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t/aL2o3催化剂上,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醇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用0.45 ̄0.60mm催化剂,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用-0.6级速度方程描述。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在内扩散区域异丁醇反应级数变为-0.01级。测定了催化剂有效因子η,其值在0.21 ̄0.61之间。它表明孔扩散阻力严重。在温度恒定时,ηexp值随异丁醇分压  相似文献   

2.
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当催化剂颗粒在30~40目时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方程服从异丁醇及O_2吸附,CO_2吸附阻碍的L-H模型。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异丁醇完全氧化发生在内扩散区域。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47~0.75之间。它表明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内扩散区域的表观活化能为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及O_2分子扩散活化能之和的一半。用常微分方程的试射法及梯形法标出O_2在催化剂孔内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脉冲法研究了间二甲苯在HZSM-5沸石上催化异构化动力学行为,在485-528℃温度范围内,载气流量25-60毫升/分,压力0.2-0.3MPa,反应是表观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113.5kJ/mol。气相色谱保留体积法测得间二甲苯的吸附热国54kJ/mol,故得到表面反应活化能为59.5kJ/mol。  相似文献   

4.
用外循环流动玻璃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CeO_2/SiO_2催化剂上丁烯-1异构化动力学的内扩散影响。当用30~40目催化剂时丁烯-1异构化在动力学区域。当催化剂厚度增大到4mm时反应在内扩散区域进行。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058~0.12之间,说明内扩散影响严重。丁烯-1异构成c-2-丁烯的催化剂有效因子比丁烯-1异构成t-2-丁烯的要小。用Runge-Kutta方法计算了丁烯-1在催化剂孔内的分压分布。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丁二烯聚氨酯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柳荷  赵根锁 《河南科学》1994,12(3):211-217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丁二烯聚氨酯在本体状态下的生成动力学。选用异氰酸酯在2270cm ̄(-1)的吸收作为分析谱带,定量加入硫氰酸钾作内标。结果表明:生成反应为二级反应;没有扩链剂存在时,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34.65kJ/mol和43.22kJ/mol;加入扩链剂1,4—丁二醇(BDO)使MDJ体系活化能降至21.19kJ/mol,TDI体系活化能降至25.79kJ/mol。  相似文献   

6.
用非等温热重法测定了硫酸铵及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以Coats-Redfern法处理得到硫酸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E=122.9kJ/mol,频率因子A=6.695×109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53kJ/mol,频率因子A=1.359×1013S-1;硫酸铵与氯化钾体系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为6533kJ/mol,频率因子A=3.023×104S-1,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1915kJ/mol,频率因子A=2.982×1015S-1。  相似文献   

7.
常压下,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160~20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0.4Sr0.6Mn0.6Co0.4O3上一氧化碳氧化动力学。实验数据经多元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其结果为一氧化碳氧化速率对CO和氧分压分别呈0.49级和0.48级的动力学行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4.0kJ/mol。并根据动力学行为讨论了该催化剂上CO氧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经Freeman-Carroll法及Coats-0Redfern法处理,获得脱水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a/dt=A.exp(-E/RT).(1-α),反应级数n=1.0,活化能E=106.4KJ/mol,频率因子A=2.998*10^11S^-1,ET HADNISIF CF RC YID SM GJ FJTFB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钽粉真空碳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为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点后才过渡到扩散动力学过程,碳化反应符合缩核反应模型.在1500~1700℃的温度范围内,碳化反应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195.2kJ·mol-1,表观扩散活化能为138.1kJ·mol-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题的研究,发现反应初期为动力学控制,对[Fe2+]为三级反应,频率因子为3.87×10121min-1,活化能为109.8kJ/mo1;反应后期为传质控制,对[Fe2+]为一级反应,频率因子为5.87×106min-1,活化能为35.5kJ/mol。氧分压对宏观反应速率影响不显著,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对[O2]为0.2级反应。还得到了氧化过程的优化串级温度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