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思想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外部推动“新民”思想的形成,严复等人宣传的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知识为“新民”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武器,日本国民性改造运动的成功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般重要的思潮,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在这股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股思潮,本文试图从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揭示、国民劣根性形成的原因、国民性改造途径等几个层面,对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一些个案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形成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新化运动时期国民经济改造思潮的形成,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也有深刻的思想化渊源。概括起来,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二、沉重的民族危机,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三、西方化的输入与西方化的冲突,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中。鲁迅国民性思想的最初形成与发展有着明显的思想理论上的渊源,分别表现为:国内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影响、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20世纪初日本的国民性思潮对鲁迅早期人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民"话语是近代以来中国启蒙思潮演进的主题.如何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培育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新国民,凝结了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智慧与探索.陈独秀在批判反思中国国民性问题的基础上,勾画了一幅现代公民的精神图像,提出了重构现代新国民的多重维度,开启了中国国民性论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双重性决定了近代思想变迁极为急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迅速递嬗,新旧思潮.的激烈交锋以及思想家的反复多变.这种急剧变迁的背后,乡村危机现实的规定和制约起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本文力图找出乡村危机与近代思想变迁的内在关系,以求深化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一)外国重炮轰击下开步的近代中国,民族矛盾成为首要解决的严峻课题,由御侮研究海疆到师夷长技;由学习西方的洋务军工思潮到搬用西方制度的改良和思想的论战;进而到以改造国民性为旨趣的新文化启蒙思潮.它们如拍岸惊涛,一浪高过一浪,显示了中国人思想进步的轨迹.但各种思潮替代急剧,又总给人以浮光掠影的感觉.应该说它们的出笼是时代救亡主题的呼唤,但它们的迅速递嬗,变动不居又与乡村危机有直接关系.贫困落后的乡村,既是保守传统文化的顽固据点,又是反抗现存秩序的主力军团,拥有中国绝大多数民众.无论保守派或弄潮先锋,都必须立足于中国乡村,才能演出各自的剧目.  相似文献   

7.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14-117
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思潮。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觉醒与反应。在当时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军国民教育虽被各种势力别有用心地加以利用.对当时社会产生过一些负面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它对于增进近代中国民族自救能力,提高民族自信心以及国民性的转变产生过积极作用,应当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以前鲁迅先生提出改造国民性、进而达到由"立人"到"立国"的主张,至今依然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鲁迅毕其一生奋力去改造的"国民性",我们习惯于认为那是旧时代的问题,似乎新时代已然没有这个问题了。最近六十年,国人的精神面貌确已发生巨变,自然与鲁迅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毋庸讳言,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准下降、人性良知丧失、物欲私心膨胀等等,又已发展成为新的隐患,严重阻碍科学发展与国家现代化。故而,人性的改造与重塑,即"改造国民性",始终是事关国家民族兴亡的根本问题。"改造国民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众多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国民性"的制造与改造--对"国民性"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鲁迅进行文学写作的目的在于改造国民性,就像他在许广平的信中说的:"最要紧的是改造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而改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核心是反奴性,其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救国的过程中最初引入了实证主义,随后实证主义以其确定的、有用的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实证主义虽然是被引进的西方哲学,但它首先是作为改造社会的武器,其次才以哲学的面目出现。接着在近代中国社会引发了科学主义思潮,既而导致了西化思潮,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可以改善社会环境,为国民性改造创造有利条件。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了教育改造国民性功能的发挥,认识到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可能性及其制约因素,有利于构建理想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以发展国计民生、谋求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工商立国、振办实业为主要内容的实业救国思潮迅速兴起,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社会思潮之一。清末民初的实业救国思潮是在清末民族危机的刺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下兴起的。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国民性改造范式的认识局限,学界对建国后的国民性改造状况的研究出现盲区,而事实上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面临不同的现代化的任务,国民性改造的范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历史考察,对建国后国民性改造的主体、客体、内容等的范式转换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应重视建国后国民性改造的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真正系统、完整地提出新民思想的第一人。20世纪初,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重塑新型国民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产生、演变是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一次客观度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从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历经三个阶段.近代女性教育思潮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一种推动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潮,是一个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生活在心灵里的涌动。清末社会思潮,是中国思潮史上最为壮观最为绚丽的一幕,东方的、西方的、古老的、近代的、旧的、新的。只要是被称为“主义”的东西全都上了去,且表演得淋漓尽致。有一种直率的说法,思潮是接二连三的思想。有关我们习惯称谓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著述甚多,但这些著述未把近代思潮系统地体现出来,往往给人以缺憾。近期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由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等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深受近代“新民”思想的影响,在探寻改造中国社会途经的过程中深切关注和严肃思考着“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认为我国的国民存在着迷信盲从、缺乏自主性、急功近利、虚伪相崇、思想狭隘、门户相争的弱点,这是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民主和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他主张把国民改造成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坚持真理,立真志和顽强的意志力的新型的国民。  相似文献   

20.
一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祖国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曾经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主张以改造国民性,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改革社会、振兴中华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步骤,并付诸行动,贯穿他的毕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