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分析陕西省1978~2000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陕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陕西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表1,参5。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对世界粮食安全形成了巨大挑战.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更成为我国学界、政府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别利用1991--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及2006--2010年进行灰预测获得的数据进行灰关联分析,并从四个时期跨度进行了动态的对比. 结果表明: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价格、粮食播种面积等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投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经历了一个不断增强的上升阶段之后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1986~2002年福建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粮食总产量下降非常明显,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3个最重要的因子,这可为今后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表4,参7。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49~2006年商洛地区及所辖7个县的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变异系数进行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6年,①商洛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在194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近年来,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期间个别年份自然灾害所致。且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严峻。②商洛地区的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尖锐,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③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但距人均粮食消费400kg(小康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耕地压力较大,各县耕地压力指数普遍都大于1。④各县间的同期耕地压力大小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运用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粮食的产量。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毕节地区1980-1995年粮食总产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了农作物产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薯类-其它作物,农业生产要素及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粮作面积-技术水平-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可能影响分析表明:生态退耕将减少粮食产量近30×104t,按1999年该区农业总人口665×104计算,人均减少粮食45kg。从生态退耕的正面影响看,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的增加;同时技术进步、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势必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粮食需求预测显示,2010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总量达693 92×104t,在人均400kg、420kg、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475 54×104t、499 32×104t和535 01×104t,粮食总需求均小于总供给。这意味着生态退耕不会对该区的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但也决不能对粮食安全放松警惕。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波动方程对粮食产量及气候和粮食生产物质资料投入要素波动性进行分离,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气候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探求粮食产量波动形成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物质资料投入因素年际间波动高于气候因素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降水量波动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是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省域(河南省)、市域(安阳市)、县域(滑县)三级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农用化肥、农用柴油、农药)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市域、省域两级粮食产量的影响均居第一位,农用化肥施用量对县域、市域两级粮食产量的影响均居第二位,农药与其它5个因素相比,对省、市、县三级粮食产量的影响相同,都是最小.农用柴油、农村用电、农用化肥、农药对县、市两级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均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化肥和农药对省、市、县三级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都据第三和第四位.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区域尺度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表5.参11.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效率的黄淮海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黄淮海地区1999—2005年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对效率无效,至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相对效率提高到有效范围,但是至2005年底黄淮海粮食生产的超效率值仍未达到1999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的状态。在影响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灌溉保证率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其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