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丁玲萧红的小说创作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特征,丁玲的作品多反映知识女性的精神痛苦,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感;萧红的作品重在表现劳动妇女生存的艰辛,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丁玲创作多采用直接抒情、心理分析的方式,呈现出豪放、刚健的风格;萧红创作多采用间接抒情、写景造境的方式,满蕴着自然、真切的情致。  相似文献   

2.
纵览丁玲的现代创作,其创作心理所显示的女性意识与孤独意识存在着一种深度融合的关系,书写女性意识的同时也熔铸了作者深刻的孤独意识.整个现代阶段,其女性意识与孤独意识的表达时隐时显、若明若暗.这条消长相间的线索反映了丁玲现代创作的意识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丁玲与同时期的女作家一样,在创作上多选择女性抗争的情爱婚恋题材,可在具体的性别叙事中又明显不同。这体现在:(1)透过对男权的反对和对情爱的抗争描写,写出精神上的突围心理与围城悖论;(2)丁玲敏锐地察觉到正视男性的存在是男女发展的最终阶段,而对于父亲形象的再描写就不能不说是丁玲性别书写突围之后的迂回,这是同时期其他女作家写作中所没有的,从而形成了丁玲女性写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运动退潮后激进的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道出了她们内心的苦闷,发泄她们对社会的不满,这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主体创作心态:迷惘、求索与抗争等,这些构成了丁玲早期创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作为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对现代著名作家丁玲的小说创作影响甚巨,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创作中表现了对女性人格的尊重与对女性尊严的呼唤;二是在人物塑造上喜欢突出人物的外貌之美;三是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四是对性爱的处理极为含蓄。  相似文献   

8.
从现有资料来看,谷崎润一郎的文艺思想是否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尚无确证,但谷崎强烈的女性崇拜思想、"恶魔主义"创作倾向以及一波三折的创作之路和带有"异端"色彩的美学追求,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遥相呼应,极具对话的潜质.基于此,将谷崎氏的创作活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置放于精神分析学的微观视镜之下,以求解密主体的深层创作心理机制.这一新的探寻无疑有助于从更精微处知解谷崎一贯饱受争议的创作旨趣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丁玲是一个个性意识很强的女作家,但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从表面看,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强烈到弱化的过程,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的创作,她的所谓的"女权话语"只不过是时代意识形态和特定文化内容在一个独特女性身上的独特体现.文章认为,湖湘文化和个性主义的交杂与此消彼长,形成了丁玲女权意识的实质内容及转变的内因,中国女权运动的基础和预设目标决定了丁玲女权意识发展的方向,而雄强的遗传个性和软弱动摇的文化基因,是促使丁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极端变化,却存在着一贯的逻辑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0.
张承志的艺术追求具有突出的个人化美学特色,这个具有"大陆之子、北方之子、草原义子和回民长子"多重身份的艺术家的创作心理值得研究。本文旨在运用丹纳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元素"学说理论,分析张承志的文学艺术和他的创作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