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对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对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创建世界一流民族大学已经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并为民族高校党委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民族高校党委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就是大力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党委的能力建设,为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提供组织和领导保障。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高校的国防教育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本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民族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民族地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传统民族精神,积极培育科学、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民族精神的发展者、推动者、承接者的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确立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加强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的制度创新与体制建设,优化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的社会环境,积极开拓发展与创新民族精神的国际环境,不断地为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创新做出途径上的新探讨。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应负起这一使命,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并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朝鲜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厦朝鲜族所特有的人文背景,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与其他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的条件下,如何立足中国国情,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精神力量。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激发高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有助于凝聚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凝聚高校师生的思想和意志,加快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不只体现在狭义的精神层面,面具有更广义的文化意蕴,体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在当代中国,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信念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精神基础,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疆高校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年来,影响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其激发出来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和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团结和激励全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精神火把.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发展和丰富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共同财富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民族精神凝聚之路的几个典型时期为例进行分析,通过民族精神凝聚的再认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的革命岁月中如何代表先进的中国人的广泛精神追求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凝聚民族精神的锐利武器,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凝聚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