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已出现若干影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如旅游景区内建造旅游接待设施和城市化,道路和人造景观对旅游景区景观的破坏,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程度的不合理.本文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促进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多景区的特点,综合地质遗迹分类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构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实现地质公园单个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并分等定级;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景区不同等级景观占比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价值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级景点在十八月潭、大坝和诺水河景区分布最多,Ⅱ级、Ⅲ级和Ⅳ级景点主要分布在桃园景区;综合价值最高为十八月潭景区;地质剖面、构造地貌、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平均价值高于公园的平均得分;各个景区间、各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平均价值水平差异明显.评价结果可为确定地质公园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各个景区各类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贵州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景区资源保护问题涉及信息量大,采用决策支持系统并集成GIS技术对景区资源保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文章提出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阐述决策支持系统对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构建智慧贵州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的目的,探讨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总系框架和技术路线。最后阐述该技术路线的特性与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旅游业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经济利益成了压倒性的目标,而造成区域不少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景观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通过对平坝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野外实地考查,分析旅游开发对景区自然和人文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贴现率是从动态和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评价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紧密相连。为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介绍了贴现以及贴现率等概念内涵,阐述了贴现率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景区旅游资源利用贴现政策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化红水河-七百Long地区景区景观组合特征明显;以岩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素质高;点多面广,内容丰富,建议把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开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构筑旅游发展新格局;搞活经营政策,增强旅游投入,逐步完善旅游设施。近期开发注重战术,积极,稳妥地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旅游资源、水景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等方面介绍了九顶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并对羌绣服饰、饮食文化、碉楼和住房、歌舞、宗教等进行分析,评价了九顶山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对九顶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九顶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及将九顶山风景区纳入“九环线”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西北五省、西南四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该区域的4A、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域景区空间分布现状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景区资源类型多样,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比重较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高,西南四省的旅游景区密度大于西北五省,虽然西北五省的旅游景区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建设不均衡、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合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赋分法对山西省丹霞地貌景区进行初步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开发模式.提出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推进山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起着很好的宣传作用,许多景区正是依靠文学作品而名扬四海,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发挥着作用,重建古建时可以借鉴相关文学作品,模拟文学作品的景观也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对旅游产品有着很好的定位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内涵.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学作品,是景区开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疆赛里木湖风景区深度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新疆赛里木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分析入手,结合本区旅游规划目标,建议把赛里木湖地区常规旅游资源并入到周边地质遗迹景观当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和增添景区的地质科学内涵,增加旅游商品开发内容,从而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达到深度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平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对高平市开化寺旅游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展开工作,结果表明,开化寺旅游景区开发应首先抓住开化寺这一吸引极,开拓市场。针对景区资源类型相对单一的情况,开发应注意利用现有第二等级资源中的互补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丰富景区旅游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旅游资源是珍贵的自然旅游资源,近年来很多季节性旅游景区因"短期、旺季"的竞争造成了景区资源的破坏,给景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实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管理而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让季节性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季节性旅游景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以贵州"百里杜鹃"研究为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保护的观点出发,提出景区环境承载力控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东万绿湖镜花缘景区成功运用中国古代十大名著《镜花缘》实施旅游开发为例,以体验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对实施旅游景区规划、景观建设、文化开发和民俗氛围营造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后的宣传营销、导游服务和消费体验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白水台作为我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泉华台地和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其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因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该文针对白水台景区的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开发模式:钙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雪山和瀑布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此外对白水台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达到在保护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九里沟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九里沟景区的实地资源普查,总结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共八大类的旅游资源,并进一步对九里沟景区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疆昌吉州辖区内的天山天池景区和杜氏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旅游资源丰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天山天池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受制于靠山吃山的经营理念,景区开发和旅游业经营过度依赖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了优质旅游资源的垄断经营,使得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受到阻碍,导致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低等问题。没有优质旅游资源的杜氏旅游景区则通过市场开拓和经营努力,不断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在近年来新疆遭遇旅游接待人数滑坡的时期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着"资源诅咒"效应,旅游业经营需要警惕资源诅咒现象,避免过度依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内部道路系统在旅游地形象识别系统中承载着重要组织功能,是景区最重要的线形视觉元素。本文在点、线、面与空间的四个景观构成层次上对景区道路系统的景观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穆溪景区的资源特色,提出景区道路系统的建设构想,探讨亚热带山地旅游区利用景区道路系统实现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北省区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原则,并用地分析西北省区部分旅游景区,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