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2.
作为南宋词坛大宗的吴文英,其《梦窗词》当时即享有盛名。尹焕——这位与吴文英兄长翁逢龙同榜进士的名流,在《梦窗词》序中称:“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黄升《花庵词选》续集卷十)吴文英的另一位密友周密所辑《绝妙好词》——被《四库总目》誉为“词选中最为善本”,收吴作十六首,远在自石、稼轩之上。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清真集》中有三首词言及“萧娘”。萧娘究属何方人氏,其与清真之间的恋情究竟若何,这三首“萧娘”词又分别作于何时何地?笔者通过细读文本,并考诸清真行实,认为三首词分别作于不同时间、地点,而不是孙虹女士在《清真集校注》及《周邦彦与萧娘和桃叶的两段爱情传奇》中所推断的那样全都作于熙宁七年(1074)秋离开长安之时。这三首词所体现出来的清真与“萧娘”之间的恋情颇为诚笃,而非如孙虹女士所推测的那样均作于周邦彦遭萧娘离弃“爽约”怅然离开长安之时。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6.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7.
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杜文系年     
鲁迅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且介事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故治社请者,不可轻弃征文。笔者因参与《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工作之便,将杜甫三十篇赋笔来著校读一过,集前贤之成果,系年如下。但求眉目清楚,有助了解杜甫之全人及所处的社会状态,间有心得,亦录各批评。所据年谱,为四川文史研究馆编写之《杜甫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杂述》之作,当在开元二十四至二十八年(736—740)之间。盖本文有云:“则鲁之张叔卿、孔巢父,二才士者,聪明深察”①,又云:“太山冥冥以高,泗水清”。…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讨论了s-开空间的若干性质,主要有:(1)s-开的T^s3空间是紧空间;(2)T^*1型s-开空间族的半正则化族的积空间X是s-闭空间当且仅当X是极不连通空间;(3)若积空间是s-开空间,则各因子空间也是s-开空间;(4)若拓扑空间X是有限个s-开的开子空间之并,则X是s-开空间;(5)s^*-连续映射保护s^*-集。  相似文献   

11.
词之兴于唐,盛于两家,体现了其由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曲折历程。其间,存在一种普遍且颇有意味的现象,即“娱宾而遣兴”(宋陈世修语)。它表明了词体独特的娱乐功能,也传达出时人对词之普遍观念。若对此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当不无裨益。一、娱宾遣兴──宋人普遍的词体观念词源于民间,《云语集杂曲子》可以为证。观其所写,可知词仍具“饥者取其食,劳者歌其事”之精神。及文人染指,遂由民间而宴席,其娱宾造兴之用因之显现出来。后蜀欧阳切《花间集序》云:“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增.不无清绝之辞,以…  相似文献   

12.
“校对是一门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同和认可,校对的理论研究工作已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对于校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校对理论研究无论从出版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对校对工作的自身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一,从中国校对传统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探讨和规范校对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古已有之,从孔子的“精、细、详、慎”校对术,到南宋馆阁的《校式》(我国第一部官方公布的较为完整的校对条例);从清代段玉裁的“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到今人陈坦的《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14.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将《三国演义》罗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收集小说的骂词及相应英译的典型数据(译例),在汉英对比分析基础上评析罗慕士翻译骂词的实践。通过对罗慕士翻译骂词的文本目的、翻译方法的讨论,证明罗慕士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翻译目的,既让英语读者了解并欣赏了汉语的骂词,又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史记·伯夷列传》之章法颇为独特。通篇夹叙夹议,多以感慨疑问出之,掩抑低回,其旁生侧出,若断若续,使人难以遽窥意旨,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变化莫测之致。此合于词之若隐若现、缠绵不露,要眇幽微、意在言外的美感特质,以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相似文献   

16.
股价波动研究依赖分析金融新闻数据集浅层特征,而忽略了金融新闻句子中单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导致股价波动预测研究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LSTM)神经网络的股价趋势预测模型(Sent2Vec-DLSTM)。该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基于金融股票新闻数据集和哈佛IV-4情绪词典训练的情感词向量生成模型——Sent2Vec;提出了新型的双流LSTM神经网络(Dual-stream LSTM, DLSTM)。在实验中,首先用标普500指数历史数据以及爬取获得的金融类文章进行标普500指数的趋势预测,然后用VietStock新闻和来自Cophieu68的股票价格数据预测VN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ent2Vec-DLSTM相较于现有模型在股价趋势预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中,基于词的模型会受到分词带来的错误,而基于字符的模型则难以捕获触发词的结构信息和上下文语义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度回归的触发词抽取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句子中特定长度的字符子序列(跨度)可能构成一个事件触发词,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的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取句子的特征表示,进而生成触发词候选跨度;然后用一个分类器过滤低置信度的候选跨度,通过回归调整候选跨度的边界来准确定位触发词;最后对调整后的候选跨度进行分类得到抽取结果。在ACE2005中文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跨度回归的方法对触发词识别任务的F1值为73.20%,对触发词分类任务的F1值为71.60%,优于现有模型;并与仅基于跨度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对跨度边界进行回归调整可以提高事件触发词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政府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在1961年由美国的费根堡姆(Armand V. Feigenbaum)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中提出的,简称TQC。即“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版的ISO8402标准对“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一词做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语法提要》)将象声词确立为独立的特殊虚词之前后,语言学界对象声词的性质作了多方面探讨,耿二岭的象声词研究专著《汉语拟声词》也已出版。这似乎证明一个事实:象声词的特性已认识清楚,没必要再继续讨论了。其实不然,因为到目前为止,象声词研究的新成果并未被语法学界正式承认,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这都容易造成语言教学及研究的错解和迷茫。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特殊的词类。Ⅰ象声词的命名摹拟声音的词,自古有象声、状声字、状声词、象声词之称,现代兼用…  相似文献   

20.
程端礼(1271-1345年),字敬叔,号长斋,人称畏带先生。祖籍江西邵阳,后居鄞县(今浙江宁波)。据史书载称,其“幼颖悟纯笃。十五岁能记诵六经,晓析大义。”①曾受学于宋元之际学者史蒙卿。时世告尊尚陆九渊心学,而史蒙卿改宗朱表理学,程瑞礼从之,“以传朱氏明体达用之指,学者及门甚众。”②因荐,为建平、建德两县教谕,历稼轩、江东两书院山长,后任铅山州学教谕,以台州教授致仕。著作有《读书分年日程》(即《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畏斋集》六卷。终年七十五岁。《读书分年日程提程瑞扎根据朱章提出的居敬持志、循序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