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临两方面的严重困难。在阿富汗境内,它遇到阿富汗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在国际上,它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斗争的格局出现了不利于苏联的不小变化。为了摆脱被动、破坏各种抗苏力量之间加强的联合,以图扑灭阿富汗人民武装的反抗,苏联近四个月来在加紧对阿富汗军事侵略的同时,在外交上和宣传上也玩弄了一系列花招。矛头主要指向美国波斯湾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必争的重要战略地区。美国是苏联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它对阿富汗事件的反应又十分强烈。因此,苏联这几个月来的外交和宣传,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直指美国。苏联从入侵阿富汗之日起,就开动全部宣传机器,以攻为守,贼喊捉贼,攻击美国  相似文献   

2.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不久,《真理报》突然宣布了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死亡。帕普京究竟死于何时何地,他的死同阿富汗事件有何关系,至今还是个谜。下面是英国《外事报道》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发生后,西欧国家的态度为举世所瞩目。这不仅因为西欧国家在当今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联合和斗争的总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因为它们的表现复杂,态度比较微妙。总的说来,它们一致反对苏联入侵,其程度之激烈,为近年来所罕见。同时,在它们内部以及它们同美国之间又有分歧,存在着某种绥靖思潮。最近它们提出阿富汗中立化的建议,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它们既要抗苏又怕破坏所谓“缓和”的矛盾心理,引起了国际上的纷纷议论。  相似文献   

4.
强盗逻辑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推翻了阿明政府不久,苏联《真理报》就发表了阿列克谢·彼得罗夫的文章《评阿富汗局势》,把苏军侵略说成是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并且宣称:“一旦导致采取这种行动的必要性的原因消除,苏联军事人员就将全部撤出阿富汗。”“不需要拥有特殊的洞察力”(借用彼得罗夫的词句),就可以看清这个社会帝国主义代言人讲的完全是强盗逻辑。难道阿明政府为了促成自身的灭亡,需要“邀请苏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空运武装到牙齿的苏联军队去喀布尔吗?本来是,苏联军队先入侵阿富汗,然后才有卡尔迈勒的阿富汗政府,但却被说成似乎先有卡尔迈勒  相似文献   

5.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继续增兵进逼伊朗边境,伺机而动。最近,伊朗外长戈特布扎德严重指出:苏联对阿富汗的进攻,对伊朗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伊朗成了苏联十分眼红、急欲下手的地方?它的侵略魔爪是怎样逐步伸向伊朗的?面临苏联的直接军事威胁,伊朗局势的今后动向又将如何?这些都是目前国际时局中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伊朗与苏联有长达一千七百四十公里的边界,并且是苏联通向波斯湾和印度洋  相似文献   

6.
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扩张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使阿富汗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富汗成了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个突出的“热点”。三个月来,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形势如何?它的前景怎样?苏联会从阿富汗撤军吗?阿富汗问题目前有可能实现政治解决吗?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南地北     
失之于美国,补之于阿富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结果苏联食品供应紧张;除大城市外,许多地方肉食奇缺。有些地方自由市场上的肉价猛涨。西德《明镜》周刊说,这种短缺状况也影响了苏联军队的供应。连入侵阿富汗的苏军的给养也常姗姗来迟,时断时续。苏联士兵便想出了解决办法:抢劫阿富汗商店。·鲁·奇特的宣传方式伊朗将美国驻伊使馆人员拘为人质一事,以及世界其它地方敌视美国的事态,受到美国许多人士的关注。据《视界》杂志报道:美国的一位名叫黛娜的室内装演设计师,想用一种奇特的宣传方式来唤起美国人对其祖国的激情。于是,她请一位理  相似文献   

8.
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越南入侵柬埔寨,是当前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的两大事件。这两件事虽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但是,问题的性质和苏越所采取的手法却是一模一样,并无二致。在阿富汗和在柬埔寨,苏联和越南都是无视国际关系准则和违背本国人民的意愿,对邻国发动了武装侵略。苏联和越南都在当地扶植起一个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政权。两者都借口所谓“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应邀”派驻军队,实行军事占领。它们在干着这一系列肮脏勾当的同时,都使  相似文献   

9.
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一个多月过去了。侵略者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新沙皇的意外。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侵略者的现代化武器压服不了敢于起来反抗的英雄人民。三十六个伊斯兰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军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广大第三世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致声讨苏联霸权主义,声援阿富汗人民保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阿富汗事件促进了国际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联合,大大加强了国际反霸斗争的进程。苏联侵略者陷于全世界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为什么阿富汗事件会牵动全世界?本刊前几期已经作了一些介绍,本期发表的《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等文继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27日西德《星期日世界报》发表了一份北约的秘密文件,并附有阿富汗事件以来第一张比较完整的军事形势图。这份文件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苏联在阿富汗的兵力有:占据所有重要位置的15,000名军事顾问,67,500名苏联士兵,3,440辆坦克,750门各类火炮,600架直升飞机,其中300架是战斗直升飞机,9,200辆载重汽车。这份文件还指出,克里姆林宫显然觉得,要靠这些力量来对付135,000名赤脚和大多数用旧猎枪武装起来的自由战士,还是“很难胜任的”,于是,在靠近阿富汗边界,又增派了37,500名苏联士兵,作为入侵的后备部队。题目是原报道的标题,地图和其中的标志是按原图重绘的。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入侵阿富汗,不是一个局部事件。它牵动了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斗争态势的全局。本刊曾陆续从苏联、美国政策的角度对此作了说明,本期李岱的文章还从第三世界、第二世界以及所谓“大家庭”各国等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揭露了苏联为摆脱困境而采取的“缓和”攻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12月27日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三周年。三年来,苏联的军事占领给这个中亚古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连年战乱,特别是苏联对阿富汗自然资源的恣意掠夺,使阿富汗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财源枯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与中东     
中东风云激荡,诡谲多变。近两年来,就发生了伊朗革命、苏联入侵阿富汗、伊美人质危机、两伊战争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事件。在万花筒般的变化中,苏联霸权主义的加紧南下扩张是当前中东动乱的主要根源。必争的战略枢纽战后,苏联的中东战略经历了一个由防御转为进攻、由区域性目标转为全球战略性目标的演变过程。长期以来,中东是西方的传统势力范围,西方把中东作为对苏包围圈的重要一环。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走向社会帝国主义;它打着支援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号,逐步进入了中东,打乱了西方对其南翼的包围。六十年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入侵阿富汗,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义愤。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制裁苏霸的侵略行径。现在,抵制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是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成为国际反霸斗争的组成部分。抵制的浪潮苏联的侵略很自然地向各国人民提出一个问题:派逍十万大军侵略他国的苏联的首都,有资格举办以和平与友谊为宗旨的奥运会吗? 去年底,美、英、法、意、西德和加拿大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谈,协调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的反  相似文献   

15.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在苏联邮电部长尼·弗·塔雷津访问阿富汗之前,阿富汗的独裁者阿明已被苏联干掉了。但奇怪的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天(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喀布尔时代报》却刊登了阿明在前一天同苏邮电部长会见的合影,真是活见鬼!这家报纸还说,苏军的入侵是应阿明的“请求”。苏联自以为得计,但纸包不住火,照片露了马脚:人物像的比例失调,作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16.
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早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初,美国《新闻周刊》驻莫斯科记者科尔曼写的《莫斯科向南望》一文就说,他在苏联土库曼共和国看到了令人惊讶的景象:已是盛夏的阿什哈巴德的大街上,有两种装束完全不同的苏联士兵。一种穿着单衣;一种头戴皮帽、身着大衣。显然,后者是从寒冷的外地调进的。这是苏联在其南部边境集结军队的第一个迹象。综合外电外刊报道,其后事态发展大致如下。去年五月份,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内部报告说,  相似文献   

17.
卡特政府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曾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里根政府一反其道而行之,撤销了禁令,粮食源源不断向苏运去。其理由是:对苏起不了多大的压力作用,徒然损害了美国农场主的利益。可是,美国报界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如果美国目前实行禁运,苏联就会吃不  相似文献   

18.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已三年半了。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难民潮的出现就是这场战祸中最悲惨的一幕。1978年4月塔拉基发动政变后的一年多时间内,阿富汗人民不堪忍受塔拉基—阿明集团的迫害,有近40万人逃往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法国总统德斯坦奔赴华沙同勃列日涅夫举行闪电式会晤,事先未同盟国打招呼。此举在西方联盟内部掀起一阵风波,把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西方盟国步调不一、关系紧张的局面,以富有戏剧性的色彩烘托出来了。德斯坦这次单枪匹马的行动,倒颇能体现法国外交的特色,耐人寻味。法国的独立政策阿富汗事件以来,法国同美国唱着不同的调子。法国虽表示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但强调西欧必须作出自己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苏联南下战璐惫田油田海上石油运物线孟要海上通道 ┌─────────┐ │矛二苏联‘下战翩田│ │益油田 │ │-海上石油运物线 │ │O孟要海上通道 │ └─────────┘┌──┬──┐│, │彗 ││埃. │伊 ││及 │士 ││ │ 运││ │两 │└──┴──┘苏联南下阿富汗的战略图谋@寒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