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李杏芬 《海峡科学》2007,(7):55-55,57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本试验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初步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麻黄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宽度种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以及建立多树种混交配置更新,结果表明10m×30m、20m×30m及30m×30m采伐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平18无性系生长显著差异,以30m×30m采伐宽度更新林木生长最佳.采用木麻黄、厚荚相思、湿地松纯林更新效果较好;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厚荚相思与湿地松单行混交,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矛盾,林分生长不稳定,因此不宜采用.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与湿地松以及厚荚相思与湿地松采用多行混交,其更新效果普遍较好,两者之间竞相生长,种间关系比较协调.多行混交不仅可以避免树种之间挤压,而且整个林分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从而形成防护林树种的多样性和较好的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平潭岛燕下浦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了海岸风口飞沙与大风规律,围绕培育木麻黄两年生大苗这一关键的核心技术及其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采用两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以分别达到97.8%和92.2%;两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同时选择高大的木麻黄苗木密植,建造可升高的生物风障,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5.
闽南海岸沙荒木麻黄无性系惠安1号造林及降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惠安净峰大风地区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研究方法,围绕选育木麻黄壮苗这一关键技术及其在沙荒地段建立防护林等相关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在沙荒地段采用抗逆性强的1年生木麻黄1号壮苗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可以达到98.0%和92.5%;3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成本低廉而且较为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了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的脂肪,6个无性系GLR-CY3号、4号、27号、53号、56号、166号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13%、42.71%、44.69%、60.18%、48.07%和50.60%。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在油茶中的含量很高;6个无性系种子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总量中的含量分别为166号(90.16%)>4号(89.81%)>53号(89.12%)>27号(88.69%)>3号(88.47%)>56号(83.61%);茶油是非常优质的食用和药用资源;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比较同时也可为油茶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省海岸带沙荒风口造林特别困难,营造防护林常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深入剖析,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大风、水分蒸发和飞沙危害.在海岸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首选的造林仍以木麻黄科树种为主.采用两年生木麻黄优质大苗深栽、适当修枝、浇定根水、设置风沙障是非常关键的配套技术,这些综合技术在沙质海岸困难立地推广应用,可以提升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对风的作用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对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农田防护林进行了风速测定.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风速变化规律表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后10h呈下降趋势,10h后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为v字形.有部分凸起和下凹,等值线分布为疏密相问,有部分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资源收集及其主要分类与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明 《海峡科学》2008,(12):90-91
木麻黄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省(区)海岸带引种半个世纪以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极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不断地收集木麻黄优良种质资源新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我场已建立福建省最大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基因库,以便使木麻黄科树种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而星天牛对木麻黄海防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育抗性优良品种是控制星天牛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以福建惠安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中48个无性系为测定材料,2010—2012年通过对各木麻黄无性系抗虫能力的林间调查以及林间人工接虫鉴定其抗性的方法,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羽化率及无性系生长情况等为指标,确定了惠13、惠76、惠83等3个无性系为抗虫优良无性系。这3个无性系林木上,星天牛林间幼虫虫口密度小于0.12头/株,有虫株率低于12%,成虫羽化率为0;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生存并到成虫的不超过20%。惠58、惠88等2个无性系为感星天牛的无性系,其虫口密度在1.0头/株以上,有虫株率超过了66%,成虫羽化率在35%以上; 幼虫在被人工接种后能完成生活史的高达60%以上。因此,筛选出的3个抗性无性系可做为抗星天牛的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c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其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节动态都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在6或7月,最小值在11或12月.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东山引种的33个短枝木麻黄国际种源为材料,对小枝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以及总酚、可溶性缩合单宁、结合态缩合单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福建东山引种的33个短枝木麻黄粗蛋白的含量平均为(11.08±1.93)%,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37±0.5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为(5.30±1.00)%.大洋洲种源的短枝木麻黄的总酚含量较低(n=8),与非洲(n=5)和亚洲(n=20)种源的短枝木麻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大洋洲种源的可溶性缩合单宁的含量与亚洲种源没有显著性差异,非洲种源的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较其他两个洲种源的高;各洲种源的结合态缩合单宁均无显著性差异.筛选出23号(马来西亚),5号(印度),30号(泰国)为沿海防护林中较为优良的树种种源.本实验为进一步丰富生产用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的生产力和抗逆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温度效应场,2006年11月在东山岛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用多点多线的方法进行了温度测定.调查结果为:基干林带内外温差2℃左右,空间分布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槽状:片林内外相差1℃-2℃,空间分布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农田防护林内外温差为1℃左右,空间分布为狭长的带状.三种不同的林分等值线在林内都形成一定面积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8个木麻黄无性系在高低2种磷水平下植株体可溶性总糖含量、组织总含水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为磷高效基因型木麻黄无性系的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01无性系小枝自由水与束缚水对低磷胁迫有较好的抗性;低磷胁迫对A13、南山7无性系小枝MDA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可溶性总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红松种实性状变异及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苇河林业局青山红松种子园81个无性系种子产量及种实性状,结合前期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了解变异规律,筛选性状优良无性系,为选育果用型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5个红松种实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种子长与单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出种率、出仁率,以及种子宽与千粒重、空壳率正相关显著;单株产量与种仁重、千粒重、空壳率等相关不显著.经多性状综合分析,筛选出58、50、88010、42、140、64、45、48号8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的无性系种子重、种仁重、种子粒数、出种率及种子产量分别大于全部无性系平均值44.2%、51.8%、25.1%、20.8%及85.0%,空壳率远低于无性系均值.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盆栽试验中的8个木麻黄无性系在高低2种磷水平下植株体在3个月内的SOD活性变化,为磷高效基因型木麻黄无性系的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无性系的SOD活性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501、莆20的SOD活性随温度降低先急剧升高后缓慢下降;701、南山7的要OD活性表现出先急剧升高再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新改造与降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木麻黄基干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面积进行更新改造.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面积(20m×20m、20m×30m、30m×30m)采用木麻黄惠安1号优良无性系、挖大穴、下客土拌磷肥、雨天造林等配套技术更新改造效果较佳.6年生时平均树高已达7.9m,超过木麻黄老林带平均5.8m的高度.但新林带受风害程度随采伐更新面积增大而加剧.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新林带20m×30m处理,明显比其它3种处理降低风速提高0.9%~2.5%.老林带更新不仅成功,而且都具有较好的降风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沿海沙荒风口和基干林带自然条件恶劣,由于适合的种植材料缺乏,造林难度大。采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沙岸前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深栽的技术措施造林,其保存率高达83.2%,年均高生长量超过60cm,而且受风害比较轻微:木麻黄无性系惠1^#应用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其保存率高达100%,年均高生长量1.8m,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cm,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基千林带,实现防护效能早发挥。木麻黄无性系惠1^#是福建沿海沙质海岸造林困难地段优良的造林材料。  相似文献   

20.
林带结构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对防护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的海岸木麻黄防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疏透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明显地优于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木麻黄与湿地松、厚荚相思组成的复层林比木麻黄单层林的防护效能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