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桔梗科种子形态学研究及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种子大小、颜色、结构和种皮微形态四个方面研究了本省桔梗科6属20种植物的种子。发现桔梗科植物种子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种子翅、大小和颜色三方面,如轮叶党参(Codonopsis lanèeolata Tratv.)的种子翅最大几乎是种子本体大小,而同属的党参(C.pilosula Nannf.)、雀斑党参(C.ussuriensis Hemsl.)的种子翅明显退化或没有。种子大小在科内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种子颜色大致可分为两类:褐色和棕色。扫描电镜研究表明桔梗科种子在微形态上如细胞排列方式、细胞形状和垂周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亲缘关系较密切的风铃草属(Campanula L.)和沙参属(Adenophora Fisch.)在这几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方法,研究了莺亚科9种鸟的核型。其中巨嘴柳莺,暗绿柳莺,灰脚莺和苍眉蚯莺的核型是首次报道。从核型上来看,柳莺属在莺亚科中比较原始而蚯莺属和苇莺属则相对特化。  相似文献   

3.
6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叶表皮特征的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研究了6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6种凤仙花属植物叶片上表皮纹饰为网状、不规则细波状或曲叉状,其中曲叉状纹饰为一种较特殊的纹饰特征;气孔仅分布在叶片的下表面,呈不规则排列,形状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度在10.5-25.6μm之间,气孔外拱盖内缘平滑或近平滑,多数种类气孔的保卫细胞两极具“T”型加厚.叶表面纹饰,气孔的形状、大小及气孔保卫细胞两极“T”型加厚等特征在种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该属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文中还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学特征在凤仙花属分类中的意义及有关紫花黄金凤的分类学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华南产水车前属四种植物的种子进行了形态学的比较研究,包括它们的大小、形状、外种皮的形态结构以及附属物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它们各有特性,易于区别,可作为该属分种的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形态学基本运算的定义方式,分析形态学基本运算具有的性质,并分析运算性质和形态学算子、结构元素对运算结果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高等白蚁亚科Macrotermes subhyalinus的消化道结构及其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特征,以及内共生微生物的条件等,为有效地防治白蚁Macrotermes subhyalinus,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不同产区桔梗饮片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临床可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等证,属临床常用中药.为了探讨不同产地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河南省不同产区桔梗饮片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以便结合药效实验为进一步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其饮片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总结泽泻科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学,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揭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形态学和分类学有待于完善的部分,为泽泻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千屈菜根系发育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为多年生宿根植物,须根状直根系。主、侧根初生构造均为二原型,不定根初生结构三至五原则。多年生根的年发育节律在形态学上为各级根的根尖(包括吸收根)于休眠前萎缩、脱落,并在靠近萎缩处的上部形成越冬根原基,翌年发育为全部吸收根。在贮藏物质上,薄壁组织中的淀粉含量有两个积累高峰在萌动前及花前期。次生结构发达,木薄壁细胞纵向壁加厚,导管数量少。本研究丰富了根系发育形态学的基础资料,并为改进千屈菜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整理了1996年~2008年间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尺蛾(Geometridae)标本1950号.共计鉴定出尺蛾187种及亚种(包括3个未定种和48个新记录物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110属.其中灰尺蛾亚科(Ennominae)有65属114种,为优势类群,属的优势度为59.09%,种的优势度为60.96%;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有25属42种,为次优势类群,属的优势度为22.73%,种的优势度为22.70%;常见类群为姬尺蛾亚科(Sterrhinae)和尺蛾亚科(Geometrinae),分别有3属7种和15属21种,种的优势度分别为3.78%和11.35%;星尺蛾亚科(Larentiinae)为罕见类群,有2属3种,属占1.82%,种占1.60%.结果表明,尺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区系组成特点是,属于古北界的有12种,占6.42%;属于东洋界的有52种,占27.81%;两界兼有123种,占65.78%.结果显示,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1.
<正>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临床可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等证,属临床常用中药。为了探讨不同产地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河南省不同产区桔梗饮片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以便结合药效实验为进一步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其饮片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产桔梗科含髓维管束的植物共2属6种。本文研究了2属3种植物的髓维管束的类型,变型及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大白鼠为实验材料,利用Biocytin作为示踪素,在Vitro水平上采用细胞内注入的方法,揭示其听觉皮层锥体神经元的形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台湾根霉、黑曲霉、米曲霉、草菇、银丝草菇和糙皮侧耳等,几种丝状真菌原生质体释放、再生和融合过程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并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原生质体释放有顶位、侧位和原位释放3种方式;原生质体分无核、单核、双核和多核4种类型.原生质体的再生过程由壁的再生、修复和萌发3个阶段组成.原生质体萌发可成芽管状、念珠链状和3个以上方向分裂形成的不规则状.原生质体融合分为两个、3个和原生质体再融合3种类型,无核原生质体、原生质修复不完整、遗传物质不完全整合性和细胞壁合成机制不协调,是造成种间融合再生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将9例蛤蚧脑分为3组,采用Cajal氏法、1%甲酚紫染色法和改良的正常髓鞘染色法,进行石蜡连续切片,在光镜下观察了蛤蚧主视核(OPT)的位置、形态、细胞构筑及其神经纤维的联系,并测量了主视核的范围和各类细胞的直径,为爬行类的视觉途径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产桔梗科含髓维管束的植物共2属6种。本文研究了2属3种植物的髓维管束的类型、变异及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011年9月,采集到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标本670号.鉴定到天蛾56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6属.其中有保护区7个新记录属和2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分布的天蛾占甘肃省天蛾科总属的81.25%,总种数的70.0%.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9属24种,属的优势度为34.62%,种为42.86%);面形天蛾亚科为次优势类群(有7属11种,属占26.92%,种占19.64%);透翅天蛾亚科为罕见类群(有2属5种,属占7.69%,种占8.93%).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17.86%;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29.2%;两界兼有的种类占53.57%.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天蛾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河蟹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蟹类-河蟹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我们发现与过去有关学者描述不同的有:雄性生殖系统的精巢由多数曲精细管盘旋而成;过去划分的输精管可分为输精小管、输精管和贮精囊三部分;输精小管始于近精巢的后端,伸出精巢后的盘曲部分包括输精小管和输精管;贮精囊壁只有薄层环肌,没有纵肌;射精管壁肌肉明显分为两层:外环内纵,环肌较厚,纵肌较薄。雌性生殖系统划分并描述了阴道的组织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莨科Ranunculaceae的四个亚科Subfam八个属Gen中的八个代表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益及拱益内缘,表皮细胞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波浪状。上表皮仅两个种有气孔器,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形。大多数种类具表皮毛,其中少数种类具腺毛,这些形态特征在属间存在着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黑龙江桔梗科6属12种植物营养器官的导管分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植物根中的导管分子都是单穿孔板类型,但茎中不仅有单穿孔板类型,而且还普遍具有梯状穿孔板类型和过渡类型。但是,由于类群的不同,梯状穿孔板频率及其横隔数也不同,桔梗茎中梯状穿孔板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且横隔多。而沙参属中梯状穿孔板类型出现的频率极低且横隔数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