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韦占初年,太常博士沈遵游览滁州醉翁亭后,谱写琴曲《醉翁吟》。嘉祐元年,欧阳修、梅尧臣以及后来王令等人,为之填写了楚辞体的歌辞。元丰年间,苏轼又因庐山玉涧道人崔闲之请,将《醉翁吟》改名为《醉翁操》,并重新为之填词,使其成为词体《醉翁操》。之后郭祥正、楼钥以及辛弃疾等人根据苏轼词的格律谱填词,将其形式固定下来,变成一个词调名。这其间因为文献记载的矛盾,使得整个过程模糊不清,所以需要探究。而考察琴曲演变为词牌的过程,不仅对一个词牌的形成有所了解,而且对文学如何与音乐结合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花间集序》中所批评的对象是在宫体诗的艳情色彩影响下,北里娼妓口中所唱出的,产生于坊曲里巷乐工妓女之手的歌辞。"言之不文"是说其没有文采,"秀而不实"是指处于词体初期阶段,还未成熟。花间集序的主旨是通过对歌辞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勾勒和描述来为花间词寻找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认为花间词要继承的是歌辞文采上的精美,音乐上的和律,功能上的娱乐性;要创新的是用相对文雅的文人词来对鄙俗的市井之词进行"雅化",这种雅化是相对的,是进士文化和市井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从单纯的"娱宾"到"娱宾"、"遣兴"并存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词之兴于唐,盛于两家,体现了其由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曲折历程。其间,存在一种普遍且颇有意味的现象,即“娱宾而遣兴”(宋陈世修语)。它表明了词体独特的娱乐功能,也传达出时人对词之普遍观念。若对此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当不无裨益。一、娱宾遣兴──宋人普遍的词体观念词源于民间,《云语集杂曲子》可以为证。观其所写,可知词仍具“饥者取其食,劳者歌其事”之精神。及文人染指,遂由民间而宴席,其娱宾造兴之用因之显现出来。后蜀欧阳切《花间集序》云:“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增.不无清绝之辞,以…  相似文献   

4.
《杨骚传》至少有三点可称道:(1)钩沉探微,展示杨骚独特的文学世界,如杨骚诗歌风貌,如场骚诗歌创作历程,如杨骚诗歌风格演进。(2)从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出发,科学阐释了伟人(鲁迅)的阴影下场骚的独特处境,为文学史作家间相互影响个案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3)“你的风格很适合写杨骚评传”,《杨骚传》以一个作家独有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体察社会人生,又以强烈的生命意识烛照了诗人的心灵,再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人生故事。《杨骚传》的精华,是下述四个章节:“亲姐,心中的歌”、“飘泊之声,《受难者的短曲y’、“永远的朋友和…  相似文献   

5.
联合短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联合短语的界说从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看,联合短语是一类常见的基本短语。但是,目前语法学界对什么是联合短语,意见仍有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下列几种:1、“词和词并列地联合在一起,构成联合词组。”2、一它的部分是平等相联的。”3、“两个以上的词没有主从正副之分,而是平等地联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并列、选择、递进、承接、解说、重复。”4、“由两个或更多的部分组成,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选择的。”5、“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有并列,送进、选择关系。”6、联合短语“组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年代,而他最好的诗作就在前期而不是在“转变”之后。即便是“转变”后的创作、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也能够从其诗骚性情作由内而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品评历代诗歌的著作《诗薮》中涉及对楚骚的认识与评价,胡置楚辞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认为“体的代变”、“格的代降”、“以古为尚”。并从体、用、格、词四个方面对楚辞风格特色作了高度概括。《诗薮》还论及宋玉作品的真伪,其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诗歌发展观反映了明代诗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13-121
“首”“头”本义相同,且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两词都产生了多个引申义项,这些义项出现的时代早晚不同,演变的路径和方向也有同有异。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考辨了“首”“头”各个义项产生的具体时间,重点比较了两词词义演变路径、方向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该状况的原因。研究发现,“首”“头”二词都可以扩展到人体构件、非人实体、等级、情感、方位、空间、时间、计量单位等范畴中,但二者在同一范畴中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原因在于,“首”“头”共享有[顶端][起始]的位置特征,而“头”还独具[圆球状]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推尊儒术,但同时“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这一政策促进了南北化以及各民族化间的交融。正由于此,武帝时歌舞百戏众艺非繁荣,赋也颇为兴盛,赋在武帝时具有技艺的性质,这也是赋求奇、求丽、着意的辞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五七言诗的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且至今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古代学者多为“诗骚派”,现代学者多为“民歌派”。但从文化背景来考察,《楚辞》、“骚体诗”、《楚歌》是促成其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骚体赋是对屈宋作品尤其是屈原作品的模拟,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句式、语言、文体、修辞等各方面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都有交叉,而又自成特色。因此,要弄清骚体赋的定义,就需要先把“辞”、“骚”、“赋”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清楚的梳理,从而使骚体赋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范围,然后从句式、文体、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将其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试图对它的概念做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范围中一朵新生的奇葩,她以秀艳统丽的姿容而与很早就取得正统地位的诗文争辉媲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使得翻过了盛唐这座文学高峰之后的封建社会后期诗歌黯然失色,尤其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宋词,已被后人视为与“唐诗”、“元曲”鼎足而立的“一代文学”的代表和典范。比较而言,唐宋词比正统诗文具有更为强烈更为浓郁更为鲜明的审美特性。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受儒家“诗言志”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正统诗歌比较注重“比兴”、“美刺”、“讽谕”和‘高托”,追求文学的政治功能和教化作用,这样也就相应地一定程度地…  相似文献   

14.
<正> 佛手是名贵的盆栽观果花卉。古诗“白业堂前几树黄,摘来犹似带星霜。自从撒得天花后,空手归来总是香。”形容佛手果期长、形美、色艳、浓香,是“福寿双全”、“吉祥如意”的象征。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传统的盆栽佛手生产多以构估为砧木嫁接,其繁殖方法缺点是:(1)、大量生产就需大量的砧木,受砧木数量的限制。(2)、砧木育苗、上盆、支架等工艺繁杂。(3)、从嫁接至脱离母株需用2个月,成型慢。(4)、结果迟,一般嫁接后3—4年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道周是明末一位正直的政治思想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怀抱救国救民的满腔热望。为此,他博览精思,从传统的思想武库中寻找改良现实的思想武器,企图用“尊天”、“法天”的观念和三代上下的“先王之道”来约束和限制君主的行动,从而构成了他政治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据此展开分析评论。一、究“天人之际”的尊天、法天思想黄道周不信佛、道之类的迷信,指出:“神仙为吾道之仆隶,释典为吾道之灰尘”。”他继承的是历代儒家究“万人之际”的思想传统,其《骄技别集序》写道;“凤年著书数十万言.明天地之道.帝王之义,万物…  相似文献   

16.
《史记·伯夷列传》之章法颇为独特。通篇夹叙夹议,多以感慨疑问出之,掩抑低回,其旁生侧出,若断若续,使人难以遽窥意旨,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变化莫测之致。此合于词之若隐若现、缠绵不露,要眇幽微、意在言外的美感特质,以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相似文献   

17.
“词体诗化理论”涵义有二: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促进词体雅化。以其理论主张之不同,金元词学家可分为诗化派和曲词派。受北方文化、苏学北行、儒学传统、北曲兴起等因素影响,金元词学形成诗化派偏盛的发展格局。诗化派的词体诗化理论主张,集中表现在对诗词一理观的自觉认同、抒情与言志并重、强烈的词史意识和推崇豪放词风等几个方面;曲词派仍努力维护词体的曲词特性,并在自然为词、探讨词味、维护词体三方面构建自己的词体特征论。承认诗词同源,追求雅正品格,强调自然为词,重视情志协调,是金元诗化、曲词二派的共同蕲向。  相似文献   

18.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19.
清末况澍,字雨人,广西临桂人,为晚清词学大师况周颐的伯父,有《杂体诗钞》24卷。况周颐曾言幼时受其《杂体诗钞》的影响,仿效“自君之出矣”体,写过“自君之出矣,不复画长眉,眉长似远山,山远君归迟”的诗。况周颐1924年在刻《蕙风词话》于《惜荫堂丛书》中之前有《餐樱庑词话》,其中一部分发表于1920年《小说月报》十一卷五号至十二号,为《蕙风词话》的重要基础。近有人将其中发表于《小说月报》而不见于《蕙风词话》的各则,和散见于有关论著所引而不见于《蕙风词话》及《小说月报》的《餐樱庑词话》佚文分别辑出。在刊于《小说月报》而不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诗词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热潮。投入人数之众,制造产品之伙,有史以来之所未见。本文依诗词自身特质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经验,就当前作者队伍、作品文本所出现问题进行剖析,并对诗官与官诗、诗商与商诗相结合之两种系列景观以及诗词自身之“异化”现象加以披露。以古证今,由此及彼,告诸往而知来者;批评的多,表扬的少,目的在于警示:天外有天,须勇于承担,大力扭转“诗多好少”局面,一代新声,才不至沦为绝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