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所发现的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属于带软躯体化石的布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是继云南澄江动物群之后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早期后生动物群。它和新近发现的晚震旦世庙河生物群,分别填补了晚震旦世、中寒武世我国带软躯化石生(动)物群的空白,形成了我国多时期带软躯化石的生(动)物群体系。对于研究我国及世界早期后生动物演化并不断揭示其演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3.
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它们是植物繁殖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孢子是孢子植物(如菌、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繁殖器官,而花粉是种子植物(包括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说到花粉,人们马上会想到具有神奇保健作用的花粉营养品,但对地史时期的化石孢粉,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陌生的。所谓化石孢粉就是指保存在沉积岩层中的古代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当孢子和花粉在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之后,经过风、水或昆虫等动物的作用,离开母体,落在土壤中,再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土壤变成岩石,孢子和花粉也就随之成为化石。由于孢粉的外壁含有耐高温高压的孢粉素,  相似文献   

4.
重庆合川三汇坝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三汇坝牛尾洞发现的19种哺乳动物化石应用数理统计分析、铀系和含氟量测年分析、孢粉分析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它们是一个晚更新世时生活于亚热带暖热湿润气候中的乔木林-灌木林-湿草地动物群.通过它与四川盆地第四纪的几个典型动物群相比较,证明其性质仍是我国南方广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之一员.其特点鲜明,是该动物群演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环,介于歌乐山与资阳两动物群之间.  相似文献   

5.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溶洞穴,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在2009—2010年对这些洞穴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太平洞、黄桷洞等地点,采集到中更新世晚期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水鹿、野猪等动物化石,同时获得非常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在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中以鼯鼠科化石材料最为丰富,采集到的鼯鼠科化石主要包括4属4种,分别为矮飞鼠属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旧大陆飞鼠属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巨飞鼠属灰鼯鼠(Petinomys xanthotis)、橙足鼯鼠属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优矮飞鼠化石材料中发现有1件左上颌,改变了此前中国只有该动物下颌骨化石材料的状况。灰鼯鼠的形体偏大,表现出该物种在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中梁山复齿鼯鼠的P4最大,原尖粗壮,中附尖和前附脊发达;腭骨与上颌骨的分界线接近M2的中部,这些特征与中国所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材料特点一致。中梁山鼯鼠科化石材料兼有北方种与南方印度马来亚种,前者如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后者如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这些不同生境的动物种类同时出现于中梁山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曾经频繁的冷暖气候更迭有关,一方面也与该地川岭交错、岩溶地貌发育、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有关。中梁山丰富的鼯鼠科化石,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鼯鼠演化与迁徙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北方动物群与南方动物群重要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6.
我省公安、文化部门,在贯彻有关“把打击文物犯罪作为全国‘严打’斗争的一部分”来抓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依法从化石贩子处收缴了1100多件古生物化石。贵州蕴藏着众多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以凯里动物群、兴义贵州龙动物群和关岭海百合等化石尤为丰富。在凯里动物群中,有海绵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触手动物、原体腔动物、菌藻类和疑源类等共10个门  相似文献   

7.
同心地区己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可分为哺乳纲和爬行纲两大类7目41种,其中哺乳纲长鼻目、偶蹄目、食肉目中某些物种具有代表意义,这一地区中新世动物可总称为“同心动物群”.“同心动物群”贯穿于整个中新世,中中新世是其最繁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四川有蹄动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有蹄动物现生种和化石种进行了比较,认为四川现今属东洋界的西南区和华中区有蹄动物区系是第三世纪上新世至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展和继续,属古北界的青藏高原区,相当于晚更新世的北方动物群。同时还讨论了四川有蹄动物的兴衰演替与地理迁移,以及横断山脉对有蹄动物的保存分化和扩散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黔中寒武系底部生物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中部寒武系底部的桃子冲组泥质粉砂岩、硅质岩和牛蹄塘组底部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大量帽状化石和少量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这一发现说明早寒武早期不仅小壳动物繁盛,而且还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存在,它们包括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蠕形动物和类Ediacaran型动物;也说明早寒武小壳动物繁盛期和澄江生物群繁盛期之间存在有另一个重要的生物繁盛期.特别是其中发现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说明Ediacaran动物群的分子可能延伸到早寒武早期.  相似文献   

10.
赵店动物是作者近年来的一个新发现,本文对赵店动物群的化石类型,沉积特征、生态环境和地层时代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这一动物群生态于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大洋氧同位素阶段6)。赵店动物群的发现对研究这一时期生物演化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正新疆哈密发现新恐龙化石,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 8月12日,自然(Nature)旗下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中外团队合作研究新疆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最新成果。该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的带领下与巴西研究人员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陆相侏罗系分布广泛,发育完全,各类化石丰富,是研究侏罗系地层的艮好场所。本文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孢粉化石资料和近期对山东、河北部分地区侏罗系孢粉化石的研究,将该区由下而上划分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和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和晚期五个孢粉组合带。目的是通过孢粉组合带的建立,能对我国北方陆相侏罗系的化分提供一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3.
担任实验动物工作的兽医的职责是预防疾病的爆发并制止其传播。虽然有时也要治疗,但是在实验动物医学中,主要应着重通过选择动物来源、环境控制和免疫调节来预防和控制疾病。 (一) 动物来源在研究机构生产实验动物群,可为控制传染病提供最适条件(假定这个机构设计完善,人员配备适当而且和研究动物群分开)。除生产啮齿类小动物外,研究所和大学还要饲育实验用犬、猫、灵长目动物、山  相似文献   

14.
临夏盆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前凹陷盆地。其晚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在临夏盆地从晚渐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个层位中,发现和征集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距今1500~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1000~700万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约200万年的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的材料和种类最为丰富。已有的化石标本产自近50个化石地点,约1700多件哺乳动物头骨,以及大量牙齿和肢骨,代表了100多种哺乳动物;另有陆龟化石…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孢粉特征及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10多口钻井的孢粉、藻类资料分析研究,在以往较少见到化石的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粘土沉积中找到了能明确指示古环境的孢粉、藻类化石,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孢粉组合,一种是以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另一种是以陆生植物Pinus-Cupressaceae-Picea-Abies-Quercus(deciduous)-Grarnineae占优势的孢粉组合,证实了该层硬粘土形成期间曾经历滞水和水退的环境交替.也为探讨硬粘土成因、沉积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集自贵州省盘县中三叠统安尼阶关岭组上段盘县动物群的一件仅残存尾部的比耶鱼标本。这是比耶鱼在该动物群的首次报道, 也是目前比耶鱼在中国地质时代最早的化石记录。依据标本个体大、仅尾上叶及尾柄后缘背侧覆盖有狭长条状且缺失硬鳞质的鳞片、尾部发育单个愈合的神经棘和脉棘、尾鳍背缘棘鳞发育等特征, 将其归入比耶鱼属。同时, 该标本以个体更大(推测身长超过2 m)、尾下骨更多(9 根)、尾下叶棘鳞发育以及上、下叶外缘交角超过 70°等特征, 不同于已报道的其他比耶鱼物种。但是, 考虑到标本信息有限, 暂定为比耶鱼未定种Birgeria sp.。比耶鱼是仅见于三叠纪海洋中的全球性分布的大型肉食鱼类, 其在盘县动物群中的首次发现丰富了该动物群鱼类多样性, 增加了其群落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基于当前化石发现的情况, 认为比耶鱼在东特提斯生物区(中国)较西特提斯生物区的出现可能更晚, 前者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中三叠世安尼期, 而后者最早见于早三叠世史密斯亚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黄土区第四系下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哺乳动物化石资料,欧洲下维拉方组的动物群基本上相当于我国绿泥河湾(绿三门)组的动物群。我国黄泥河湾(黄三门)组动物群可与欧洲中、上维拉方组者对比。下维拉方组的年代为3.0—3.5百万年,属晚上新世,可以考虑我国绿泥河湾(绿三门)组的时代也属晚上新世。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绿泥河湾(绿三门)组与黄泥河湾(黄三门)组接触带为松山反极性世与高斯正极性世的交界处。可以认为上新世与更新世的界限与此接触带一致,年代为2.48百万年。第四系下限不一定是黄土的下限,根据目前为止的资料,黄土的开始比第四系的开始要晚些。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山西襄汾赵店采砂场,黄土下部砂层中发现了哺乳动物群化石,并对化石出土层位的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在赵店的动物群化石中除最后鬣狗和虎外,基本上与丁村动物群相同,出土层位也与丁村组相似.从化石出土层位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析,化石层与S1古土壤发育时代相当,其时代上限为距今7.5万年,当属末次间冰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9.
白沙县金波附近的Spirifercf.,subgrandisRotai ,Neospirifersp .,Fuselacf.tornacensis (Koninck) ,Punc tospirifersp .,Mucrospirifersp .,Eumetriacfserpentina (Koninck) ,Palaeochoristiessp .,Megachonetessp .,Pli chonetessp .,Orthotetessp .,Chonetipustulasp .,Marginatiasp .,Curithyrissp .,Rhipidomellasp .是海南岛首次发现的最丰富的杜内早期腕足动物群。据此 ,该地区含化石的原南好组第四段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该动物群以石燕贝类最繁盛、长身贝类数量少为特征 ,与华南其它地区同期腕足动物群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将陕西焦坪延安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分为73个属、75个种,其中1个新属、1个新种。根据所产孢粉化石的组合面貌及其主要分子的地质分布,把延安组的时代确定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