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语句结构或修辞特点时,常常碰到一些疑难的问题。比如“真是乐死人”怎么分析,“你成心想炸毁我们的神经”(《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一些教师经常讨论到这一类问题。结合自己教学,感到有谈谈的必要。这些现象,归纳起来,实质是如何理解汉语  相似文献   

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总有人对这种“扫帚论人生”很不服气,比如,在最近的新片《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大侦探就把自己乱糟糟的屋子叫做“井然有序”。但不管你有没有扫天下的野心,不管你的物品是如何的乱中有序,一个宽敞整洁的屋子可以让人心情更加平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觉得一个人打手机有点孤单的人现在不用发愁了,日本一家公司将推出一款能陪主人“聊天”的机器人手机。这款新手机,“人味”十足,外形像一个小机器人,有胳膊有腿,显示屏还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该手机采用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偷偷”地掌握主人的习惯。比如,如果用户经常给一个固定用户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我曾读过高尔基的一段话:“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么多年以来,这句话时常警醒我:记着,你是教师,要珍惜自己的岗位;给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意义就在于奉献。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这句话时常给我鼓励:加油,只要爱你的学生,你会在无意与不经意中品尝世间最纯真、最甜蜜的愉快。这句话也时常给我信心:好棒!我的学生喜欢我,我的家长包容我,我的职业需要我。这句话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那天,肠镜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没哭,你却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号啕着给你的大妇——我远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通完电话之后,你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然后又将头埋在膝盖间,我看到你宽厚的肩膀在不停地颤抖……十分钟后,你像下决心似的,擦干眼泪走向我:“妈……”我知道你是决定要坚强面对的,可是,面对“恶性肿瘤晚期”这样的结果,你根本就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上第七课第二框题《交友要讲原则》的第二个原则“不交损友”时,我先让学生讨论“你认为不能与什么样的人结为朋友?”学生在稍做讨论后,能够讲出很多类型的不能与之结交的朋友。比如: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的人,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人,经常逃课,且要求你要和他一起玩的人等等。并且能够归纳出这几种人就是所谓的“损友”,我们都不能与这些人结交。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人早晨遇到熟人打招呼的习惯同中国人有些相似,常常说“你早,去饮茶呀”这一类的话。然而,由于近来全国分区轮流停电已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所以连熟人见面时打招呼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早晨走在街上,你常常可以听到人们相问:“我家又停电了,你那个区有电来吗?”显然,经常停电已影响到千家  相似文献   

8.
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增强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是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教师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可通过制造“刺激物”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喂,你有没有做传销?”“想发财吗?那就快加入我们的传销队伍吧,莫失良机!……这是近来杭城许多人见面、打电话都少不了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为何说曹操,曹操就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宇 《青年科学》2010,(7):56-57
人们常常有这种经历: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相似文献   

11.
飞鸟凉 《世界博览》2014,(17):76-79
在文明社会,影院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就像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在影院不能大声打电话、大声交头接耳、不能拿手机对着银幕开启闪光灯拍照,这是基本礼仪。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接受身边坐着一个“评论音轨”?如今国内部分片方为宣传影片,推出的“弹幕电影”这个小众观影方式似乎想自立门派,登堂入室,在大银幕上开耍,欲引导观影新潮流。  相似文献   

12.
“科学”这个词常常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如“以科学数据为基准制造的商品”、“进行了科学调查”、“科学上讲是不可能的”等等……那么这个“科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科学的”思考方法,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常常看到:教师一宣布讨论交流,学生们就各显神通、“千恣百态”: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东张西望,自得其乐;根本不关心发言者在讲什么。等到讨论交流结束,教师指名汇报时,发言的同学仍旧是“我认为……”,“我想……”等等,不能把小组交流的意见说出来。这样的“合作交流”意义何在?含金量有多少?显然。这也是违背课改初衷的。我以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成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倾听”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智囊闲话     
《科技智囊》2006,(1):94-96
君: 上次给你写的信,你竟然都还没有看到,打电话去你公司才知道你又去波恩了,不过这样也有意思,反正也没什么要紧事,让一段小小的时候,冲刷我现下的心情,再呈现给你,对于长期“高速运转”中的你来说,该是种别样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相似文献   

16.
常常不知该如何说服别人吗?要怎么样才能让人开口说“好”呢?在开口说服别人之前,你知道对方的决策风格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吗?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宋卫策》上记载: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准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徒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也,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场合,要合时宜,要讲究得体性,否则会遭到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的肉多少钱一斤?”“你的肠子怎么卖?”遇到这种情况,答话的人常常会感到很尴尬。这是因为答话人解码时可以有两个角度: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对方只…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对你说,植物也能像哺乳动物那样怀胎N月,一朝分娩,生下自己的小宝宝,你一定认为他在信口开河吧?但是,现在小编要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听到的事情是真的!” 神奇的胎生植物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种子在发育成熟后,就该离开“妈妈”了。这些种子有的被风吹走,比如蒲公英:有的浮在水面上漂走,比如睡莲;有的被动物随着果实一起吃下,最后又被拉在了别处。就这样,种子们重新找到适合安家的地方,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9.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蜀相》诗,在高度赞颂了一代英豪诸蔼亮之后,却无意道出并哀叹这一位“毗佐危国”“泽被无疆”的名相,原是位悲剧人物。这大概是历史的公论吧!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所有的造型都是相对的,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维持的相对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哲学名言,有力地说明了作为存在的型都在时刻发生变化。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在地铁里有一系列广告,这些广告利用时空关系,计算车的速度,然后等距离张贴,当你坐在车中向窗外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