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腐败”指的是学术研究者进行的剽窃抄袭、弄虚作假、偷天换日、移花接木的活动,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腐败现象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评奖中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评博导的拿别人发表的文章,换上自己的大名;把弟子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堵力 《科学之友》2003,(6):18-19
“学术腐败”是近年来媒体常常提起的一个话题,学界认为比起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腐败,学术的腐败更可怕、影响更深远,它将直接瓦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学术大厦、甚至是整个上层建筑的基础,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故作惊人之语。知识分子阶层素以代表社会正义、社会良知为己任,而知识分子在纯精神的层面上的缺乏自律、无规则运营必将导致精神、思想上的混乱,使得一般民众在构建知识框架时,无所遵循,四顾茫然,当然的结果便是精神上的散失以及麻木。本刊特在本期“科学视点”栏目集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以引起有关人士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刘兵 《知识就是力量》2006,(7):F0005-F0005
2006年以来,关于反对学术作伪、学术腐败,维护学术诚信等话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媒体上被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与学术不端行为相关的这类问题的存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自然并非仅自今年才有,但如果就这些问题本身,其严重性和有关相应对策的被注重程度来说,2006年又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年初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到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的被解职,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汉芯造假案,还有更多没有明确结论、似是而非但却在各种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其他事件,从学术界到范围更广的社会各界,不得不开始正视学术诚信问题。当然,对于诸多身在学术界的…  相似文献   

4.
王赤  孙丽琳 《科学通报》2007,52(6):739-740
2007年1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空间中心)学术委员会在香山饭店举行了“载人登月科学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国家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参谋部、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航天集团公司、高等院校等各空间科学和航天领域的专家及代表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3,(6):20-21
学术腐败的社会根源有多方面的原因,受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现在科研主力普遍不具有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把科研、学术当成追名求利的手段,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体制的因素,中国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缺乏独立性,实际上是官场  相似文献   

6.
郑永飞  郭正堂 《科学通报》2003,48(18):2003-2003
<正> 第一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于2003年8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同时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卫星会议之  相似文献   

7.
一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国家和社会重视科教事业,基本上是只要有了学术成果,就会有相应的待遇及社会地位,因此不少能力不足者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造假。二是以往学术界的错误认识。以往学术界对一些学术腐败现象没有追究,也没有强调,因此个别人有恃无恐。  相似文献   

8.
对有过曲折、坎坷经历,活到100多岁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用“传奇”二字来描述肯定是贴切的。如果也可用这种标准来评述航天器的话,“和平号”空间站也具有传奇的色彩。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的第二代空间站,“礼炮”1-5号第一代空间站和“礼炮”6-7号第二代空间站为其积累了深厚的科技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它的发射、组装和营运技术都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觉。在这样有利的基础上.“和平号”空间站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和国际空间站需要着力借鉴的建造和运营经验,但这只是”和平号”空间站的一个侧面,它还有生不逢时的坎坷曲折的历程。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是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它有6个对接口,除对接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联盟TM”型载人飞船和“进步”型货运飞船外,还先后对接了5个专业舱。按照理想的发展思路,它可以与另一座“和平号”对接,另一座“和平号”还可与又一座“和平号”对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太空城镇。但因经济制肘和苏联解体等原因, “和平号”仅止于此一“和平号”。而且,专业舱的对接进度也一再延迟。第一个专业舱“量子-1号”专业实验舱是1987年4月11日对接的,主要用于天文观测、地球勘测和医学生物学研...  相似文献   

9.
学术用途英语属于特殊的语篇体裁,与常规意义上的通用英语与双语教学相比,学术用途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主要探讨了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发展历程、归类与分支、与通用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对笔者的几点启示,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武海琴 《科学之友》2009,(9):101-102
学术用途英语属于特殊的语篇体裁,与常规意义上的通用英语与双语教学相比.学术用途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主要探讨了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义、发展历程、归类与分支、与通用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对笔者的几点启示,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樊畿是与华罗庚、陈省身齐名的当代华裔大数学家。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而且在美国从教数十年,以其严谨认真又具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培养了许多数学精英,不愧为一代大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国人,甚至国内数学界人士却对樊先生并不熟悉。 本文作者袁传宽先生是留美学习期间樊先生的学生,曾任樊先生的助教,彼此保持来往接触逾25年。袁先生此文饱含对恩师敬仰感激之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记述了樊先生的工作以至一些有趣的言谈举止,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樊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而且对于我们学习应该如何做学问和如何做人也大有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陈佺  张旭家 《科学通报》2003,48(9):988-990
2003年对我国生物膜研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香山科学会议于2003年1月13~16日举办第200次学术讨论会,以“21世纪生物膜研究”为主题,讨论了膜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展望.接着,第8次全国暨2003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3月25~30日在广西北海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3.
《科学》2005,57(6):20-20
[本刊讯]为纪念本刊创刊90周年,本抻的创办者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协的前身之一)创立90周年,本刊编委会和上海市科协于11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科学社和《科学》 杂志9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会议分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两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14.
《自然杂志》2006,28(4):232-232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2006年7月16至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科学盛会。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简称COSPAR(Committeeon Space Research)大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会议代表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空间研究领域的世界名科学家,如“卡西尼计划”、“双星计划”、“星尘计划”、“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正处在令人为难的窘境当中,尽管其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同时,中国学术出版的有效性也遭受许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建立大学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了.目前中国的教育界、科技界十分关心中国的大学与学术如何能进入世界前列.并成为世界一流.中国大学能否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并不单单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教育传统的问题,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甚至是历史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灾难救助工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除了开展“物质救灾”,帮助群众修建赖以栖身的家园之外,还有由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入灾区,为灾民开展“心理救灾”。他们给灾民以心灵的安抚和慰藉,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唤回生活的快乐。关注物质生活之外的人的精神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国内救灾理念的一种进步,安抚和干预受灾人群的心理状况,赋予了传统意义上的灾后重建工作以人性化的内涵。据报道,今夏台风“桑美”肆虐过后,一支由12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的心理干预小分队就迅速奔赴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马店、…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众多医家们精辟论点。比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看到了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提出“自然、社会、心理、生物”天人合一中医整体医学,“非典”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空气通畅,身体健康。保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历来以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代代相传至今。也是现代医学的保健思想,中医养生强调顺其自然。自觉遵循自然法则。在医学生态学上有着积极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磊 《世界科学》2009,(7):29-29
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同种基因组引发的两种表现相反的病症。在完全相同的基因中,基因拷贝数量的差异决定病人是患上自闭症,还是精神分裂症。这是4月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萨克勒健康和医学进展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一篇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12月 2 1日~ 2 3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了“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0 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 ,由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在为期 3天的会议中 ,会议代表们畅所欲言、见仁见智 ,就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