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公路交通正消耗着地球20%的原始能源,并产生着大部分的地球环境污染。据专家估计,在未来的30年里,全世界的汽车数量将由现在的4亿辆增加到10亿辆,其所消耗的能源及其产生的大气污染都将达到现在的2.5倍。照这个速度,30年后,全世界的可利用原始能源将消耗殆尽。这种情况如不改观,势必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现在,各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一研究人员宣称,他已通过测定证实:由于“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加所导致地球绝缘层的缘故,地球正逐渐变暖。他说,目前地球所能容纳的辐射量比他在1975年开始进行测量时增加了0.1%。他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些结论来自于对射入和逸回地球大气层辐射量的直接测定。至此为止,所有意欲表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超搜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凯声  胡天其 《科学》1999,(9):7-12
每天万维网(World Wide Web)都要大约新增一百万电子网页,使现在已在网上的数亿网页的阵容日益庞大。这些多得令人头晕目眩的信息是通过10亿多个加注解的连接(称为超连接)松散地保持在一起的。成百万上千万的人几乎是一眨眼就能从他们的家里与办公室获得地球上很大一部分人(并且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的创造性成果,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气候有着许多不解之谜,只要想一想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每天都在进行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交叉作用,其复杂难解也就不足为怪了。尽管如此,我们对气候也并非一无所知,还是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变化趋势,比如地球正在变暖,  相似文献   

6.
人类目前正日益增多地消耗各种原生材料,并同时转化出大量废弃物及污染品毒化着地球生态环境。若站在地球外另一审视高度观测人类经济活动因果关系的话,很可能会得出人类直接将原生材料转变成废弃物这样的结论。事实上,周世纪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城市居民所消耗材料的规模远比以往年代要显增。发达国家自lop年以来对金属、玻璃、木材、水泥及化学物质的消耗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猛增程度。仅就美国一个国家而论,截至目前为止其耗用材料数量就上升了18倍,这项统计数据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学会提供的。人们不难见到,现代制造业已将…  相似文献   

7.
<正>太阳系外的行星是什么模样?科学家才刚开始有所知道科学家发现的系外行星(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数量,就像涓涓细流已变成滚滚洪流。从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才不过20几年,地面和空间观测技术的进步就让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飙升至2000颗以上。这些系外行星中包括"热木星""超级地球"及其他奇异类型的行星。这些在太阳系中没有的行星类型,逼迫科学家把他们有关行星  相似文献   

8.
路标趣谈     
路标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从罗马到加普里亚的军用大道上已设有里程碑和指路牌。我国在公元3世纪魏文帝时也曾采用铜表记录里程。不过一直到20世纪初汽车大量使用之前,路标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多的。1903年第一批正方形、黑底白色标志的路标出现在巴黎街头时,当时规定的路标种类仅9种。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公路运输的发展,路标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而且各国采用的都是自己设计的标志,形状、颜色、图案各异。  相似文献   

9.
太空救助     
截至2020年统计,地球宇宙空间已有4万多个飞行物,除3000多个各式卫星和空间站外,其余都成为太空垃圾。这些被废弃的卫星和散落的飞行器件,在围绕地球无规则地飞行,给宇宙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已多次发生太空撞击事故。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空间治理公约”,并决定由4个国家的载人宇宙飞船轮换执行太空垃圾回收任务,这4个国家是:美国、俄国、中国和法国。美国飞船于2020年10月飞入太空,计划工作5个月。这艘飞船工作得很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回收废弃卫星6颗和太阳能天线架1个。每回收一颗卫星后,要取出卫星里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0.
许大平 《自然杂志》2004,26(2):68-68
带壳的小海洋生物也许是仅有的一种能够使地球摆脱下一个冰冻期的东西.根据一种新的理论,正是由于这些浮游生物的进化,才使得地球结束了长达2亿年的冰冻期,而且将防止地球进入下一个冰冻期.  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的AndyRidgwell和MartinKenedy以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KenCaldeira认为,这些带壳的浮游生物死亡后在深海中沉积下大量的碳酸钙,从而有助于地球上碳的循环.  海水中溶解碳酸钙沉积物的化学反应会改变海水的酸碱度,而海水酸碱度又影响着海水能溶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从而有助于调节地球的气温.例如,碳酸钙溶解…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生命以来,生物界在地球上已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所有这些生物进化都是在地球引力的环境中进行的。近30年宇航科技的发展,使生物体有可能摆脱地球引力作用,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生命。然而,现在已经发现:从太空中返回到地球的宇航员和实验动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肌肉萎缩、骨质脆化、免疫系统抑制等身体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1,(1):8-8
人们常说“银色月光”,而一项新研究揭示,2009年美国宇航局一艘撞月飞船在月面上撞出了数量多得出人意料的银和汞(也就是水银)。以前在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岩石中也曾发现过这些金属,但它们的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3.
1、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昆虫就生活在我们这颗星球上了。从出世之时起,昆虫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地球灾难并至今仍生生不息,其生命力十分顽强。  相似文献   

14.
Drei.  SH 张福田 《世界科学》1991,13(11):34-36,8
树木是地球上数量最大、寿命最长的生物,是评价城市环境的首屈一指的特征.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天然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小,世界上树木不断增多的地区集中在城市.这些树木为人类和昆虫所利用,在树木、昆虫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鉴于改变植物的多样性、引进外来品种、污染环境和强制性绿化等,人类已使得被认为有害的昆虫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范围逐渐扩大.本文将介绍人类对城市树木昆虫的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球上人类数量的增加,人类与野生动物潜在的冲突也会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加。难道我们就简单地杀死他们吗?NO!我们必须找到共存的方式,并享受野生动物的陪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重新崛起,以及家庭轿车计划的开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年平均增长率达13%以上。截止1993年底,中国大陆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830万辆。这些汽车相对集中于比较大的城市,如北京市1994年汽车保有量已达到86.7万辆,约占全国汽车总量的10%。当我们漫步于都市街头,面对滚滚而来的钢铁巨流,惊叹它带  相似文献   

17.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塑料产量增加了三倍。当塑料进入海洋后,风浪和阳光将其分解成米粒大小的微粒。如果这些微粒到达深海——地球上迄今很少被了解的生态系统中——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无人能给出确定答案。最近,科学家完成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海洋垃圾调查,并取得惊人发现:在海面上漂浮的塑料微粒数量远远低于预计数量。那么,那些"失踪"的海洋塑料微粒到哪里去了呢?样本检测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18.
气球的妙用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已获得大量有关地球大气层和大空的重要发现。这些科学家们并没使用常见的空间探索工具,即没使用火箭、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相反,他们使用了两百年前发明的至今仍造福于人类的现代运载工具—气球。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气球上进行这些实验比在宇宙飞船上便宜得多,而且还可以非常方便而迅速地回收实验仪器。气球携带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最新数据处理技术,他们从"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库中,新发现了715颗系外行星,这是迄今单次确认数量最多的一次,该发现使得太阳系之外已确认的行星数量上升到近1700颗。在这715颗行星当中,有近680颗的体积小于海王星(约是地球的4倍),只有4颗体积较小,但仍是地  相似文献   

20.
地球表面的形状千姿百态。形成这些地质地貌奇观的根本原因,是源自地球内部的动力。青藏高原厚厚的地壳下,亡的动力是什么?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它的地震与青藏高原有什么连带关系?青藏高原继续抬升,如此演化下去,又将对我们生存的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想要探索的奥秘。 历经十几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川西藏东地区人工地质测深”科学考察终于正式启动。2000年8月下旬,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椿镛教授的率领下,由 120人组成的大型科考队进军川藏北纬30度线。 这次科考分东西测线和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