   

9.
花蕊  葛亮  马欣宇 《自然杂志》2023,45(1):68-78
错误折叠蛋白在细胞内大量堆积后会形成蛋白聚集体,干扰细胞正常生理活动,以至引发各种人类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研究聚集体的形成和清除过程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聚集体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相分离的调控,在液相、固相等多种状态间转变,这影响了聚集体的性质及其清除方式。尽管细胞内多种蛋白质量监测系统均可参与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但是一旦聚集体形成,通常需要通过自噬途径清除,即聚集体自噬过程。在聚集体自噬中,p62、NBR1、TAX1BP1、Tollip、CCT2等自噬受体能够帮助自噬系统识别蛋白聚集体,在聚集体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聚集体的形成以及通过自噬清除的过程,并聚焦于聚集体自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舒放 《自然杂志》2005,27(6):357-361,F0004
严冬已至,然而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欧洲和日本的空间探测活动在接连受挫后,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人类基因组"差异图"的绘制完成,无疑将大大促进对疾病和人类进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阿碧 《自然与人》2009,(1):26-29
明天的人类将是什么模样?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最终将成为生化机器人。有些科学家甚至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那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那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12.
享乐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和困扰,比毒品、摇滚乐和巧克力要深刻得多。有关研究指出,快乐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出现,是进化过程中最早的情感形式,而追求快乐,可能是我们做出一切决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柏林 《科学》2004,56(3):15-18
以往50年的遗传医学,对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可遗传的疾病(inherited disease)。而在走进基因组医学时代的今天,其认识更加深化和全面,即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疾病(genetic disease)。事实上,人类几乎所有的疾病,除外伤以外,在基因水平上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11,(7):F0003-F0003
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生物依靠我们人类生存。而电子显微镜则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些生活在“人体小宇宙”中的寄生虫。有些时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而以下这些照片中的寄生虫却并非此类,它们不仅没有考虑宿主的需要,消耗我们的食物和营养,而且破坏人体组织,产生能使人患上严重疾病的病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的星球,70%的面积被海水覆盖。人类虽已探索太空,但身边的大海对我们来说仍神秘如银河。人们认定除了神话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魅惑无限的世界,那就是赋予了人类无限色彩和幻想的大海。  相似文献   

16.
<正>把人类基因组的初稿想象成一本书。这本书在世纪之交才刚刚发表,却为变革性治疗铺平了道路。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现在可以用来对抗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比较我们与进化过程中最亲近表亲中的A、T、C、G基因字母,可以揭开我们进化和智力的根源。但是“我们”指的是什么,或者是谁?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的参考基因组是由少数人(主要是欧洲人和非洲人后裔)的测序DNA片段组装而成的。尽管这本“人类之书”在寻找遗传疾病方面是无价的,但它很难概括全球人类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无疑是当今地球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物种。数千年来.人类占据地球近1/3的陆地用于农牧业和城市建设.却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馈”给大地母亲——将草场改为耕地.过度砍伐森林.无限量抽取地下水.任意引入外来物种.排放核凌料和化学污染物,致使物种加速灭绝,全球气候持续恶化……可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能够进行选择.它们一定会毅然决然地要求:将人类赶出地球! 假如它们的愿望实现了——从明天早上起.65亿地球人口突然“人间蒸发”(也许是被整体发送到外太空.我们当然不希望人类集体死于疾病或者灾祸).自然的力量再次成为地球主宰。那么.人类消失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昵?在你即将读到的下面一组文章中,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大胆的科学狂想。他们就像已经在未来世界遨游过的时间旅行者.将他们的所见以现在进行时态加以报道.于是.我们得以窥探没有人类的未来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刘济 《科学之友》2004,(10):40-41
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基本完成,已绘制出人体97名的基因组,其中85名的基因组序列得到了精确测定,包含了人体约30亿个碱基对的正确排序。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各国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人们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它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科技、制药业、农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完成是该计划实施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人将此成就与伽利略的天文发现相媲美,有人认为它的意义远远大于抗生素的发明。  相似文献   

19.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和现在人类有众多共同特征的、聪明的原始人类,出现于25万年前,却又在3万年前灭绝。他们为何会灭绝?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谜题.人类学家最近指出,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因为其食人习惯造成了类似疯牛病的疾病流行,这种疾病使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质量降低,最终造成其种族在3万年前灭绝。  相似文献   

20.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阐述了构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这些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疾病的遗传背景、病理特征以及进程.传统疾病模型构建方法常常缺乏疾病特异性、表型稳定性和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一致性.得益于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动物模型能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预防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工具.本文还探讨了新的动物模型开发进展,这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筛选新的药物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的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限制将会得到改善,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