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飞飞 《科技信息》2013,(22):152-15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兴盛繁荣的时代。秦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国力强盛、疆土统一,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们不仅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而且还比较重视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把雕塑艺术作为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的宣扬手段,由此出现了大量的陵园雕塑和纪念功臣将帅的纪念碑性质的雕塑作品。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其意义极为深远,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福建这块土地上就已经有原始人定居了。但据历史记载,一直到秦汉时代,福建的居民主要的还不是汉人,而是古代的闽越人,说的是古越语,武夷山至今还保存的三千八百多年前的“船棺”,就是古闽越人的葬礼的遗物。有些语言学家认为,闽南人表示抓一把这个动作用“mie”这个音表示,广西某些壮族人也用相近“mie”的音表示,而壮族是古越人的一支。闽南一些地区对母舅特别尊重。如家庭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经济开始确立及最初发展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秦汉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初盛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该时期屯田的规模非常之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亦缓和了土地问题,但屯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重等等。本文试就秦汉时期屯田的得与失作一论述。总的看法是;秦汉时代的屯因虽然在一时取得了成效,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一、秦汉时代屯田的规模及历史背景秦汉时代屯田的主要地区为西北黄土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水土资源危机变得越发明显和迫不及待。由于水资源本身在我国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导致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水土安全隐患。南水北调工程已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上游水资源紧张局面。我国重庆地区,甚至是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百年难遇的水资源短缺。排除我国各地在季节上的水资源短缺外,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水隐患事件。一向以“鱼米之乡”称颂的我国广大南方地区首次出现了“南水告急”现象!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贵州东南部等地出现25年一遇重旱,其中江西、湖南、广西部分地区出现50年一遇特旱。 这是我国在近年出现让人诧异的现象,我们不禁感叹我们国家水土危机的真实性,而且还要清醒认识我们国家水资源环境。带着诸多问题,我们采访了长期从事农业水利建设专家,北京科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所所长邱为铎。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统一以后,为巩固新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到了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的成熟,更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来“育才”和“化民”。这就使得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事原始的农牧渔业生产。源远流长的传统农业,在历代的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古人说的“务农桑,足衣食,此礼仪之所以起,孝悌之所以生,教化之所以成,人情之所以固也”,就是这个意思。作为我国传统农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生产民俗,有它自己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它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出现,随着生产工具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对自然依赖程度的逐渐降低、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而不断演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骆越社会经济概况试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是聚居在今广西西部、西南部在和西北部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并与西瓯杂居,它是古代越人的一支。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骆越人成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一员。随着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大批中原人南迁“与越杂处”,有力地促进了骆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骆越僻处南疆,与秦汉中央政权联系比较困难,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见诸于史籍的甚少,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考古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8.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发展普及阶段.农村地区通过土地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与合作积极性.引导个体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建国初期执政党作出的历史选择,也是其在农村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金融部门围绕这一任务,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工作,创办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9.
周代“大武”乐的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武,不能说是一个舞剧,应该说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歌舞,——象徵历史故事的歌舞,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歌舞,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统一起来的歌舞。这个歌舞作於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代还在奏演着,大概在东周王朝灭亡以後,至晚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後就亡掉了。它的寿命约八百年左右(约公元前1066年至221年)。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我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人是秦汉时期的“武陵蛮”(《后汉书·南蛮列传》),主要居住在今天的湖南省境内。秦汉以后,由于他们“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经济生活所决定,特别是秦汉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断“征剿”,迫使他们向湘、桂、粤边界和广西境内的荒僻山区迁徙,逃匿于边远的深山密林之中(《后汉书·马援列传》、《后汉书·度尚列传》)。这部份迁徙到湘、桂、粤边界和广西境内的“武陵蛮”,“自云其先祖  相似文献   

11.
清代(1644~1911年)是广西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时期。通过对清代广西水旱灾害史料的量化统计和史料分析,发现清代广西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损害极大,水旱灾害多发生于漓江、浔江、桂江、黔江等广西传统农业开发地区,连年灾害促进了人口向广西西部的转移,山区的土地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瘠的杂粮作物成为清代灾害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刑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535年,为郑国大夫公孙侨(子产)所著。公元前511年,又有了晋国赵鞅所铸的“刑鼎”,鼎上铸刻的是赵盾所著的《刑书》。《刑书》和“刑鼎”的出现虽然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严格地说,它还称不上是完整的法典。  相似文献   

13.
列举法律、经济、管理史学界许多论著将睡虎地秦简所反映的时代划入秦朝或者秦汉时代后,以大量史料论证:除《编年记》最后5支简为公元前221年至前217年,属秦朝外,其他简牍都没有能证明其为秦朝的证据。从总体上看,睡虎地秦简反映的内容显然属于战国晚期,不应看成是统一后的秦朝。从法律史、经济史、管理史研究的角度,应将其划入战国晚期。但是,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墓葬时代定名为秦简,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我国的蚕茧生产连续十年获得大丰收,总产量已从1970年跃居世界首位,蚕桑生产形势很好,发展很快。但是我国的蚕茧生产还不能适应工业和外贸发展的形势。在数量上,全国的产茧量还不能满足缫丝工业的需要;在质量上,原料茧的茧层率、上车茧率和解舒率等主要质量指标还较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根据考古发现,约在六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了农业生产,特别是两千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用精耕细作和轮作复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制度。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大体由原始的撩荒(抛荒)耕作制发展到连种耕作制,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两年三熟或一年几熟的轮作复种制。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种好地、多收益,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我国农村的生产力由此得到解放,农业科技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和发展。 在这世纪之交,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复杂。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今天,世人关注的“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大地广泛推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建设成果,必将更加激发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加增强农民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村民自治”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大计。我们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村民自治”,要认识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所面临的新形势和广阔前景。方西屏同志的这篇文章,一定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确保了港、澳的繁荣与稳定,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国际争端和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消除爆发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创作迅速发展,表现新的作品大量涌现,文学新人层出不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鼓励下,进入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蓬勃繁荣的时期。广西的少数民族作家群当然不甘落后,他们也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汇合于这股时代的文学大潮中。  相似文献   

19.
古老而又年青的国家巴基斯坦是在1947年8月14日正式宣告独立的国家。但是,构成今日巴基斯坦的地区,却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根据西巴基斯坦莫恒卓·达罗地区和哈拉巴地区的出土文物,考古学家业已证实,它们所代表的“印度河流域文化”,距今约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可以同“黄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相媲美。莫恒卓·达罗地下古城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是属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其中包括具有独特风格的铜铸人体像,以及镌有象形文字和动物浮雕形象的“图记”等。还发掘出了当时大城镇的废墟,它拥有高大的围墙,宽广而布局匀称的街道,设计相当周密的下水道,砖砌的“城堡”、“麦  相似文献   

20.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考胡永东(上饶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出土于1983年6月广州越秀公园西侧的象岗山,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初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墓。甫越国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割据政权,又是岭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小王朝,据《史记》记载:南越,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