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郭二鹏 《科技信息》2008,(13):257-25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六大核心概念的首位,可见让学生理解数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六大核心概念的首位,可见让学生理解数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姜云燕 《奇闻怪事》2006,(12):24-25
数感首次被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数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也很抽象。《数学程课标准》指出,“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耍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如何让学生去感悟数学。亲历数学,在“触摸”中体验数感?我对北师大版第二册实验教材《小小养殖场》进行了小小的尝试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对数字(量)的直觉,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具有非算法、非单一、非确定、非逻辑等特点.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建立数感,有助于其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 .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对数字 (量 )的直觉 ,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 ,具有非算法、非单一、非确定、非逻辑等特点 .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建立数感 ,有助于其提高数学素养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 ,提高文化修养 .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的教育之关键问题并不仅仅表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够教会学生通过数学方法和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能力。数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该文分析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即通过实践课增强学生数感和通过解决问题强化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文旨在探索通过联系实际,立足教学,选择方法,加强估算,探究规律,帮助小学生建立数感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得慢,忘得快,知识无法转化成为能力是目前弱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学生缺少一种对数的感觉,即数感,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培养弱智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增强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从而起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六个发展":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四、统计观念的发展与培养;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六、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讲述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数学家,但都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美国重要数学教育项目"数的世界"为案例,就该项目对"数感"及其原则性理解进行介绍,然后呈现该项目围绕"数感"这一核心概念而构建的整数概念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4.
骆晓  徐明夏 《奇闻怪事》2009,(11):35-3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将“数感”作为学习内容,各种版本的教材的内容设置上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有关数感内容的编写进行研究。本论文重要从编写理念、编写框架、编写特色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等院校近世代数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近世代数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型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寻觅问题的冲动→诱导学生进入发问的角色→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好问题案例库。新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达到了近世代数课程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邓梅 《奇闻怪事》2005,(9):9-10
《一分能干什么》是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小学二年级的内容。从《一分能干什么》这个课题就能感受到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重点感受1秒、1分的交际长度,培养学生的数感,侄执救过程中教师想了许多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绩效考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其它人力资源决策的信息来源,绩效考评过程中员工的组织公平感是影响绩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为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应建立客观的绩效考评系统,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双向沟通,重视员工的参与并建立完善的员工申诉机制。  相似文献   

18.
数感即数量意识,是数、数量及其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教育应注意丰富学生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经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量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分数是小学数学数概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教学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通过对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的研究,试图建立一种数概念教学从直观到抽象,再基于抽象上的建构数概念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寻找原因,并在此回归课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它体现邮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不仅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是教师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入手,讨论了何谓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以及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以求对当前素质教育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