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 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就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后来他又把它归纳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也表述了对公民社会公德的要求,即我们常说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道德的作用在于协调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符合共同利益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接受托尔斯泰的百余年中,由于不断的阐释、想象、转化,我们越来越远离其思想中的“善、道德、恶”等的原初内涵。别尔嘉耶夫从宗教哲学角度出发,揭示了托尔斯泰思想的根源及其内涵,为我们开启了认识托尔斯泰的另一路径。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说明不了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学史不是道德史。“红色道德形而上”也弥合不了“政治伦理化”与“审美价值”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4.
审美理想与道德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的体验、对美的摄取,就是知识的积累、道德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人格,又是一种审美人格,而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融合,这种境界就是为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后建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孔颜乐处”。“孔颜之乐”是仁与美的结合,是道德与审美的相得益彰,是伦理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6.
简·亚当斯不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妇女社会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国际和平主义者。其和平主义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康德、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更与其国内社会改革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亚当斯的和平理想不是单纯没有战争的"消极和平",而是整个国际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和平"。她主张用政治、法律手段及道德力量解决国际问题,强调妇女在维护和平方面的特殊作用。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世界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传统道德中重视整体利益,崇尚爱国主义;推崇仁爱、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义务;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等优秀道德精神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对当前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德治”与“法治”统一;“言都”与“身教”统一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光辉,必将对当代国民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流派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攻击。这些流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涂上一层浓浓的伦理色彩,用抽象的善恶观念和超阶级的道德准则,来解释和评价历史,把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描绘成充满了爱和正义的“理想天国”,以此来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种把社会主义伦理化的倾向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带有作家浓厚自传色彩的聂赫留道夫形象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忏悔贵族的典型。聂赫留道夫的忏悔过程寄托了“托尔斯泰主义”的精神实质 ,其形象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艺术写照 ,也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何芳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1):118-124
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瑰宝,他不仅在理论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理想画卷,而且也指出了具体匡正社会的方案和措施,其“兼相爱、交相利”道德理想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尚贤”、“节用”、“非攻”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带有作家浓厚自传色彩的聂赫留道夫形象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忏悔贵族的典型。聂赫留道夫的忏梅过程寄托了“托尔斯泰主义”的精神实质,其形象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艺术写照,也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修养的突出特点,是积极的自我意识,是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并经过不断地提高,造就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排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运动队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只靠精湛的技术,多变的战术,出色的身体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即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在运动比赛中心理方面的因素包括具有一定的心理定势。教练员、队员之间的暗示等。 何为“心理定势”呢? 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动作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在活动前常常进行心理上的准备、进行着的活动有一定的趋向性。这种心理状态和趋向性称为“心理定势”。心理定势对后继活动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与鲁迅的分歧,是京派与左翼审美趣味的分歧,也是“看戏”与“演戏”人生理想的分歧。朱光潜以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青睐于西方古典主义的“静穆说”,把“静穆”视为艺术的极境,貌似很西方,实则很古典。  相似文献   

17.
“骚雅”、“清空”、“意趣”是张炎对词的主要审美理想,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骚雅”是张炎对词审美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清空”是“骚雅”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笔法,也是一种境界。“意趣”是继“骚雅”、“清空”后更高的艺术追求,是“骚雅”、“清空”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不仅以诗作表达了“浪漫的爱”的人生理想,也表现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他的一生始终怀有一颗积极入世之心,并以诗作来抒写对于社会贫困、人类苦难的人道主义悲悯,表达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态度,这也使得徐志摩诗歌“爱”的主题具有了博大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教育理想具有明显的审美倾向,集中体现在其对“空气教育法”、“自为读书法”、“文化的享受”的倡导。这对当今教育界存在的弊端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反拨。  相似文献   

20.
东正教传入俄国后,在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托尔斯泰在探讨民族和社会出路的过程中,基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救世精神、忏悔意识,提出了包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在内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贯穿于托尔斯泰的创作,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