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多学者对汉代公主婚姻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对婚姻失败的原因少有欠缺。就此多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公主婚姻失败的原因。如今离婚率高居不下成为社会焦点,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现代婚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萱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3):134-135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婚姻在社会转型中正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呈现出离婚率攀升的趋势。其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也有个人方面的。正视婚姻家庭的现状,探寻婚姻危机救治策略,对保持婚姻稳定,避免各种矛盾对婚姻的冲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婚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龄未婚青年增多、婚外情和婚外性增多、离婚率上升、家庭暴力普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我国婚姻伦理的现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现代契约的精神来自罗马法,而婚姻本身确实具有契约的外观和某些属性。从法律上看,婚姻可视为平等的异性主体之间就共同生活缔结契约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当今我国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且关键问题之一便是财产分割,故婚姻中妇女的财产权益保护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契约婚姻的视角,对婚姻中妇女财产权益的保护进行探讨,通过反思《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与对策,为婚姻关系中妇女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攀 《世界博览》2014,(20):44-47
英国《1971年滥用毒品法》将吸毒规定为.犯罪今年有专家调查后指出,英国是欧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有1/3的婚姻以离异而告终。为减轻由于离婚率过高而带来的社会补贴的负担,英国政府在1999年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规定离婚后的妇女有权得到前夫退休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卷入了全球整体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生活、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审视中国人婚姻的变化,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探究婚姻变化的原因,这是当前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背景下,婚姻形式也发生了显的变化。其婚姻主权择偶标准、离婚、再嫁、婚姻程序都出现了冲破封建传统形式向新式婚姻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婚姻的变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演变过程,它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老舍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婚姻悲剧,揭示了城市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提出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出路在哪里的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可以延续到我们21世纪的市场化经济社会中。  相似文献   

9.
华亭 《世界博览》2011,(18):36-36
美国现有人口约3亿,90%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会选择婚姻生活,但美国人的离婚率也非常高。在上世纪50年代,90%以上的已婚夫妇能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如今美国已是全球离婚率最高的国家。美国法律在处理离婚案时会比较袒护女方,是社会普遍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婚姻关系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婚姻决定权、婚姻形式和婚姻中止等方面,妇女的权力都遭到严重的侵害。由于汉代正处于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的历史时期,加之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因此,在婚姻关系中妇女在改嫁、婚姻中止警方面尚存在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看出在汉代社会中妇女还存在有少许的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传统的婚姻观认为,婚姻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但是战后随着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开始强调自我价值,追求独立与自由,从而很多女性放弃结婚生子。同时,离婚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夫妻在离婚后共同债务如何认定、怎样区分等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共同债务认定后,在司法实践的执行中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法律应该如何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文章所欲达到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从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进行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海西新侨乡”的离散潮冲击着明溪人民的家庭婚恋观,由传统封闭的客家家庭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现代的家庭婚恋观转变。这种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婚俗观念、生育观念、性的态度、婚姻与爱情的态度、血缘关系的态度与宗族和家庭的态度等方面。这种嬗变,既有文明进步的婚恋自由开放值得我们高兴的一面.也有婚姻家庭物质化逐渐加强值得我们警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从"娶"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汉族男主女从、女依男居的婚姻关系,女人在婚姻关系中有生育义务,中国古代汉族存在抢婚制和陪嫁婚制。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人类婚姻史上离婚现象的否定之否定,即中世纪用婚姻的牢固性、不可离异性否定了原始婚姻的松散性,而现代社会又用离婚自由否定了中世纪的离婚不自由.进一步指出,离婚现象的否定之否定的本质在于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婚姻从表象上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既要从个人出发,保证离婚自由,又要从社会角度,保持婚姻的相对稳定性,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婚姻家庭是最能体现性别关系的社会基本形式。与稻作文明相联系,壮族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关系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即都是男性占据主导的情况下,壮族妇女的地位高于当地汉族妇女。从神话传说所透露的远古信息来看,到了人猿揖别之后,壮族的婚姻家庭才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与此相应的两性地位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无论从“双轨制”运行的婚姻制度,还是从不成熟的父权家长制来说,都存在较多“性别平等”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全球性的后现代文化环境对消费大众和社会个人产生了深刻地影响,这种影响在不断撞击和解构着当代社会中国家庭传统的婚姻观念。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就反映了当代中国在现代与后现代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婚姻危机问题。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离婚》置于“后现代”的框架下,从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人的倾轧、后现代婚姻主体的坍塌及后现代情感的缺失这三个大方面去解读后现代的多元化文化氛围给现代人的婚姻生活带来的困惑及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