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是第一位在太空自由漫步的宇航员。1984年,他走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宇航员第一次在不带附属装置的情况下自由漂浮于太空之中。2017年12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Bruce Mc Candless)去世,享年80岁。1984年,麦克坎德雷斯成为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人。他以太空  相似文献   

2.
高原 《科学之友》2006,(7):36-37
2005年7月12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3目下午3点51分(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51分)发射升空。此次升空是美国航天飞机在经历了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途中解体失事悲剧后,首次重返太空。当天,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的7名宇航员业已提前抵达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信息     
美国公布太空航行成就最近,美国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了航天飞机的19次飞行情况,其中包括:成功地发射了14颗商业卫星;三次装载欧洲建造的太空实验室的飞行;六次进行舱外行走,以及收回了四颗失控卫星。  相似文献   

5.
太空,这个人类的梦想之地,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在战争与和平间徘徊不定。2011年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6时50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它的第39次飞行,也是最后一次。继“发现”号之后,“奋进”号与“亚特兰蒂斯”号也先后迎来“谢幕时刻”,航天飞机彻底退役。  相似文献   

6.
天星 《科学24小时》2013,(11):10-13
<正>神秘的航班世界标准时间1990年2月28日7时50分22秒,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号发射台升空,执行"STS-36"次航班飞行任务。这是一项美国国防部的秘密任务,执行这次任务的是一支完全由美国海军和空军组成的太空部队。这些军人已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美国国家侦察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技术训练。美国国防部给这次航班和宇航员的秘密任务是:施放代号为"USA-53"的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飞行之展望宇航飞行事业在1983年里开创了一系列空前未有的先例:一名美国女性和一名黑人首次飞上太空;宇航员们第一次从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里出来,走进太空,并且在夜间登上航天飞机。隔热瓦片以及宇航服循环系统中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已经解决,可是另外一些令人头痛的新问题又接踊而来:由航天飞机运载的跟踪及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以后不能进入正确的轨道。更加严重的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0日,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铱33”号与俄罗斯一颗报废卫星“宇宙2251”号,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相距地面大约790千米的太空相撞,相撞后两颗粉身碎骨的卫星产生的“残碎片云”便散布在茫茫太空中。  相似文献   

9.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首次把人造地球卫星送到太空后,便打开了人们宇宙旅行之门。紧接着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08分钟,行程4万公里,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旅行。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着"阿波罗11号"第一个登上了月球,把地球与其它星球联系了起来。之后30多年,航天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人类已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人类要开发宇宙,到太空去旅行、生活,就必须有交通工具把人与物送上去。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目前各种太空交通工具应运而生。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火箭明与飞机的结合体,它既能像火箭那样发射到宇宙空间,又可像飞机那样降落到机场。航天飞机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叫轨道级;下部是固体火箭助推器与外贮燃料  相似文献   

10.
正小小的橡胶圈引发了太空探索史上最大的惨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首航任务。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第10次太空任务。但是,就在升空后73秒,"挑战者号"突然爆炸,在高空解体坠毁。此次灾难性事故造成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是美国宇航局也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最惨痛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太空服卫星     
王润 《世界科学》2006,(8):14-15
使用一台简单的警用扫描仪或业余无线电台,你就能收听到绕地球运行的弃置太空服发出的信号——2006年2月3日:一个在太空时代历史中最为奇特的卫星进入了轨道。随着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运行,当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ISS)时,他们将一套太空服(“太空服卫星”)抛射到了舱外。美国航空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航天飞机在2011年进行最后一次飞行之后,载人龙飞船首次从美国本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但是,与美国宇航局(NASA)业已退役的航天飞机相比,龙飞船是截然不同的太空载具。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说,载人太空飞行一直是他建立SpaceX公司的最主要目标。这位企业家在2020年5月30日实现了其雄心抱负,载人龙飞船载着NASA宇航员罗伯特·本肯(Robert Behnken)和道格拉斯·赫尔利(Douglas Hurley)进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2日凌晨,在美国南部地区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飞向太空。这次"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是执行称之为美国航天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使命",这就是要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宇航员由最有经验的6男1女组成,在预计1l天的太空飞行中,计划进行5次太空行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换装新太阳能电池板,改进它的行星摄影机和新陀螺仪等。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当地时间9月5日宣布,将波音公司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数个航天飞机维护机库中的一个作为"太空出租车"建造场地,并将用于太空往返的CST-100飞行器更名为Starliner。2010年,根据美国新太空计划,美国航天飞机编队将于年底退役,这就意味着有一段"空窗期"将依赖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当年2月,NASA选定了包括波音在内的7家公司设计研发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商业运输体系。不久,波  相似文献   

15.
到今年4月12日,航天飞机已飞行了20年。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出入太空的“雄鹰”。至今,航天飞机已把624人次、136万千克的各种航天器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美国航天飞机计划飞行8次,次数与去年一样多,是历年来的最高纪录。为实施这8次飞行任务,约有1万人参与,并耗资约40亿美元。这8次飞行的安排如下: (1)1月13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开始1993年的首次飞行,也是“奋进”号的第3次上天。在6天的飞行中释放了美国宇航局的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为了准备未来建造空间站,宇航员第一次作了一系列的真正太空行走(generic spacewalks)。 (2)3月13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14次飞行。9天中的重要使命是释放第2颗德国空间实验室(spacelab)。机组中的2名德国宇航员,将在密封的实验室里进行材料和生命科学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航天飞机和NASA高层大气研究卫星(VARS)获得的资料表明,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还在发展。据航天飞机和卫星上仪器的记录,臭氧层中氧化氯成分高达10亿分之1.5。在同温层或高层大气中,太阳的紫外射线使含氯氟烃分子分解出氯原子,这是通常用作致冷剂或泡沫附加剂的一种人造化学物。游离氯原子同臭氧分子接触便形成氧化氯。臭氧同温层的破坏,使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19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完成了升空以来的首要任务——将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太空粒子探测器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今后,该磁谱仪将伴随国际空间站的有生之年,持续观测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传真     
哈勃太空望远镜再修理 欧洲航天局宇航员、瑞士人克洛德·尼古利埃将于2000年5月搭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与3名美国宇航员一起参加第3次修理哈勃太空望远镜。 这4位欧美宇航员将进行代号为“STS-104”的太空飞行,飞向哈勃望远镜,他们将用加拿大制造的遥控臂捕捉哈勃望远镜,并将其固定在航天飞机货舱内。宇航员两人一组轮流离开增压舱进入货舱进行修理,以提高哈勃望远镜的效  相似文献   

20.
太空实验室     
本世纪八十年代,人类在探索与开发太空方面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标志就是一系列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近地球太空站——“太空实验室”的发射。“太空实验室”是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太空渡船(即太空飞机或航天飞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它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建立能容纳4~6人的、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