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一个热血汉子,从军18年,在康巴高原上,投身消防工作13年,在“生命禁区”石渠县工作生活了7年。她是一个纤弱执着的女子,正值青春年华,成长在秦淮古都南京。他刚过35岁,却尝尽了人世间无法言语的悲与痛:爱子1岁多时突然失踪, 2003年7月,父亲去世,8月妻子与其离婚, 10月母亲又撒手人寰。他的世界一片漆黑。此时,她突然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给了他阳光和慰藉,给了他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位消防警官与一个江南女子普通却足以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个热血汉子,从军18年,在康巴高原上,投身消防工作13年,在"生命禁区"石渠县工作生活了7年.她是一个纤弱执着的女子,正值青春年华,成长在秦淮古都南京.他刚过35岁,却尝尽了人世间无法言语的悲与痛:爱子1岁多时突然失踪,2003年7月,父亲去世,8月妻子与其离婚,10月母亲又撒手人寰.他的世界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3.
陈曦 《奇闻怪事》2007,(1):68-68
“陈老师,Q的爸爸去世了,他舅舅马上过来接他。”Q的妈妈在电话里悲泣的声音一下子惊动了我的泪腺,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想到一个年轻的母亲从此将与年仅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我的心沉沉的、湿湿的。在我还没有想好如何面对一个年仅10岁却失去父亲的孩子时,我只有先给Q的妈妈写了几旬安慰的话。装进信封,来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远远地看着课堂上的Q,他依然是那么活跃、快乐。我怎么忍心告诉他这个噩耗呢?他又怎么能接受这个事实呢?  相似文献   

4.
爱若琴弦     
66岁的她静静地站着。“这是我在这个世界里的最后一天了,等到今天过去,我会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她这样想着,并留恋地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亲手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城邦和曾经每天陪着自己练功的那150个女仆。“不要再想了,都已经决定了的事。”她勉强地给自己一个笑容。“直的决定了吗?”他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颗颗年轻纯真的心,敏感而脆弱,他(她)们需要多鼓励,多喝彩,多给掌声。学生最渴望得到师长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她)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的源头     
爱是有源头的。20世纪,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残疾人以其勇敢和爱心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社会里,约会被伪装成一个休闲活动,但它的本质是不折不扣的"你考验我、我考验你"的体力+劳力+投资的劳动。美国作家莫伊拉·威格尔在26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年长的男人,但是这个人伤透了她的心。她爱慕他,他爱慕的是她对他的崇拜,以及他前女友的崇拜。只要两个女人能够容忍这样的安排,他似乎非常满足于周旋在两个人之间,"我们为什么约会?"威格尔问他。他回答说:"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只是想过得开心吗?"对威格尔来说,这种约会一点都不开心。于是她投入了对"约会"的研究中,对她来说,这种研究就像  相似文献   

8.
1.作为20世纪公认的伟大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提出了要给孩子“爱与自由”。她认为每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含了一个“精神胚胎”,里面记录着大自然为人类制定的发展计划。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按照这个计划去触摸、探寻能够协助他发展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三舒 《世界博览》2009,(22):71-72
当爱情跳出山盟海誓,跳入柴米油盐,你是否还愿意跟枕边那个人谈谈梦想与未来……事出突然,我那常年旅居国外的表姐依兰向我求助,52岁的她收拾了几件行李便离家出走。当时她并没有情人、也没有工作、更没有精心策划过这次出走,却决心就这样放弃25年的婚姻。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09,(21):9-9
它起源于雷雨天用来消磨时间的一个游戏。1816年6月,一个年轻的文学小组同意来一次写鬼故事的比赛。那个时候玛丽·沃尔斯顿克拉芙特只有18岁,开始她脑子里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但后来她作了一个噩梦——有—个僵尸,眼里发着黄色的微光。这使她很高兴,就这样《弗兰肯斯坦》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下雨天,正在吃晚饭的我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站在门外的好友——琴一脸焦急,她请我开车帮她接一位医生,说她儿子最近皮肤上有红斑,奇痒难忍。在车上,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直接带儿子去医院?按理说那里设备比家里好,更利于检查。她很无奈地说,儿子不愿去医院,这次她也是骗儿子说。有位朋友要来家里坐坐,请那位医生朋友顺便看看儿子的皮肤情况。琴的儿子上高一了,一米七的个子,很有个性,只是脾气不太好。也为人母的我很能理解琴的心情。便不再多言。本以为琴的伟大母爱,应该能让儿子感动,却没想到,当儿子得知来人是母亲请来为他检查皮肤问题时,毫不客气地给了我们三个大人两声冷笑,便不再理睬我们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60多岁的老头儿,某天上街瞎逛,顺便到一家零售店买了一包栗子,女店员额外多给了他几颗,他老开心了,当天就去了她住的地方,然后觉得那地方又小又脏,不够档次,就交出了自己在白色公寓豪宅的钥匙,女店员从此成为他金屋里藏的"娇"。某一日,女店员在洗澡的时候,屋内闯入了偷窥犯,她尖叫一声逃出来,报了警。警察采录了屋里的指纹,经过一番检验对比之后,警察们带着忐忑的心情给女店员打了电话:"那个偷窥犯查到了,居  相似文献   

13.
1994年,美国密苏里州洛曼公司的图案设计师D·雅各布的生命发生了重大转折,她在帮助卸下杂货时突然倒在地上,骤发中风,虽经及时抢救,保住性命,却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这年她才42岁。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她饱受癫痫病的折磨,有时候她还完全失去知觉,开朗活泼的雅各布变得忧郁寡言,寸步不离家门。为了帮助她摆脱忧郁,雅各布的丈夫买了一条牧羊犬给她作伴。这个办法果然有效,雅各布与宠物相处甚好,这条叫帕特拉的小狗使雅各布的开朗性格恢复如初。  相似文献   

14.
燕燕10岁时爸爸离开了她和妈妈,去了美国。这些年她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七年后爸爸业成归来,燕燕已十七岁,正准备高考。考试前夕她情绪低落,高考的压力,父亲的突然归来,这些心理冲击她有些无法承受。那些日子,她常常心烦意乱,夜夜失眠,有时甚至心慌、心悸。她说,她不知道那个七年前抛弃了她和妈妈的男人现在回来干什么,他已是有名的外科医生了,而她只是一个一提到考试就会害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爱的召唤     
我小学和中学时代有一位可爱的女同学,她虽家境一般,但长得十二分的漂亮,属于校花级的,高挑的个头,雪白的皮肤。可能因为太漂亮了,她后来竟然没有考上大学;也因为漂亮,她有了一个不错的婚姻,并被男方有权势的家庭安排在市级银行工作,过着富足安逸的日子。许多年没有联系了。春节前夕的一天,突然接到这位同学的电话,她将随其丈夫来到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二十四年没见面了,我们都已步入中年,她还那么美丽动人吗?她那酷似红太阳的脸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晚我失眠了。我急于见到她。接下来便是邀请她吃饭(主要是想见到她)。三月八日,这天是女…  相似文献   

16.
珍贵的礼物     
《青年科学》2013,(6):53-53
尊重每一颗心灵,给一颗心灵尊严,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生命最珍贵的礼物。一座小城的乞丐们在圣诞节的前一天聚集在一起,他们在这座小城靠乞讨生活已经将近一年了,城里的居民给了他们一目三餐的生活,给了他们温暖,也给了他们许多难以忘怀的善良。在圣诞节即将到来时,他们决定选出一位施舍给他们最多、最善良也最使他们感动的人,然后全体乞丐要编织一只“善良天使”的花环,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大家公认的最善良的他(她)。  相似文献   

17.
在一堂投掷垒球课上.我正在耐心细致地讲解动作要领。突然,一个女同学举手告状,说她后面有男生用石子弹她。我的思绪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学生的目光也全都集中到了一个平时上课爱搞小动作的“调皮鬼”小睿身上。我当时十分气愤。因为他在课前做眼保健操时就不那么认真,提醒了几次也还是心不在焉。我真的很想当着大家的面严厉地批评他一顿:可我一想小睿那倔强的个性,批评只会使他逆反,于是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走到他身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2目,在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烧伤科的手术台上,躺着一个生命危在旦夕的小孩,他就是20多天前皮肤被严重烫伤、无法支付医药费而被迫离开某医院的小鑫鑫.经过医护人员四个小时的紧急植皮手术,孩子与死神终于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和朋友瞎聊,听来一则八卦。主人公是一对知识分子两口子,都十几年的夫妻了。“幸福的家庭有着相似的幸福”,总之,是那种从不给邻居们带来谈资、看上去很美的一家子。女儿六岁的那一年,男的单位里新分来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给他当手下,于是……这事儿当然不新鲜,新鲜的在后头:女人很贤惠,也很爱她的丈夫。知道了之后,二话没说就让了位置。但是她有两个担心:一是夫妻分开,怕女儿的心理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正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来,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